程薛霏
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
无人驾驶汽车简单的说就是在人为不操作汽车的情况下,通过汽车上安装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相应的车载传感系统,从而实现人、车、路信息相互沟通交流,使得信息得以交流互换,最终使车辆具备智能感知前方路况信息的能力,而且对前方路况可能发生的各路障碍能合理解决替代人为操作驾驶车辆。
在无人驾驶汽车研发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即V2V技术,V2V技术是指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中通过高速路上的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方车辆相关信息比如车速、车距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共享的这些信息可以分辨出汽车行驶的状态以及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然而我们在共享这些相关信息后很容易泄露车主以及车上其他乘客的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若被潜在的黑客窃取这会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风险。比如,通过对用户过去驾驶路径和消费习惯等信息进行叠加分析,企业可以确定用户是否可能进行冲动消费,然后在车主多次经过的路上进行广告安插以及广告牌的投放,以此达到营利目的。
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的智能开端已是备受关注,虽然技术在不断改进,但是改进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的发生,现如今无人驾驶技术我们只是投放到市场进行测试,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改进虽然事故发生率在不断的降低,但是其风险发生我们并无法真正掌握。所以,这必然会涉及到事故责任问题,这时由谁来承担责任,是驾驶员、乘客、车辆所有者还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方呢?随着我们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不断深入,其参与者和涉及者只会越来越多,参与的人数越多也就意味着对相关责任的分配以及确定责任的难度就会不断加大。除此之外,无人驾驶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确定责任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证据收集以及专业术语,目前涉及到这项技术的人才也较少,这也是目前法律规范要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值得我们关注。
针对无人驾驶汽车在推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关事故我们必要的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应对,首先是要建立专门的监管单位进行监督,监管机构主要是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所要行进的道路进行选择,以及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选择。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在法律的保护下才能够进行的,无人驾驶技术作为我国新兴的一项高科技技术,它的发展更是要在法律这个大条框下才能够进行的。因此通过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规范,以后出现任何问问题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中时常会有发生车祸的报道,无人驾驶的不安全性也给广大的民众带来很深的疑惑,甚至在怀疑无人驾驶技术是否真正的安全。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将法律法规与无人驾驶技术相结合,通过法律的规范,每一辆无人驾驶车辆投放时将其进行质量管理以及监督,同时明确无人驾驶技术的标注以及相关责任的分配。让无人驾驶车辆真正归于法律的条框内,通过法律法规与无人驾驶技术的适应,减少人们对无人驾驶车上运行的焦虑,从而确保无人驾驶技术安全有序的进行。
综上所述,无人驾驶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已经开始,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不断发展中改进,但是技术的改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需要每一位研发人员切身体会,在研发的过程中少不了法律的保障,少不了立法的规定,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本文只是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有更多的相关人才进行研究讨论,以便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在我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