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有人说,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然爱生活,是为英雄。出生于红山文化故里赤峰市的画家宋庆,在我的印象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人谦和,朴实的笑容中带有牧民般的质朴和憨厚,其作品里流露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白云与海风的亲密,是红山与草原的相依,是吉祥和希望的归途。宋庆的作品注重形式,追求洞达,能把观者带入一个深远的意境。他致力于对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在用水墨表现水景方面的努力拓展中国画的传统语言,力图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宋庆喜画祖国辽阔的大海,其笔下的大海意境幽远,清心悦目,将其笔墨之美表现得酣畅淋漓。浪涛错落,凸显波澜壮阔的雷霆之势:惊涛拍岸,极具驚心动魄之奇。他用浓密重彩诠释出大海的深邃,神秘以及无比的生命力,使画面洋溢着一种大气,豪迈的品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海岸边的大块礁石,见证着海浪冲刷后的沧桑,让人体悟到时间的永恒和岁月的变迁;掠过惊涛的海鸥轻灵,勇敢,象征着人与自然拼搏的奋斗精神;巨浪拍岸,卷起千层雪,那壮美的让人惊心动魄;暗波涌动的潮水蓄势待发,喻示蓬勃向上的力量。着一切,镇可谓妙笔生花,令人触景生情。
一幅画作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立意,因此,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于深远.画中才能有变化、有奇意。宋庆的大海作品从立意上看,宏伟大气,用色浑厚凝重,把大海的博大精深,气象万千,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从宋庆的画作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画作理论灵魂的再现。
一幅作品有好的立意,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愉悦,更要有恰当的表现手法,前辈大师黄宾虹先生曾说过:“古人画诀中有‘实处易、虚处难的六字秘传。他还说:“用心于无笔墨之处,尤难学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容”。
老子言“知白守黑”,虚处非先从实处极力不可,否则便无法入画门”。古法多以线描表现水和浪花,而宋庆用没骨法,留白法,块面墨彩烘托,擦染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海水、海浪的各种动态,并把西方水彩与中国水墨有机结合,达到了气韵生动,使整个画面墨色清新明快,笔意奔放,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风格。
从构图上看,宋庆的水墨大海作品大多采用满构图法,有些还是全景式的横幅构图,这让其画面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宋庆的大海系列作品,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大海所特有的宽广胸怀,让人从中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笔下的大海已不是纯自然的大海,而是心灵中的理想之海。他是在长期的观察体验和实践中,由主观创造而形成的大海,画面呈现的是大海的意象美。抓住了最能够传神的一瞬间的浪花的生动形象为标志;以轻灵、勇敢的海鸥翱翔于海天之际为点缀,这种最富运动感的空间构造是写意画的艺术特色,附以巨大的礁石,柔美的海滩为衬托,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这是以艺术家的特有的创造性和智慧,对物象大海的艺术升华。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象—惊涛拍岸、巨浪翻滚、海天浑然。这种景象展开在咫尺的画面上,其奥妙在于,画家以其智慧与才情,进行了主观创造。他从对大自然的观察、感受与体验出发,以艺术的手法,形式语言结构,创造了艺术的海洋,其间蕴涵着画家自我的情怀与诗性,以及心灵的深邃与广大。
除创作大海系列作品外,北方的荒漠草原也是宋庆创作的重点。他善于画水,所画黄河富有个性与创造性,或急流奔湍,或潮平如镜,或平波浩渺,无不寄托着他对坡谷丘陵的爱恋。此类作品,画家多取平远之势,或清明,或朦胧,或跌宕,或辽阔。其画法大致脱胎于北派的斧劈皴系,以水墨块面和虚实处理为主,引入光的因素,赋予画面以阴晴明灭的变化和生命力。浑厚,真实,亲切,强烈的整体感,现代感和充沛的诗情,成为宋庆山水作品的基本特征。
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不是单纯的作品表达,而是作品与人品的完美融合。这或许就是红山文化的精髓。宋庆的绘画创作,其实就是一个画品,人品相映生辉,相依相存的过程。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其创作对人生情怀的照耀和磨练。而这样的作品和人品,对当代红山文化传播者来说,恰恰是最为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