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云南省泸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红河 652499)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2019 年上半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6.07 万头(匹);出栏肉猪32.2 万头,出栏肉牛2.47 万头,出栏肉羊8.21 万只,出栏肉禽239.6 万羽,肉类总产量3.55 万吨,禽蛋产量1.09 万吨,奶类产量1.15 万吨,预计实现畜牧产值9.5 亿元,同比增长5%。如何提高动物产地检疫质量是检疫人员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产地检疫是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的主要方式,泸西县的动物养殖大多以个人经营为主,私屠现象还不能得到完全遏制,特别是农村散养户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开展产地检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报检意识不强,报检率不高,检疫员既要做免疫工作,又要监管动物屠宰、加工问题,很多政策自上而下过渡到乡镇,再延伸到村,执行力度不断削弱,产地检疫工作不能按流程实施。
泸西县动物检疫工作中,经常面临两难问题,一方面县政府愿意为当地百姓提供动物产地检疫等服务,但由于居民居住的分散性和经费的制约,难以达到当地养殖户的标准;另一方面基层防疫员不足,泸西县的动物检疫现状在国内已经算比较成熟,但目前当地可用的县乡两级监督执法人员不足70 人(其中:检疫执法人员不足50 人),还有很多为聘用协检员,工作流动性比较大。
泸西县动物饲养方式和交易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在动物屠宰和动物运输上很频繁。虽然当地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对辖区内动物疫情实施监测,但系统性掌握当地存在多少种疫病、哪个季节疫病多发等基本情况不够。同时,对运输和屠宰的简单管理无法有效抑制疾病的传播。
本着有利于生产、促进流通的原则在乡镇设立可负担整个县区的报检点,在设置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报检方便,最好选择在畜禽存栏量大的村,交通便捷;②在邻县、邻乡、邻村增设不同数量的报检点,为村民提供方便;③与隔离场和无害化处理厂保持安全距离。报检点设备应不断更新,报检点应有快速检疫箱、红外线测温仪、耳号钳等常规动物检疫设备。报检点的通告栏应张贴本站的名称、负责人及电话、值班员、其他联系方式等,便于村民及时联络;同时为保证报检点工作的合规性,在站点处张贴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畜禽产地检疫规程》等。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等各种媒体,多途径多形式进行产地检疫宣传。努力营造一个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理解,有利于产地检疫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让广大饲养户和经营者,认识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学法、懂法、守法,主动报检,接受管理与监督。县乡两级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检疫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学习使检疫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熟悉掌握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的实际操作技能,熟悉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从而提高动物检疫员的检疫水平,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检疫。
首先,要分清动物检疫机构中的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推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其次,明确管理制度,就地方动物产地检疫的流程进行严格商榷,包括人员队伍配置、职能等,可按照上层决策划分承包片,每个小组都有固定管理的片区。再次,对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制度,提升基层防疫员的工作幸福感,并投入资金用于购买检测设备等[1]。最后,要积极争取地方检疫经费,通过加强相关项目的申报增加经费的预算额度。
根据泸西县的动物疫病种类,结合科研实验结果,为当地的牛羊猪鸡等常见饲养动物建立免疫程序,譬如猪类疾病要防止猪瘟、猪伪狂犬病、蓝耳病等,每种牲畜至少要接受三联苗或者五联苗。当换季或者某种流行疫病传播高峰期要积极开展动物免疫防治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消灭并控制传染病。
在当前形势下,泸西县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不断提升动物产品质量,必须立足当前现实问题,不断强化认识、制度与管理问题,进而推动当地动物产品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