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松
(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 411101)
湘钢4号高炉炉容为1800m³,采用了并罐无料钟炉顶、下置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TRT余压发电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由于近几年湘钢新建两座高炉,产能扩大导致公司自产焦产能不足缺口大,2015年3月份前4号高炉有大约30%为自产焦,但新3号高炉投产后4号高炉改为全用外购焦。因此,必须依靠大量外购焦,但其质量不稳定,特别是焦炭的水分、灰分、M40、热强度CRI、反应后强度CSR等指标较差,给炉况造成一系列的影响[1]。
2016年1月起4号高炉采用全外购焦,外购焦品种较多,倒换频繁,同时每班有20%~30%的B类焦,质量较差,对高炉炉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入炉焦的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湘钢4号高炉2016年入炉焦炭的主要指标
由表1可知,焦炭性能的变差主要体现在热反应性CSR及反应后强度CRI,入炉焦炭的反应性明显增强,导致在软熔带区域有30%~40%的焦炭与CO2反应,焦炭的气孔壁变薄,反应后强度下降,块焦减小明显。由于软熔带块焦的减少导致中心料柱的透气性变差,气流不宜吹至中心,中心气流减弱。煤气量热量难以传递至中心料柱,加剧了死料柱变大趋势,高炉料柱的透气性变差,对高炉入炉风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中心死料柱的增大会使炉缸的活跃性降低,高炉悬料次数增多,风量不足,风口易烧坏等,造成炉况难行[2]。
从二月份后焦炭逐渐劣化,炉况逐步恶化,产量严重下滑,从1月的平均每天4506t/d下降至12月平均每天4134t/d。风量的稳定性较差,逐步萎缩至12月的3548m3/min。
表2 焦炭劣化后对风量产量的影响
焦炭热性能变差后对铁水中Si的控制难度加大,Si偏差大,Si稳定率下降,铁水温度波动也随之加大。从2016年1月~6月的Si偏差可以看出操作工长对于Si的控制难度较大(如图1所示),Si偏差最大时达到0.255。一天中Si最高达到0.72,最低至0.27。
图1 1月~6月四高炉铁水Si偏差
对炉缸的活跃性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炉缸中心温度降低(如图2所示),风口损坏的个数明显增多,全年风口烧损18个,在风口烧损后不能及时进行更换,进一步加剧了炉缸的不活跃性。如3月9日因风口烧损达3个,大量向炉内漏水,高炉被迫休风处理。但在送风恢复过程中压拐悬料,拉风坐料不下导致炉况波动,用4天时间才将风量恢复至3730m3/min。(如图3所示)。
图2 炉缸中心温度
图3 风口损坏后炉况失常恢复时间
在焦炭变差后降低焦炭负荷,焦炭负荷最低退至3.78。控制好煤比使煤比不超过130kg/t,煤比超过后调负荷0.05~0.1以保证炉况的顺行。槽下加强清筛工作,每两小时必须清理焦炭筛一次。因使用外购焦有性能不一的,固定一种较好的焦炭比率,较好的焦炭布料时放在中心与边缘,保证中心与边缘的气流稳定。
焦炭性能变差保证中心气流尤为重要,其中布料矩阵的调整最为关键。4号高炉在2016年整个矩阵的摸索调整中,主要有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焦炭开始变差时增加布料时的中心加焦量,一月主要的料制演变如下:
(2)第二阶段。二月至三月焦炭质量再次变差,风量萎缩产量减少,高炉燃料比逐渐升高,同时中心变弱。为了稳定中心气流。第二阶段主要料制演变如下:
次阶段调整后逐步稳定了中心气流,对炉况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焦炭变差后炉缸活跃程度降低,出铁难度也在加大,铁口易漏不能钻透,出铁时间时长时短,同时卡焦现象频繁。炉前技师制定以下方针。①若铁口红点大则降低开口速度将透点处凝死后将铁口钻穿。②关注卡焦现象,发现卡焦及时透开,防止憋渣铁。③增加出铁次数,使炉缸环流增大以达到活跃炉缸的目的。④保证合理的铁口深度。
(1)入炉焦炭质量劣化对高炉影响极大,首先风量的稳定性变差,炉缸的活跃程度变差,破坏炉内煤气流分布,影响高炉稳定顺行。在原燃料变化时要及时关注炉缸中心温度,坏风口的损坏程度,炉前的出铁状况等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炉况恶化。
(2)原燃料对炉况的影响存在一个较长的作用周期,要重视原燃料的管理。
(3)在原燃料变差后要保证一定的中心气流及边缘气流,以保证炉况的稳定性。
(4)原燃料变差影响炉缸活跃性时要组织好炉前的渣铁排放。
(5)通过以上措施方能有效的改善高炉工作状态,达到稳定炉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