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3月8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隆重举行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

2019-12-14 02:06贾晓明
黄埔 2019年6期
关键词:赵尚志炮兵天际

贾晓明

1926年3月8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隆重举行第4期学生开学典礼。军校第4期入伍生经升学考核转为正式学生。蒋介石、汪精卫、各军军长官长、党政军高级官员、军校教职员、各界来宾400余人出席了开学典礼。第4期学生及第5期入伍生均参加,还有来自其他各军军官学校的学生,总计2650余人。

第4期学生的政治与军事实践极为频繁,收获特多。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许许多多的黄埔4期生挺身而出,活跃在从正面狙击战到敌后游击战的各个战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赵尚志:“冰趟子”伏击破敌

/ 赵尚志。

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黄埔4期生赵尚志领导东北抗联第3军在北满广大区域英勇战斗,抗日游击区域不断发展和扩大,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恐慌和不安,调集重兵进行“讨伐”。1937年3月初,赵尚志率部队到达黑龙江海伦与通北交界的山里,得到报告说:日伪军数百人尾随而来。赵尚志立即决定设伏予敌以痛击。他一面集合部队连夜火速向通北东山中转移,一面命令部队在一处山路狭窄、两侧山坡树林茂密的地方设伏;又命20余名战士与敌接触,诱敌进入伏击圈,经两个小时激战,消灭敌人30余人。

取得胜利后,赵尚志判断敌人一定会调来大批军队再次反扑,于是迅速率领部队前进。不久,部队来到一个叫“冰趟子”的地方。这里是通北县城从西向东进入山沟里的必经之路,坡上的山路旁,有4座大木营,每个屋子能住一二百人,是来往山里的车马店。在木营附近,有常年流淌的山泉。冬天,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在山路北面形成一大片高低不平的冰面,冰面上还有积雪,因此更加光滑,当地人称之为“冰趟子”。

赵尚志仔细观察了“冰趟子”周围的地形,决定在这里打一场阻击战,消灭跟踪追来的敌人。他派100多人埋伏在半山腰,200多人布置在东面山上,担任正面阻击,另派100多人隐蔽在东南边山上,防备敌人迂回包抄。赵尚志将指挥部设在“冰趟子”东北角的小山上,通过传令兵打旗语指挥战斗。

随后,部队按照军长赵尚志的命令,在有利位置上,两天之内筑好阵地,他们还在阵地前浇上水,水结冰后,可以阻止敌人的行进。此外,战士们还在各个阵地之间以及阵地和木营之间用雪堆砌成战壕,并在木营的墙上挖了一排枪眼。

1937年3月7日,日伪军800余人沿山沟口进入“冰趟子”,战斗打响。敌人虽然人数占优,武器先进,但由于是踩在冰面上,行走不稳,在抗联战士们的打击下,顿时队形大乱,只好趴在冰面上和篙草丛里不敢移动。有20余人好不容易爬上木营,但没有援军,很快被歼灭。由于敌人的背包上全裹着一块黄白色的狍子皮(休息时坐在地上防冷用),一下子成了显眼的目标。抗联战士们居高临下,瞄准狍子皮射击,打得敌人死伤惨重。敌人不断增兵,连攻三次,毫无效果。随着天越来越黑,气温骤降,不少敌人的枪被冻得打不响了,人也被冻得无力还击。而抗联战士们则分成几组,一部分射击敌人,一部分换下进入木营烤火、吃饭。战斗到天黑,活着的敌人才敢爬起来往回跑。赵尚志命人迅速打扫战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给养,然后果断决定撤出战场。这次战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采取巧妙的伏击战术,共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其中被击毙者200余人(其中包括7名指挥官),从而成为东北抗联部队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周建屏:短期内建立起模范抗日根据地

/ 周建屏。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建屏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副旅长,率部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参加平型关战役。11月,以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晋察冀军区成立,周建屏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他和政委刘道生到滹沱河两岸开辟平山、盂县地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周建屏带来了一个教导营,开进平山县的洪子店。在这里,教导营组成若干个工作队,深入敌后各个村庄去发动、组织群众。周建屏亲自带一个工作队,自称“班长”,配合地方领导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

周建屏采取了许多措施支持群众的斗争,使全区减租减息顺利进行。四分区彻底改造了原有的村、乡政权,选举成立了村公所和各级政权机构,军队一面用战斗保卫民主政权,一面帮助人民实行换工互助,发展生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动员群众参军。

晋察冀军区的成立,对侵占平汉、平绥、同蒲、正太铁路和北平、天津、张家口、太原、石家庄等大中城市的日军形成了严重威胁。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为确保其后方和交通线的安全,集中2万余人,自1937年11月24日开始,由平汉、平绥、同蒲、正太铁路沿线各据点出动,分8路围攻晋察冀边区,并逐步向腹地推进,企图歼灭或驱逐晋察冀军区的八路军部队。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决定以游击队袭扰和消耗敌人,主力机动歼敌的方针,展开反围攻作战。在晋察冀军区的领导下,周建屏率领第四军分区军民,和其他部队密切配合,利用日军兵力不足、对地形生疏、不敢贸然深入腹地等弱点,采取军民结合、新老部队结合、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结合,以袭击、阻击、伏击等战术手段积极打击进犯日军。主力则避免正面抵抗,寻机歼敌一路;游击队则袭击日军后方据点和交通线。12月,第四军分区配合344旅部队在清城镇设伏,歼敌300余人。1938年1月22日,周建屏指挥晋察冀军区四军分区部队,汇合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689团,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凉山脚下的辛庄至南红岸寨之间地域伏击战中,与井陉、平山来犯日军数千人进行了激烈战斗。战斗持续5个多小时,打死打伤日军近1000人,对遏制日军进攻势头,保护和巩固晋察冀军区南部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四分区军民的抗日斗志。作战期间,周建屏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为了团结友军抗日,决定匀出自己部队的粮食、冬衣支援友军;还先后数次派出部队阻击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撤退。

由于周建屏等人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敌人不断“蚕食”“扫荡”的极端困难条件下,滹沱河两岸稻谷丰收,人民得以温饱,因此群众抗日的热情十分高涨,根据地迅速扩大到包括平山、井陉、获鹿、正定、平定、阳泉、寿阳等滹沱河流域十余县。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加八路军,军分区部队迅速壮大,很快就成立起3个区队,各县均组建了游击队,各村的自卫队、儿童团也纷纷组织起来,总兵力达到数万之众,游击战争蓬勃发展。四分区很快成为晋察翼边区的抗日模范根据地。

不幸的是,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战事,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因旧伤复发不治去世。他留下的最后遗言是:“要抗日到底!”

唐天际:指挥部队两烧敌机场

1940年2月,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与八路军的688团合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新1旅,黄埔4期生唐天际任政委。5月,新1旅划归八路军129师领导。在唐天际等人的领导下,新1旅英勇善战、威名远扬,迅速成为太行地区家喻户晓的抗日队伍。

/ 唐天际。

1940年8月,唐天际和旅长韦杰率新1旅参加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战绩。当时,日军在山西长治关村设有机场,并以此为据点,经常出动战机对我抗日军民进行狂轰滥炸,八路军总部决心端掉这个机场。唐天际等接受任务后,派人前往机场侦察、摸清了敌情:日军五六百人的1个大队和伪军1个团负责守卫机场,不远的关村镇还驻守日军1个中队。对此,唐天际等精心设计了调虎离山之计——将部队兵分三路:一路佯攻关村镇,引诱机场敌人前往救援;一路事先埋伏在机场附近,待敌出动后破袭机场;一路攻击长治北关、壶关,牵制长治之敌。按照唐天际等的部署,9月29日晚9点半,战斗首先在关村镇、壶关打响,守卫机场的日军慌忙出动增援。见敌人中计,埋伏在关村机场外的八路军部队迅速炸开机场外围的电网,从北面突进,用手榴弹、汽油瓶和油棉花烧毁敌机3架,击伤1架,炸毁汽车14辆,烧毁汽油库2座,击毙日军数十人。八路军撤退前,还将新1旅政治部“反战同盟”编印的对日宣传传单撒遍了敌机场。

百团大战后,唐天际按照上级部署,一面利用战争间隙整顿部队,提高部队的政治和军事素质,一面奋力打击敌人,率领部队胜利粉碎了日伪3次大规模的“扫荡”。

1942年5月,日军企图偷袭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在师首长的领导下,唐天际指挥新1旅担负起保卫师部和边区政府突围的任务。他带领部队在敌人间隙穿插转移,不仅保卫师直属队、边区政府胜利突围,还在运动战中捕捉战机,消灭敌人近千人。此外,唐天际还采取“多方误敌”的战术,趁敌兵力分散、后方空虚之际,命新1旅一部直插敌人后方,不仅在运动战中消灭了大批敌人,更于5月31日火烧长治以北日军景家庄机场,摧毁敌机库以及重型轰炸机3架。在抗日军民的打击下,不久,日伪便灰溜溜地退出太南抗日根据地。

郭化若:为建设延安炮兵学校呕心沥血

1938年,经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宣告成立。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即将开始转入攻占大城市和夺取交通要道的正规战,急切需要加强炮兵力量。

1944年10月,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司令员贺龙曾专门同曾在黄埔军校第4期炮科学习的郭化若谈过关于加强炮兵建设的问题,并提出想调他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工作。郭化若认为,加快培养大批炮兵干部是有战略眼光的做法,建议把炮兵团扩建成—所炮兵学校。贺龙听了郭化若的建议后,表示赞同,马上给中共中央军委打报告。11月,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做出决定,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基础上组建炮兵学校。当月底,贺龙和徐向前约见了郭化若,向郭化若传达了关于组建延安炮兵学校的决定,宣布了炮校领导干部名单,由郭化若出任炮校校长,校址定在原炮兵团驻地南泥湾的桃宝峪。当贺龙提出半年内开课并征求郭化若的意见时,郭化若表示:争取3个月开课。

/ 郭化若。

明确任务的第二天,郭化若就“打着背包进了南泥湾”,向炮兵团的干部传达了上级关于建立炮兵学校的指示,并立即与炮兵团领导展开了建校工作。当时延安的条件十分差,一切都要自己动手。郭化若在组建炮兵学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依靠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以达到中央军委的要求。缺少办学的干部,郭化若等人就用兼职的办法解决,有的身兼三职;缺少教员,他们就由各级干部兼任;缺少教材,他们就广泛收集苏联红军、蒋军、晋军、日军的教材,从中选取适用的内容。另外,还组织炮兵团的一些干部动手编写一些特需教材。缺少教学设施,他们就自己动手挖窑洞、搭草棚当课堂,利用零碎木料制作小板凳,自己动手修道路、修操场。到开学前,准备工作进展迅速:赶印了多种教材,修整了炮队镜、方向盘、炮鞍装具,挖窑洞79孔,烧木炭3.5万斤,砍柴6万斤,筹措粮食500石,准备了床、油、盐、蔬菜、教具器材等训练和生活用品。

1945年初,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选调的干部和学员陆续到校。共招收了1000余名学员。2月的一天,学校召开了全体军人大会,郭化若在会上做了编队动员。全校共编3个炮兵大队、1个工兵科、1个迫击炮队。此外还设有秘书室、警卫连等,全校共1300余人。学校的训练方针是“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所学课程包括射击技术、战术运用、火炮操作、侦察指挥和马术、行军、宿营等,还有工兵的一些内容。开课后,为搞好炮兵专业训练,郭化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集体研究、少讲多做、实验教育、按步前进、各科配合、典型推动、组织教育和经常考绩的炮兵军事教育教授八法;为解决训练中人多、器材少的问题,郭化若主持制定了“人闲炮不闲”的训练方法,把科目、人员、器材、时间适当地加以分配,定期进行轮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延安炮兵学校不仅重视学员的军事技术、军事技能训练,而且重视学员的思想政治和作风纪律教育。学校在制定教育计划时,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虽然学校当时没有开设系统的政治课程,但学校领导经常给学员作时事报告,讲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学校还编印了校刊《炮光》,每个班发一份以供学习。

1945年4月中旬,郭化若率领炮校排以上干部到延安参加中共“七大”,毛泽东在百忙中抽时间接见了他们。由于在炮校筹建过程中郭化若劳累过度,积劳成疾,6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调朱瑞代理校长。

猜你喜欢
赵尚志炮兵天际
快乐六一 玩出天际
开往“天际”的那拉高速
Travel in the Air遨游天际
浅谈朱瑞对炮兵建设的贡献
唯见长江天际流
抗联英雄赵尚志
炮兵测地训练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赵尚志
北国雄狮未竞志
模糊专家理论在炮兵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