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要是靠人才,靠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必须依赖下一代的力量,而教师是决定我们祖国未来力量的关键人物。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一名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以德立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务必践行“人之模范”的职业操守。“正人必先正己,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以德立身,就是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用半截粉笔书写一颗忠心;就是要强化职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以学生为本,把一颗爱心洒在半亩方田;就是要严于律己,切实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言传身教立于三尺讲台。务必牢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初心。教书育人是教师使命所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教师的使命、责任密不可分,特别是高职学院的教师,发挥着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師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切实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务必扛起“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的历史责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广大教师只有肩负起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教育责任,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以德立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的学识浅薄。”坚决站稳政治立场,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要求,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明辨是非正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念,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不断追求知识真理。“闻道在先”,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真理和知识的追求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才能拥有扎实的学问,成为学问的研究者。要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理念、升华专业知识,勇立时代前沿,刻苦钻研,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研究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答疑解惑的深刻性,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坚持下好苦功夫。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勤劳无悔的超越和奉献。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有平和的心态,不为名利所累,坚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以德施教。教育应当是知识与美德的完美交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明其德、求至善,才能造就能够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责任的接班人。要不断加深对教育规律的探索。教育为人类社会所共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性质,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育发展程度成正比的。认识教育规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它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所属的文化传统、所在的教育情境皆不同。新时代,我们唯有不断研究教育发展的时代规律,才能引领教育变革、创新教育发展。要不断加深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探索。“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同时,要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广大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最终成为学生成才的“领航者”。要让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的社会制度。要教育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在心中,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