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刍议

2019-12-14 13:07刘海琴黄希庭
心理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胜任特征干部

刘海琴 杜 刚 黄希庭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1 前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华社,2017)。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体现,要想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就需要相应人员对社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统筹、配置和完善。

社区治理(community governance)是党政机关、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为实现公共利益就社区事务进行博弈、协商和合作的互动过程 (杨玉芳,郭永玉,2017)。在这其中,基层社区干部 (grassroots community administrators)作为社区治理的引领者,他们承担着对社区规划、决策、协调、创新等重要责任,其知识、能力、品格或特质等不仅是履行职责、胜任岗位的需要,更是影响社区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而这些也恰是胜任特征(competency)所涉及的内容。胜任特征(competencies)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卓有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潜在特征(Spencer& Spencer,1993),包括概念性与程序性知识,技能,行为与策略,态度、信念与价值观,性情与个人特征,自我认识与动机等(Markus,Cooperthomas, & Allpress,2005;Mc Clelland,1973)。将此标准结合我国社区的实际情况,干部胜任特征是指基层社区干部能够顺利处理社区事宜并做出有效绩效所应具备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它也是一个“好干部”的重要标志。

探索新时代下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一方面有利于选拔任用优秀的社区干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将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心理学对时代发展需求的回应,助推心理学在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杨玉芳,郭永玉,2017)。因此文章拟先分析探索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的理据,然后提出构建的几种途径,从而为今后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和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奠定基础。

2 探索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的理据

当今我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这些都是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与社区治理实践面临的新任务,是对基层社区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与挑战。从我国实际出发探究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是非常必要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中国社区不同于西方社区

我国治国安邦自古以来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谏太宗十思疏》),注重管理者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这在社区治理中表现为基层社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在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实现干部与居民的交互作用。而西方的社区治理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独立自治的倾向,主张有限政府责任,政府与社区相对分离,实行由社区主导的管理机制 (丁元竹,2002),是一种社会交换范式的存在。由此可见,社会文化和价值规范不仅指涉到微观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而且也会对宏观社会结构和管理制度产生重要影响(Grossman & Varnum, 2015)。

如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国的社区建设正是与当前的时代精神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说明我国社区治理也应该在这样特定的现实条件背景下进行,彰显我国特色。

2.2 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新时代社区治理出现新的任务和挑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区系统结构复杂。社区系统涵盖了多种要素,个体、群体、关系、环境、习俗等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局域网”。这种“局域网”使各个要素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难度和挑战:(1)社区中生活着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职业、年龄、宗教、民族等,社区居住人员结构的异质性给社区治理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特别是针对一些公租房社区,低收入群体集聚、人口流动性大、社区归属感低(邹劲松,2017)等特点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重点工作。(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信任扩大化、固化,社会群体愈加分化,群际冲突与矛盾在社区中酝酿发芽。例如邻里之间,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社区居民与街道、居(村)委会之间,居民自治团体或组织之间等,各自利益诉求的冲突使得在社区内形成一种信任缺失、关系僵化(王俊秀,2015)的氛围,让社区治理陷入共同体精神缺失的困境(陈友华,佴莉,2016)。

第二,居民需求多元化。社区是一个整体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社区里的人是一种以“社区”为依托的存在,他们的多样化需求在社区中加以反映,社区干部需要处理社区中众多的日常事务,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要。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求是一个不断得到满足,不断提出新的需求的过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多数民众的温饱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舒适宜居的环境、安全卫生的保障、方便快捷的条件则是民众在生理和安全方面提出的新需求,每一项都与社区生活紧密相关。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民众接触新知识、新理念的机会增多,其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对尊重与认同、个人实现等需求也愈加增大,这些原本属于马斯洛理论中更高层级的需求已经普遍化,虽然可能在程度上会有不同表现,但这些更高层级的需求与那些提高了标准的低阶需求会同时出现(王俊秀,2015),而这些将对社区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难度更大的挑战。

第三,社区干部自身因素。新时代下的基层社区干部要有新的追求和新的志向,但是人们对社区工作低水平的认知评价(向敏,毕重增,2017),以及干部自身专业性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负担沉重、晋升空间小、薪酬待遇低等现状 (唐斌尧,2013),是阻碍干部个人发展和社区治理的客观现实。这些极大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效率,不利于其工作敬业度和满意度的提高。

第四,社区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社区治理具有多主体性(辛自强,2018),决定社区治理效能的不仅是政府机构、街道部门,还包括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体。社区居民,特别是中青年工薪阶层和中产阶层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低、频次少是影响社区治理效果的问题之一(闵学勤,2015)。另外,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之间存在的角色迷失和职能模糊等现象 (陈天祥,杨婷,2011),使得社区(村)居委会行政负担越来越重,自治作用无法发挥(萧鸣政,唐秀锋,郭晟豪,2017)。这些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基层社区干部积极思考,怎样才能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自信心,积极参与到社区自治;怎样才能明确自身角色边界,把握岗位职责,充分发挥自治功能。

但需要强调的是船舶发生保安事件后立即和船旗国政府主管机关和船公司先联系,不要随意寻求国际援助,一旦发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费用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为此,如何在结构复杂、需求多元的情境下进行社区治理,是新时代下我国基层社区干部所要面临的考验,亟待他们发挥积极能动性,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应对这些考验与挑战。

2.3 国外研究成果的审辨思考

胜任特征研究起源于国外,典型领域包含企业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公共部门管理人员等(姜勤德,林崇德,蔡永红,孟静怡,2018)。随着胜任特征概念的引入,国内学者也围绕其开展了许多的研究。针对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的相关研究主要来源于国外,研究对象多为具体的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学校的管理人员。如Kainuma,Kikukawa,Nagata和Yoshida(2018)运用半结构访谈法得出一名社区卫生领导者必须具备医学能力、长远视角、团队建设、谈判能力、管理能力和拥有享受自我的心态六项胜任特征;美国社区学院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e of Community College,AACC)提出社区学院领导者的胜任特征包含组织性策略,财政、调查、筹资和资源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社区学院倡导能力(Boswell& Imroz,2013)。对于一般的社区管理人员胜任特征,国外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不仅提出社区领导者应该具备观念性胜任特征、人格化胜任特征和技术性特征等(Katz,1955;Strand,2011),而且还指出光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如果对所在社区不了解,没有相应的社区生活经验,那么管理者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就会受到限制,社区成员的优势与长处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Martiskainen, 2017)。

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对社区领域管理人员胜任特征的探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相比于我国已有的、零散的社区干部素质研究,他们的方法学和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社区治理理念和路径等的差异,即使是相似的研究目的和对象可能也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比如李娇月、陈玉兰、景琳和杨幼平(2010)指出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胜任特征包括分析性思维、建立人脉、发展下属、团队协作、决策能力和责任感等6个指标。与Kainuma等(2018)的研究结论相比,李娇月等(2010)得出的胜任特征因素更侧重于关系方面,强调社区卫生部门内外部关系网络的构建和发展,相对忽略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能力和知识。因此,不是国外所有的研究都可以直接引用,需要用审辨性思维进行加工和判断,要扎根于我国社区的实际情况,体现中国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特色。

总之,研究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需要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立足国情、借鉴国外,必须深入我国社区实际,为我国社区发展服务。

3 构建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的途径

新形势下,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肩负的任务和使命更加繁重。面对众多客观现实与挑战,应如何构建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来促进社区干部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呢?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出发。

3.1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适合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的成分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了许多治国、民本、明志、修身的管理思想,形成了具有我国独特精神标识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这些优秀古代管理理论放在当前社会背景中仍然历久弥新,如要求遵纪守法的“天下从事者,不能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主张公正做事的“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强调勤政廉洁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等,都对基层社区干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基层社区干部从这些喜闻乐见的管理理念和行为取向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既能够在多种层面上约束自我、发展自我,体现“立德”“立功”“立言”的人格魅力,而且也能够贴近居民,用他们熟悉的价值规范来管理社区,从而提升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本溯源的同时也要考虑发展问题。一个概念既要刨根问祖,去检索它在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中的涵义,又要考量它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变化性与传承性,在新的背景下有何不同、有何发展、有何作用。以“友善”为例,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扬的行为准则,也是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新时代“好干部”的人际交往规范。传统的友善要求“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等,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好干部”标准倡导的友善超越了从自我出发的与人为善,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社会、国家间关系的大善(冯东山,2018)。这种概念的传承和更新迎合了我国新时代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发展和新要求,体现了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与变革。

3.2 紧紧把握新时代下党和人民对好干部的要求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关键在人,而要将这些人力资源统筹组织好,则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干部队伍。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干部?“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德才兼备”(习近平,2018)。好干部要做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中共中央办公厅,2018),具体表现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等(习近平,2018)。

这些要求说明党和人民对“好干部”提出了更高标准,不仅突出了好干部的时代内涵,也为基层干部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实绩指明了方向。同样地,作为基层社区干部,要怀揣对党忠诚、以人为本、扎根基层、共谋发展的信念,以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用自己出色的业绩、良好的形象凝聚民心、赢得口碑,传播社区正能量,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3.3 到社区去,从新时代社区治理经验中发掘优秀社区干部特质

在新时代社区治理实践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基层社区干部,他们为中国社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所呈现的许多优秀品质,是胜任特征建构的重要源泉。深入了解为我国社区治理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如时代楷模、劳动模范、改革先锋者、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最美基层干部等,通过故事叙事法、心理传记学(郑剑虹,2014)等质和量的研究方法解析他们的优秀品格,以阐释他们的整体特征或某种、几种特征,创造性地得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比如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安徽凤阳小岗村按下手印的“十八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人民调解员马善祥等,获取与之有关的作品、笔记、书信、照片、采访、报道、视频等可靠性资料进行定性、定量解释,分析这些杰出人物在具体情境中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从而为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建构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除了直接分析这些优秀人物之外,在改革实践中由这些优秀人物带领所取得的先进成果和先进经验也值得进一步分享。这些先进经验与成果所折射出的是基层社区干部如何进行社区治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治理服务,中国的社区治理与国外的社区治理有何不同等。比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宽带林、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首创“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百步亭社区建设模式等,这些经验对于分析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也为我国的社区治理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便于其他社区干部借鉴学习。

到社区去,是要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区。不仅要调研先进社区、富裕社区和最美社区,也要调研一般社区、特殊社区、贫困社区、偏远社区。不同社区的社区干部面临的环境不一样,处理的事务不一样,在社区中所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所体现的胜任特征也不一样。特别地,当下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期,访谈社村干部在脱贫致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取得了哪些好的效果,有哪些经验总结等,这些内容是最为贴近中国社区实际的,得出的胜任特征也更令人信服。

3.4 立足中国社区实际,厘清国外研究成果,吸收其合理成分

国外研究成果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学为探究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对于国外研究成果,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辩证性对待。凡是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理论,都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借鉴和吸收,使其合理成分融入我们的理论体系。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拿来主义”,完全将国外理论套用在中国情境中,或只做翻译、模仿的工作(黄希庭,2017)。针对基层社区干部的胜任特征而言,我们借鉴了“胜任特征”这个名词,但是这个概念的操作性定义、研究内容与国外研究不同,它的定义和内容是从我国社区建设和发展实际而确定的,具有我国社区的特色。比如,中西方研究者都比较强调社区干部的能力特征,认为能力是完成社区治理活动必备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但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除了能力特征,受面子观、关系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人际特征,认为人际关系和谐是促进社区治理活动的充要条件。由此,构建中国社区基层干部胜任特征必须要有自己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只能是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现实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建构我国社区基层干部胜任特征。

3.5 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基层社区干部的胜任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不仅要有量的研究,还应有质的研究;不仅有通则式(nomothetic)的解释,也要有特则式、个案式(idiographic)的研究;不仅有演绎的实证研究,也应有归纳的质性研究(黄希庭,2011)。已有关于胜任特征的研究方法包括模糊评判法和汇编栅格法(repertory grid methods)、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 event interview)、工作分析(occupational networking information)、问卷调查和情境模拟等 (时勘,2006),是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除了这些研究方法外,还可以创造性地采用其他方法,如生命叙事研究、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投射测验、成语谚语核检法等。例如王登峰和崔红(2006)对5000名从副科级到副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大规模调研,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得到中国党政领导干部包括管理能力、人际能力、自律能力三大方面七个维度胜任特征的模型;李明和郭庆松(2018)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专家论证等方法,收集并修订领导干部评价的内容条目,建构基于“好干部标准”的考核评价结构模型,好干部评价的结构模型是一个包含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和“清正廉洁”的五维度模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大数据研究成为比较流行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研究上,可能会出现新的研究结论。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基层社区干部在虚拟网络中的大量心理与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比如手机APP的使用情况、博客动态、资讯阅览、时间管理等,以进一步了解基层社区干部生活状态和心理与行为规律,补充实地观察和访谈不能获取到的信息,从而为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这种研究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基层社区干部的胜任特征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充分的,其胜任特征还受所处的社区情景系统、社区现象的动态性与复杂性、个人的人生态度与修养、审美情操等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的信效度,我们应当到社区去,将质性和量化方法相结合,在社区系统中设身处地地洞悉社区干部的心理与行为。

4 小结

习近平(2016)说:“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应该满怀学术自信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新时代下我国社区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的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只有切实地了解中国优秀文化,勇敢地扎根于中国社区实际,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社区居民的现实社会生活,既创造性地进行概念分析、方法设计和理论构建,又吸收国外胜任特征研究的合理因素,才能构建出适合我国实际的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

具体而言,我们力图从中国社区实际出发,以基层社区干部日常工作为线索,结合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手段,建立我国基层社区干部胜任特征的理论框架,培育新时代下“德才兼备”的基层社区干部。

猜你喜欢
胜任特征干部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抓特征 猜成语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