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大伟
刚刚过去的国庆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经典曲目《紅旗颂》多次唱响,无数国人心潮澎湃,欢欣鼓舞。喜庆时刻,该曲的词作者、著名军旅作家薛锡祥倍感幸福和自豪。
很少有人知道薛老为《红旗颂》填词背后的故事,这与他淡泊名利的个性有关。当《雷锋》杂志向他提出专访的请求后,他欣然应允:“《雷锋》杂志是正能量宣传平台,在这里讲述经典的创作经历非常合适。”
时针拨回到1996年6月8日,时任空军政治学院教员的薛锡祥接到一个特殊邀请:为《红旗颂》填词,且完成时限仅为半个月。
说到为《红旗颂》填词,就必须先从薛锡祥与《红旗颂》曲作者、著名电影作曲家吕其明的战友情说起。
1965年,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在当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首演大获成功,从此享誉大江南北。
《红旗颂》成名以来,只有最初的管弦乐版和之后的铜管乐版,始终没有为其写词的合唱版。
薛锡祥说,在这期间,有不少人跃跃欲试,想把它改编成为轻音乐,被吕其明一口拒绝;也有人想将它改编成独唱作品,吕其明依然没有答应;有不少人将填了词的《红旗颂》寄给他,没有一首被看中。
1984年,通过军旅题材电视剧《边关情》主题曲的合作,薛锡祥与吕其明相识,同为军人和共同的艺术追求,让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直到1996年,上海电视台举办全国戏歌大赛,台领导和导演跟吕其明商量,请他将管弦乐《红旗颂》改成京歌,吕老想了想,觉得是个好尝试。
既然写成京歌,就得有人给《红旗颂》填个词。这时,吕其明想到了老搭档薛锡祥。当时,吕其明只给了薛锡祥一盘《红旗颂》磁带,并告诉他,填词先有曲,后有词,词依附于曲,不能游离于曲外,词曲为一体,两者结合,必须适度。
之后的几天,薛锡祥把自己关在书房反复听磁带,从中寻找感觉、感悟、感知、感怀和意蕴。
“至少听了几十遍。”薛锡祥说,那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就像是红旗在说话。
后来,吕其明10岁跟随父亲吕惠生参军的情景,慢慢浮现在他眼前,再清晰不过。
吕其明和他的父亲,以及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他们生命的逆袭与红旗交织,在民族危亡之时,舍弃个人的一切拯救祖国,并以生命与热血铸就共和国光明的太阳。
薛锡祥感慨道,那个时刻他抑制不住自己,从内心感动到灵魂震撼、激情点燃、灵感井喷、眼睛湿润……
思想的灵光一旦照亮视野,创作激情便喷薄而出。他听着吕老师的音乐,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灵感从沉思默想中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向笔端:“你牵动着春风荡漾,你抚摸蓝天洒落阳光。你掩住历史伤痕从远方飘来,拥抱你是亿万儿女火热的胸膛……”《红旗颂》歌词开头,仿佛红旗在深情的诉说,立刻把人带进激昂的旋律中。
“最难的是开头”,薛锡祥说,整个歌词写了2天,推敲打磨了5天,花在开头上的时间最多。
为了一上来就进入旋律的意境中,薛锡祥尝试着将红旗拟人化,这样既形象又动情,让演唱明朗、舒展,充满胜利的豪情。果然,几个“你”句打头后,犹如情感的闸门打开了,后面的抒发就滔滔不绝了。
完稿后,薛锡祥将新填词的《红旗颂》交给吕其明。吕老看完词,脸上露出喜色,第一句话就说了四个字:“写得不错。”这也让薛锡祥松了一口气。紧接着,两个老搭档开始逐字逐句再次打磨。“心中有你,我们奋发向上;心中有你,我们荡起理想的双桨……”薛锡祥清晰记得,接连几个“心中有你”,就是吕其明出的主意,更利于将情绪推向高潮。
就这样,在1996年上海第三届“立邦杯”戏歌大赛上,经吕其明、李连璧、黄佩勤改编,将原《红旗颂》的曲调和京剧韵味糅合一起的京歌《红旗颂》盛装登场,张鸣杰、于丽红、陈幼玲、陈俊杰的演唱赢得满堂喝彩,并一举拿下大赛金奖。
自那以后,填词的京歌《红旗颂》被广为传唱。后来,吕其明和薛锡祥两人再次审视作品,发现京歌《红旗颂》的填词,完全适合大合唱《红旗颂》。从此,大合唱《红旗颂》,成为重大节日群众歌咏活动中许多合唱队的选唱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