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寿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为重要节点,由中国西部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打造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形成“一带一路”经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对外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拓展合作空间,探索合作新模式,对内有利于建立腹地经济,联通内陆地区,助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有望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快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和始发港之一。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从海洋和陆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南半岛连接,向北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合拢工程。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和陆海交汇点,北部湾港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早在1992年,中央政府就做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作用的战略决策,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进展缓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相继提出,让广西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在通道建设中的战略价值得以显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使广西向南可以通过北部湾港作为西部地区出海口联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北联通重庆等西部地区,在重庆实现与中欧班列的联动,形成新的欧亚大陆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联通,广西将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真正发挥广西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作用,使广西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WTO等多边经贸合作机制遭遇波折。为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不利影响和挑战,未来的国际经贸合作将朝着区域化方向发展。而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已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抓住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战略机遇,不断扩大开放合作空间,积极推进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搭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区域合作的连接通道以及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枢纽,广西将通过物流驱动产业,通过软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串联东盟经济体和欧洲,将极大地激发国际供应链合作,使中国西部既有的雄厚工业基础、技术能力与东盟国家拥有的成本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并通过中国与东盟合作,驱动形成包括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中亚、中东和欧洲地区的区域大联动,中国与东盟合作成为我国区域大联动的合作典范。
近年来,在中新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大背景下,广西与新加坡的友好交往日益频繁,在经贸、工商、文化、旅游等领域都开展了广泛的合作。2016年,广西与新加坡贸易额为4.9亿美元。新加坡是广西在东盟最主要的贸易国之一,也是东盟在广西投资最多的国家。2017年4月,广西与新加坡签署了共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加密航线、通关信息平台等合作备忘录。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载体,向北全面加强了与重庆、贵州、甘肃、四川等省市的经贸合作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广西对西南、中南地区的战略支点作用进一步增强;向南联合云南等省份,全面加强了与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湄公河国家的合作及基础设施建设,广西有望成为中国与新加坡乃至中南半岛互联互通的综合大枢纽。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重庆、广西和新加坡政企各界的率先倡议和推动下,迅速得到四川、云南、青海、陕西等西部省份的积极响应。2018年两会期间,西部地区的广西、四川、贵州、重庆、甘肃、青海、云南、陕西8个省区市的23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议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八个省区市积蓄了中国经济未来三分之二的增长潜力。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以西南西北腹地为主轴,向南联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东盟地区,向东联通长江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东段,向西联通中亚地区[1],把青藏高原东西南北地区的人民串联一起,将形成一条经济发展的高速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西南西北欠发达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发展契机,通过软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将大幅提升服务“一带一路”能力,并助推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走向新阶段,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动能转化的新引擎。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措施及优惠政策
自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出以来,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广西等地方政府层面均高度重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政策措施,为提升服务“一带一路”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强调要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将“一带”和“一路”更好地连接起来。全国政协和各部委通过提案、调研等多种方式支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政府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全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并建立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统筹协调工作机制。自2017年3月以来,广西与重庆、贵州、甘肃等西部省市就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展开频繁对接,四省区市政府签署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交通、物流和信息的枢纽地位日渐突出
广西拥有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公路方面,以南宁为枢纽形成了“一环五射二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一环”为外环高速;“五射”分别为都南高速、柳南高速、南北高速、南友高速、南百高速;“二横”为来马高速、南广高速;“一纵”为柳南高速—六钦高速。以南宁为中心2小时可通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与港口,4小时可通达全区14个地级市,一日可通达邻省省会、邻国首都。铁路方面,南宁至全国18个省市和区内11个城市对开高铁。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加快形成[2]。“12310”是指:1小时可以通达南宁的周边城市,2小时可以通达全区的设区市,3小时可以通达周边的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可以通达国内的主要中心城市。航空方面,南宁机场旅客吞吐量日益增大。2017年,完成客运量达1391.5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0.4%。2017年,南宁机场的执飞航线达到173条,每天有386架次航班起降,基本实现了覆盖国内主要城市以及东盟的“省会通”和“东盟通”。河港运输条件逐步改善,南宁内河港口2000吨级货船可直达粤港澳,1000吨级船舶可通航至百色,实现了江海直通运输,西南货物出海南线黄金水道基本形成。中国—东盟信息港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启动“智慧南宁”建设,成立“云宝宝”大数据产业发展公司,“智慧南宁”APP等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水、陆、空全方位交通网络和通信信息网络的完善,使广西正在成为西南的铁路枢纽、内陆重要的面向东盟的复合型枢纽机场、全国性物流和信息枢纽,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和信息体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3.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南宁渠道”作用凸显
紧紧围绕“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跨境运输,推进以南宁为中心,辐射西南、中南,沟通东盟,内外衔接,便捷畅通国际大通道建设,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南宁渠道”作用凸显。
(1)实现多式联运和跨境运输。以“面向东盟跨境物流甩挂运输试点项目”与“贯通欧亚大陆公铁联运冷链物流通道示范工程”为载体,面向东盟的运输大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目前,面向东盟跨境物流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已形成跨境直通运输+干线甩挂运输试点2条线路:武汉—南宁/凭祥—河内、深圳—南宁/凭祥—河内。2017年底,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05.74万元,完成运输量29.47万吨,完成周转量52742.1万吨公里,车辆平均里程利用率达90%以上。贯通欧亚大陆公铁联运冷链物流通道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公路跨境运输,整合东盟及广西各地的生鲜农副产品,初步构建成中国—中南半岛冷链多式联运运输走廊。该项目自2017年2月首航至2018年6月,已成功开行“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79列(其中2018年累计开行7趟班列),共运送45尺冷藏集装箱921个。公铁多式联运比传统海运要节约20天左右时间,比传统空运要节省2/3的物流费用,单次发货重量是传统空运的5倍。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
(2)一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4月28日,南宁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新加坡太平船务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项目,是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南宁铁路物流中心、南宁空港物流园、南宁空港经济区、中国—东盟(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重点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3)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1-6月,北部湾港本港完成吞吐量8408.18万吨,同比增长13.92%;集装箱完成133.99万标箱,同比增长33.53%;其中,钦州港区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105.96万吨,同比增长23.91%,完成集装箱吐吞量107.66万TEU,同比增长37.06%,保持了自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以来的高增速。北部湾港至香港班轮、北部湾港至重庆班列、北部湾港至新加坡班轮的三个“天天班”实现常态化运营,分别累计开行132.5班、184列和58班。其他省海铁联运班列线路不断拓展,开通了北部湾港至成都(宜宾)班列、昆明班列、兰州班列和贵州班列,对西部地区辐射增强。中越、中欧直通班列取得突破。南宁—凭祥—越南河内跨境直通班列累计开行27列,其中出境12列,入境15列。中欧钦州—波兰马拉舍维奇班列:试运行1列。新增钦州—新加坡—林查班、钦州—海防—香港、钦州—海防国际中转航线、钦州—胡志明等4条国际航线。北部湾港外贸航线总数达到25条。
4.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建立
围绕建设面向西南中南、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广西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等资源加工型传统优势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工业产业体系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含铝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等重点发展产业,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茉莉花、香蕉、木薯、甜玉米等特色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沃柑生产地。
5.全面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围绕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不断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速完善“南宁渠道”政策体系,制定广西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等文件。加速推进CEPA示范城市建设,开通“南宁市CEPA项目绿色通道”,CEPA先行先试项目成功落户南宁。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开展无纸化通关作业,推行关检合作“三个一”便利措施,通关时间在2016年压缩50%的基础上,2017年进一步压缩30%。南宁综合保税区、凭祥综合保税区、钦州保税港区等封关运营,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并向广西全区开放服务接口,国内首创集跨境电商、国际快件及国际邮件互换监管于一体的中国邮政东盟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项目投入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启动建设,南宁—香港往返全货机航线成功开通。落实北部湾同城化购房、社保、户籍等领域各项政策,与交通一卡通实现互联互通,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教育合作和交流改革。
6.跨行政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
(1)广西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广西与新加坡双方成功举办“南向通道之机遇·桂新企业对接会”,“桂新企业家创新合作交流会”在南宁成功举办。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得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积极响应。越方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态度积极。泰国政商界高度关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希望与广西进一步畅通经老挝、越南至中国的陆路跨境大通道。马来西亚希望依托中马“两国双园”,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充分发挥钦州、关丹两个港口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作用,做大做强大宗商品物流。
(2)广西与西部省份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机制不断扩大。渝桂黔陇与川滇陕青蒙疆等西部10省区市联合发布合作倡议。渝桂黔陇四省区市与青海省签署工作层面合作备忘录;重庆市与四川省签约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甘肃省已出台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补助办法,重庆、贵州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企业运营平台进一步充实。
(3)国内铁路、金融部门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体系。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南宁局集团、兰州局集团与渝桂黔陇牵头部门(重庆中新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贵州省商务厅、甘肃省发改委)七方签署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备忘录。渝桂黔陇青五省区市牵头部门与人民银行联合签署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备忘录,沿线地区共同整合金融资源支持西部陆海通道建设。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正面临深刻变化,全球政治、经济正在由单极走向多极,国际政治经济分工格局、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大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大国博弈与国际竞争尤其科技竞争加剧。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丰富成果为实现全球经济复苏和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回应了全球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条件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对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迫切需要以广西为代表地区结合国家和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和使命为区域合作提供新示范。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速度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方向转变,可能会使广西面临产品销售市场萎缩、金融趋紧、招商引资困难、资源环境束缚、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等挑战。
从广西自身发展水平来看,总体上仍处于欠开发欠发达阶段。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基本上属于“小马拉大车”[3]。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枢纽的作用发挥面临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综合实力不足,对西部地区的人口、产业、要素集聚吸引力不够,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二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瓶颈,多式联运衔接不畅,制约了广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功能作用的发挥。目前,尚未完全打通中西部地区经广西衔接东盟的陆路运输大通道,南宁与钦州的联动尚未形成,运输效率有待提高;广西内河航运发展缓慢,内河港口吞吐量小,南宁港作为重要的内河港口,虽然具备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等功能,但只整合了一些散小码头,吞吐量不够,不利于广西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4]。南宁机场仍然军民航合用,尚未形成具有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国际空港,对周边地区尚未形成竞争优势。三是对外开放平台功能有待提升。由于广西沿海、沿江、沿边的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海铁、空铁、海陆等多式联运贸易新模式尚待培植。四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项目落地仍面临较多政策制约。例如,国际航线审批、跨境货币结算、中新合作基金等仍然受到政策制约,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不足,创新驱动能力仍然较弱。
1.构建对外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1)构建陆路、水运大通道。加快推进南宁铁路枢纽、启动增建南宁经横县、玉林至广州第二高铁的规划建设,加快新建铁路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完善公路网结构,加快推进贵港经隆安至硕龙、吴圩机场经大塘至浦北、柳州经合山至南宁、柳州至南宁等高速公路的新建和改扩建,加快建设七塘经伶俐至钦州、大塘至渠黎、邕宁经新江至百济二级公路等国省道及新江至扶绥、张村至六景二级公路等重点地方公路。
(2)加快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统筹规划好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与协调,推动各类交通协调发展,提高集疏运能力。加强对枢纽与通道、城市与场站、改造与新建、建设与运维的统筹协调,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统筹规划建设,实现一体化运营。推进吴圩机场综合枢纽、凤岭综合客运枢纽、南宁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西站、南宁南站规划建设。
(3)构建空中大通道,推进航空客货运枢纽、基地建设。全面构建以南宁为枢纽,干线和支线合理结合,广泛覆盖全国、辐射东盟、东亚、南亚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客运航线网络。构建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国际航空大通道,不断巩固并加密东南亚、港台地区现有航线,积极把南宁机场打造成为国内经南宁往返东盟中转集散地,实现欧洲、南亚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际航线零突破;通过不断加密西北、中部、北部地区主要城市国内干线航线航班,全面实现“省会通”。引导基地航空公司加大驻场运力投放,努力吸引周边客源,积极开拓国内航空客运市场。积极争取南宁机场实现军民航分离,加快规划建设南宁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二跑道等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加快完善机场周边交通设施,形成高效快捷的连接通道。加快吴圩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以航空物流为重点,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资质,积极引进优质物流公司在南宁机场设立运营基地,打造区域性航空货运枢纽,大力打造保税物流,争取纳入南宁综合保税区扩容范围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
2.强化信息等软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西部信息口岸和信息国际大通道。大力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搭建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技术合作平台、经贸服务平台、人文交流平台,畅通通信渠道。争取南宁设置互联网国际业务出入口和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节点,加快提升与华南、中南、西南地区省份之间的高宽网络联通能力。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充分整合中国与东盟各主要港口码头、集装箱运输企业、船代、货主、货代以及口岸通关等资源,提升互联网智能物流服务水平,形成面向东盟、服务华南、中南、西南地区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网络枢纽。
(2)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将航运信息、港口信息、班列信息以及内陆站点信息进行链接,与有关合作企业共享,争取海铁联运、跨境公路、铁路运输三大板块的主要线路实现信息初步共享。建设大数据中心,汇聚投资、贸易、就业、科技、资源、应急、公共管理等方面信息,开展商贸服务、应急联动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交通合作。
(3)加快广西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的改造,支持北部湾港务集团依托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的南宁无水港改造工作,充分发挥“内陆物流—港口—航运”的全程物流优势,建立辐射区内外的物流网络体系,引领冷链大物流通道的建立和完善,加速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货物匹配。
1.增强开放平台引领作用
积极推进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发挥好南宁综合保税区、凭祥综合保税区、钦州保税港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从服务中国与东盟合作向服务“一带一路”延伸。强化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注重打通外部大通道主要节点,不断巩固作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国与东盟综合枢纽的功能和地位。
2.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高标准建设
按照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通信技术等合作,打造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的示范性重点项目,提升广西集聚辐射功能,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推进“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3.发挥开放的要素集聚与引领作用
(1)完善重点口岸建设。推动设立和建设南宁铁路口岸,力争纳入国家口岸发展规划,统筹整合广西境内各类口岸,提升口岸开放水平与能力。联合渝黔陇等省市,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省际间互联互通。加快建立广西电子口岸运营机构,统筹推进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与运维。探索与新加坡合作以企业对企业(B2B)形式推动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
(2)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口岸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就近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无纸化”等通关作业改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动多种货物在广西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和跨关区便捷流转。改革多式联运监管模式,构建多式联运大通关机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实现商、检、汇、税等基于一个信息平台的一口对外管理模式,提高通关管理效率。探索与沿线各国及国内各地区建立通关合作机制,为推进“一带一路”大通关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3)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依托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探索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放大现有保税区功能,引进各类进出口国际贸易创新平台、发展区域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国际维修加工、保税商贸物流等经济业态,使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国际贸易核心通道和内外贸易枢纽。
以推进项目和平台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与东盟之间的物流合作体系,积极构建面向东盟,联动西南中南开放合作新高地,主动发挥广西作为全国重要物流枢纽的作用。
1.发挥广西重要物流节点作用,构建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体系
谋划水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打造海铁联运主干线。加强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西部省市合作,共同打造经北部湾港的海铁联运主线路,形成稳定、快捷、高效、规模化、低成本、进出平衡的西部陆海新通道[5],推动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常态化运行,不断拓展与陕西、河南、新疆等中西部省区的合作。加密北部湾港至林查班港(泰)、胡志明港、海防港、关丹港等航班。拓展公水海联运集装箱班车线路,扩大中越跨境公路运输规模,推动中越跨境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行,探索海铁联运与国际国内物流干线实现有机衔接。逐步实现与“渝新欧”“郑新欧”“蓉欧”“长江水道”“兰州号”等无缝对接,积极推动开通中欧(钦州)班列。积极构建与东盟之间的物流合作体系,加快构建面向东盟,联动西南中南开放合作新高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2.进一步优化现有物流通道
积极推进水铁、公铁、陆空等多式联运方式发展。在跨境物流方面重点拓展南宁机场国际物流渠道,完善国际空港口岸货运功能,打造面向东盟的空港国际物流通道。加快货运枢纽场站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支撑能力,着力打通物流通道关键节点。
3.做好对重点物流园区服务工作。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园区集聚和辐射功能物流,积极规划建设南宁铁路口岸,将广西打造成为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
1.建设面向西南中南、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
继续发挥以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等资源加工型传统优势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工业产业体系的优势。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含铝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中重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和先进智能装备等成套设备制造业,利用先进技术改进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铝深加工及下游产业,打造区域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围绕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以“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驱动,依托东部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转移的大趋势,以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量,积极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加快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与通信信息互为支撑、互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重点引进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临床诊断试剂、保健品、医药研发及检验、医疗器械生产等产业,建设科技含量高、产业化集聚程度高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将创新驱动作为广西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首要动力,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资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6]。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培育建设若干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技术创新企业,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大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2.创新广西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智慧广西”,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托互联网资源,大力引进培育互联网企业,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经济业态,将广西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通信信息枢纽和互联网经济高地。加快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建设,大力引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打造成为立足全区、辐射西南、影响东盟的创新创业高地。着力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力争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区域性跨境投融资中心和区域性货币交易调运中心。重点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南宁空港物流产业园等物流集聚区建设,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培育现代物流产业。围绕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核心基地、供应链集成服务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与东盟国家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借鉴保税备货等模式发展跨境进口贸易,借鉴海外仓等模式发展跨境出口贸易,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电子商务重点园区,建设若干特色突出、集聚优势明显的商品贸易大市场,大力发展采购贸易和商品展示,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中心和展示中心,实现“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联动发展。
3.继续提升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加快广西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建立现代大型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引进农资现代配送服务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与产业化经营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做优做强一批特色品牌农业。做优做强桑蚕、花茶、食用菌、中药材以及果蔬和养殖产业。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建设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培育休闲农业、森林康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结合。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收益,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7]。
人才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1.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各类人才引进
建立健全西部陆海新通道人才需求目录,制定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实施方案,加强高端人才引进,重视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对引进人才及其团队给以购房、津贴、个人所得税、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等方面的适当照顾;出台西部陆海新通道专项限价房、人才公寓、廉租房等政策,使广西成为人才集聚的区域性新高地。
2.推动多样化人才培训与交流
鼓励广西高校与区外高校建立物流学院或开设港口、物流专业课程,构建物流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输送专业人才。扩大人才培训和交流,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广西交流合作,建立跨区域人才交流机制。
3.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的挂任职制度,建立产学研联合的“双导师”研究生培养制度[8],为具备发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创造条件,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