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通万里 思接千载评舞台剧《山海经》

2019-12-13 07:16邓佳
上海戏剧 2019年6期
关键词:山海经形体肢体

邓佳

《山海经》既是一部先秦时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百科全书,又是一部保存神话故事最多的志怪古籍。书中记载了各种珍贵的矿物、神奇效力的植物、外形怪异的动物、奇特的人类种族,以及许多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不仅形象展现了一幅神奇魔幻的远古生活图卷,还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与精神财富。2019年上海话剧中心(以下简称上话)以此书为创作灵感,邀请英国从事肢体剧创作的导演,与上话的演员、设计及技术团队集体创作了一部以现代上海为背景的同名舞台剧。作品在保留了神话故事中的核心人物和主要事件的基础上,把故事的背景放在当代,运用颠覆传统的表演手法和充满实验性的舞台空间,在古代文化遗产与现当代艺术之间展开对话。

近年来,将西方形体戏剧样式和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相结合,可以说是形体剧“中国本土化”探索的主要方向,这种将西方肢体剧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形式虽能吸引眼球,但身体语言的叙事过程本身也充满实验性和挑战性。肢体动作是形体戏当之无愧的灵魂,但并非所有的形体动作都具有“意义”。如何在抽象化过程中做到意义提纯,平衡好表现形式与主题内容之间关系,可以说是形体剧成功与否之关键。那么,《山海经》这部作品是否充分运用“肢体动作”勾勒出基本的戏剧叙事?是否在对传统神话进行现代演绎的过程中诉诸观众的感悟、理解与联想?是否在为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和无限想象的同时,表现出人物角色的心理细节和情感状态,并揭示出更意味深长的人性主题?

一、历史与当下的回响

全剧从“讲述者”的口述开始:“东面的山上生长着什么样的草木,栖息着什么样的鸟兽,埋藏着什么样的金石矿藏……;南面的山上长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西面有什么样的动物,长者人面的兽,九头的蛇……;北面还有没有头而以两乳作为眼睛的怪物……” 伴随着“讲述者”娓娓道来的声音,观众脑海中想象着神秘光环笼罩下的远古方国,视线中看到的却是冰冷、阴暗、潮湿和充满钢筋、铁桶的外在世界,开篇的反差即为古今故事、人物、场景的交错埋下伏笔。“讲述者”既是剧中角色,又承担了叙述主体的功能。他作為故事连续发展的关键人物,为全剧提供了一个“叙事者”的旁观视角,引导着观众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重新反观这些早已熟知的神话故事和人物, 促使其产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审美体验。

随后两条故事主线以全方位的视角交织拧转向前推进。其中一条主线可称之为“血脉的力量”。一家三口(父亲、母亲、女儿)在不同的时空中经历相爱、相知、相守,又在每一世的大洪水中生死相离。每一世的父母都没有亲眼见到女儿长大,他们把所有的爱都融汇在“书”中,并以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陪伴和鼓励着女儿成长。“书”这一条线索几乎贯穿全剧,它一方面指代人类有意识的“讲述的故事”;另一方面则象征民族血脉的交融与延续。因而,这条主线按照时间秩序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从父母亲的故事开始,到两人为肚子里的孩子每天讲故事,再到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中孩子出生、父母离世,继而到孩子长大后记忆被唤醒,传承父母爱的使命并以一己之力挺身而出撑起地球的裂缝……在这条以时间取向为主的叙事线中,大洪水爆发成为全剧最重要的时间要素,创作者依据这个主观时间进行多重空间的转移、并置与叠套,不同空间的人和事被纳入到这个时间轨道,暗示出了古今不同时空中所发生事件间的因果关联,强调了人类生存的根本正是这与生俱有的持久而强烈的情感,深化了血脉传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意义。

第二条主线则是“文化的传承”。剧中身处不同时空的人物被赋予了相同的使命与责任。古时的“大禹”义无反顾地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大洪水斗争;现今的他会在大洪水爆发之时救助他人。传说中的“女娲”拥有神力,既开世造物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如今的她依然会在浊浪滔天的洪水中,接过母亲手中的孤儿并抚养长大。上古时代中的九尾狐象征着子孙繁衍,而现今她们却在为种族的灭亡忧心忡忡。人类的始祖伏羲也在继续维护着宇宙万物的秩序,孜孜不倦地警示和启迪着世人。他们不仅活在神话故事里,还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同样,神话人物所面临的问题在现今世界中也能一一对应。远古时期有大禹治水,现代人仍然要防范和阻挡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古时后羿为地上万物适宜而射九日,现如今人类需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在人类活动领域逐步扩大到上天下地入海的今天,九尾狐、烛龙在地下深处的呐喊正是即将消失的物种发出的声音。在这条主线牵引下,那些远古曾经历的事件正随时随地发生在现代人的生活中。

在第二条故事线中,时间不再是线性结构方式,它按照创作者的内在叙事逻辑被切割为多个序列,隐藏在不同空间中交错排列。比如在母亲的梦空间里,她进入到“书”的世界里,看到了神话中的大禹、女娲,亲身经历了大洪水和生死离别;父亲在工地、电梯、大厦里遇到为人类和自己种族命运寻求出路的伏羲和九尾狐;女儿则是在打开竹盒后见到了曾经发生的一幕幕并由此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在这条主线中,时间性被消解,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并置于舞台上,呈现出历史与当下、记忆与真相、情与景、物与我的对照式的空间叙事方式,产生了超出文本叙事的审美感受。

导演用以上两条故事主线,勾连起古今事件和人物,一方面寄希望于现代人,能将故事一代代传递下去,因为它曾经是我们自身存在的关键部分;另一方面或许是在反思:当远古的故事慢慢消逝、集体记忆越来越模糊,人类文明的历史是否会被时间的洪水冲刷而断裂。通过一次跨越古今的艺术对话,引发思想的交汇、延伸与想象,作品因而具有了现实的审美意义。

二、抽象与诗意的表达

舞台剧《山海经》致力于用高度视觉化和肢体化的方式来逐步构建一幅“未完成的”人类文明的拼图。正如形体戏剧的精髓,不在于故事本事,而是讲故事的方式。整场演出除讲述者有较多的指涉性台词和对话外,大量意象化的身体动作、多角度的场景快速切换,以及与之相结合的音乐、灯光、道具等多样化手段的运用,将作品中的古今场景、事件、角色一一呈现出来。

剧中八位演员扮演了多个角色,他们一会是精卫、怪兽、蝙蝠,一会儿又是小学生、工人,一会儿是躲避大洪水的民众,稍一转身又是神话故事人物。演员们意象化的形体处理,加上与音乐、道具、灯光等巧妙的结合,使得每一次情景的转换都流畅而自然、独具新意。剧中有几段颇为闪光的段落,很是吸引眼球。比如母亲遨游书海的一段,所有的书全部拟人化,演员手中虽拿着书作为道具,但整个身体的行动早已与书合二为一,他们有节奏地变化着造型和队列,嘟嘟嚷嚷着争先恐后,就好像书上的字画变成的活生生的小人,十分生动有趣,让观众忍俊不禁。当母亲选择其中一本打开后,他们又会跟随着母亲阅读时的情绪扭动着身体,将母亲内在情感表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书中故事或是喜剧或是悲剧。

再如,在母亲阅读的过程中,曾亲眼见到民众在汪肆浩渺的洪水中奋力自救的画面。演员们以虚代实地选用了一块布进行抽象表演,众人抓着布相互拉扯,以地面拖行表示被洪水冲走、以布上翻滚表示在落水挣扎、以人手相缠表示水中救亡、以搭肩靠背表示携手相扶,人与布在空间中高低错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逃亡画面,此刻的布被赋予了船、水、救命稻草、希望等多重意象。以上这两段表演,演员基本没有台词,但肢体动作的抽象性与戏剧叙事的明确性做到了较好地结合,观众不仅能通过动作看懂剧情,更能通过肢体感受到人物饱满的内在情感,对故事情景的营造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做到了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用肢体动作讲述故事是形体剧的优势所在,其迷人之处正在于肢体表现出来的抽象与诗意,而剧中“九尾狐”的角色塑造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导演用三人分别扮演狐的头、身体和九条尾巴。三人合成即成狐,一人独处即为人。在灯光的配合下,扮演狐狸的演员准确把握和表现了其典型的体态特征,如四肢着地,前爪蜷握轻柔地伸展,肘关节和腿部关节弯曲,头部虽与身体平行于地面,但在回头之间却形姿妖媚,尽显风流高贵之势。另一段肢体慢镜头动作也运用十分合理巧妙。女孩在九尾狐呈现的幻境中竟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父母,扮演父亲的演员通过有控制的慢动作表达了对女儿的思念与爱。这个仿效电影慢镜头的画面带有强大的感情冲击波,不仅成功唤醒了女儿的记忆,也以小见大地让观众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切的领悟。从以上两段肢体表演可见,身体具有一种揭示和升华内在情感的意义,创作团队充分知晓并利用这点,使得戏剧情景具体、逼真又具有生命力。

三、意在言外的反思

如形体戏剧一贯的创作风格,舞台剧《山海经》用了任何可能的艺术化手法,如光影、音效、布景、道具以及肢体动作和舞蹈表达,将人与世界联系起来,在给观众带来多元审美感受的同时,引发现代人去思考古与今、生与死、神与人、真与假、爱与恨、虚与实的文化内涵,启发我们从“神话”中悟觉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还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每一个神话故事的主人公都不是神,都是“人”。被一代代人讲述的神话故事最终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的生命之火,面临苦难顽强刚毅、奋发有为的精神。

回览全剧,整部作品在敘事手法上既有恢弘的笔触也有动人的细微之处,但仍存在着较多可优化的空间。如:整体节奏的把握有所欠缺,以至于过多的场景切换带来审美疲劳;古今人物关系线略为繁杂,每个人物的内在逻辑也不甚清晰。另外,身体语言在抽象化的过程中还未能很好地实现意义提纯,导致整体形式大于内容,弱化了主题内涵。如:女娲的水袖舞并不足以表现其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特征,更不能为推动戏剧情节服务。

形体戏剧作为一种当代流行的超越地域、语言和文化的戏剧流派,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外编导将其与中国传统元素结合,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也得到了各方观众的认可。然而作为一种带有实验性探索的戏剧形式,形体戏剧在凸显“动作表达”、追求多元化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还需力求将技术层面、美学高度和精神层面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避免落入“形而下”的窠臼,走入表演技术化、思想贫困化的困境。中国形体剧发展时间虽然短暂,但有着较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它的未来值得期待!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在读)

猜你喜欢
山海经形体肢体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山海经夫诸
肢体语言
《山海经》中的奇兽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