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型财产犯罪法益研究

2019-12-14 16:05:57
法制博览 2019年19期
关键词:侵占罪财产性公私

高 境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侵犯财产的犯罪罪名在刑法规定中有13个,且保护的法益各有不同。侵犯财产罪保护的是财产权这一法益,在民法中,财产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占有事实,那么刑法和民法规定有何区别呢?取得型财产犯罪的前提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获得公私财产,在刑法中盗窃罪、侵占罪、抢夺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这六大罪名是属于典型的取得型财产犯罪。

一、取得型财产犯罪

(一)取得型财产犯罪的概念与分类

取得型财产犯罪简单来说就是不法取得财产的犯罪,比如盗窃罪、诈骗罪。并且违背了被害人的意志,后者是因被害人意思表示不够准确真实而取得财产的罪;其次还可分为取得财物罪和取得利益罪,前者是对狭义财产的犯罪,后者是对财产性利益的犯罪;最后还可以分为转移占有取得罪和不转移占有取得罪,前者有盗窃、抢劫等,后者则是指侵占罪。

(二)取得型财产犯罪的行为对象

取得型财产犯罪的行为对象是财物,而且是具有价值和管理控制可能性的财物,包括有体物、无体物、财产性利益。财物必须有价值,只要客观主观具备其一就称之为有价值,管理可能性的意思是仅有事务管理也属于财物。

二、取得型财产犯罪的法益

(一)盗窃罪与侵占罪的法益

盗窃罪是非法行为,它以非法占有的目的为前提,它包含窃取他人较多财物,还包括多次进行盗窃、进去他人家中进行盗窃、扒窃等行为,盗窃罪的法益直接影响到盗窃罪构成要件的解释和盗窃案件的认定,而且盗窃罪的法益原则上不仅符合同类型的财产犯罪,还适用于聚众哄抢罪甚至敲诈勒索等取得罪。目前日本对盗窃罪的法益有三种分类,分别是本权说、占有说和中间说,本权说认为盗窃罪保护所有权以及其他本权,总而言之就是保护占有,但该学说缩小了盗窃罪的定义以及处罚;占有说的观点是财物的事实占有,也可以说是对他人财产的占有,但根据这一学说就会将盗窃罪被害人窃回自己被盗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中间说是本权说和占有说的融合。我国采用所有权说,与民法意义的所有权相同,即盗窃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且是对所有权能的侵犯,对所有权整体的侵犯,在我国,法律条文中没有限定盗窃罪的对象,所以不能将盗窃的行为对象进行限定,它不止包含有体物还包括财产性的利益,因此不能将民法和刑法的所有权混同,在实践中,当窃取自己所有的财产也不应当属于盗窃罪,即使该财产他人合法占有,所以在我国的所有权说理论和时间都受到了较大的挑战。但我认为盗窃罪的法益是除了财产所有权,其他财产权也属于,再合法改变占有,但实际情况中,即使存在非法占有,相对人在进行权利恢复的行为不应当犯罪。侵占罪简单来说是将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占为己有,其中包括他人财物和遗忘、遗失、埋藏物,前者侵占的是委托物,后者是脱离占有的物。简单来说就是侵占罪以占有为前提,所以侵占罪的法益不包括占有,具体来说就是委托物侵占的法益除了财物的所有权还有委托关系和财产性利益都属于侵占罪的法益。

(二)抢劫罪与抢夺罪的法益

抢劫罪是较于抢夺罪手法更为暴力,后果也较为严重,它是非法占有并且强取公私财物,此罪虽是财产犯罪,但事实上抢夺行为通常表现是夺取狭义的财物,所以对于他们的法益研究大同小异。

(三)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法益

诈骗罪是通过欺骗的手段和方法,获取较多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不止是对所有权的侵犯,它所保护的法益除了狭义的所有权,还有对狭义财物的占有和对财产性利益的享有。简单来说骗取自己占有他人享受和骗取他们占有的违禁品成立诈骗罪,但如果用欺骗手段达到其他的目的将不成立犯罪,比如说偿还债务或者免除债务等,这些不构成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是通过恐吓他人达到占有他人财物的结果该财物指公私财物,该罪侵犯的法益主要是财物或财产上的利益。

三、结束语

研究犯罪就要从犯罪侵害的法益出发,这样研究可以将犯罪进行分类,达到很好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取得型财产犯罪有共性的特征也有他们各自的特点,整体来说取得型犯罪所侵害的法益有很多种学说,在盗窃罪的法益侵害中已经较为完整的体现。我国的取得型财产犯罪包含6大罪名,六个罪名分为三组,我相信在对每组的研究分析对比之后就能更加清晰的了解财产犯罪所侵害的法益。

猜你喜欢
侵占罪财产性公私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论侵占罪
非公担当
公私之交 存亡之本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0
侵占罪犯罪对象之不动产研究
规范公私合作很紧迫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6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学习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20
杭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对策
公私合作 不回避重规范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08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