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工智能在政治工作领域应用

2019-12-13 11:05刘金泉
政工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智能化人工智能政治

杜 杨 刘金泉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军事应用日益广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习主席指出,要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形势使然,要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政治工作领域加强人工智能重大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应用,让政治工作“生命线”更具时代活力和创新能力。

一、人工智能在政治工作领域应用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战争形态变化的必然选择

一是人工智能为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带来重大机遇。科技在军事变革中起到支撑性甚至决定性作用,谁创造新技术并率先用于战争实践,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夺取打赢未来战争的制高点。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类脑芯片、类生物神经网络和量子计算机等技术的涌现,人工智能从弱智能向强智能发展,正加速向军事领域迈进,将引领世界新的军事变革。政治工作是我军优良传统和特殊优势,只有插上智能化的翅膀,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契机,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军事变革中不被动不落伍,不断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才能激发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加有效地凝聚起精神意志;才能确保各级党组织高效指挥和控制部队,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

二是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将推动政治工作变革和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必将对组织体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调配使用、网络舆论宣传、安全保卫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从根本上改变开展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近年来,我军紧贴新军事变革需要,在无人机制造、智能作战指挥系统方面有进步,但在政治工作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融合理论、核心算法、装备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关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构建。要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快做好技术创新战略性布局,科学应对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挑战。要准确把握智能科技研发脉络,充分认清智能化向政治工作领域深度扩散渗透的趋势,通过开展智能化的政治工作,有效应对部队建设发展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奠定政治工作指挥系统智能化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智能化的混合战争将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军队武器装备、指挥系统与作战方式的智能化步伐不断加快。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的快速运算、深度学习等优势,突破制约融入政治工作指挥体系的关键技术难题,引导政工干部摆脱陈旧思维的束缚,研究和开发具有广泛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的智能化政治工作辅助决策系统,并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因素变化完善大型数据库,切实增强政治工作针对性灵活性时效性,为实现政治工作指挥控制智能化打下坚实根基。

二、把握人工智能在政治工作领域应用的基本点

一是以理技融合为先导。坚持理技融合,先要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和政治工作两个学科的融合理论,发挥理论指导的先导作用。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战争经验的总结,伴随人工智能应用,战争形态正发生变化,有些政治工作做法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需求。历史上,新技术的出现会给军事理论带来革命性拐点,在拐点涌现的情况下,军事发展的选择性增加,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同步增加,方向选择至关重要。当前需要整合力量、联合攻关,跟踪人工智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明确政治工作应用人工智能的目标方向、任务、条件、标准和主要途径,努力创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政治工作理论体系。随着政治工作智能化相关系统的逐步研发,会涉及计算机学、生物学、电子工程学、互联网相关学科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和系统创新。

二是以数据整合为基础。数据化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要开展智能化政治工作,需要将工作内容用计算机语言表示出来。政治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和动态性,使政治工作内容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等很难用一种固定的计算机语言来描述,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突破政治工作内容“数据化”难题。针对政治工作性质、内容、效能等不同的向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储备、链接和整理,提高党团组织、人力资源信息、舆情动态、社情民情等政工要素信息的获取、处理、使用速度。做好政治工作大数据采集补充,将政治工作的内容、要求、标准进行量化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确保政治工作有强大数据支撑。

三是以作战功能为牵引。政治工作实现智能化是为更好地服务备战打仗主责主业,要立足政治工作智能化“直接”和“间接”作战功能,建立科学精密的标准体系,开展战时政治工作定量评估,实现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精确指挥体系、精确思想工作、精确心理咨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改进政治工作指挥系统,确保未来能够接入智能化作战指挥平台。结合作战环境和演训任务,预先设计人力资源调整补充、士气信息采集、拥军支前、政治工作效能评估等模块,实现政治工作的预案设置和实战演练实时同步。另外,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人工智能技术,并以网络传播为媒介,在舆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中实现智能和网络技术的深度交融。

三、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政治工作应重点突破的方面

一是探索构建政治工作人工智能应用基础框架。人工智能涉及人的意识、自我、思维等,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两者有天然联系,能够产生交互作用,从而促进政治工作指导方式、运行机制、方法手段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政治工作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我们既要坚持根本原则和制度,又要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与人工智能技术高度融合,提高政治工作智能化水平。在构建学科交叉基础理论方面,将人工智能知识融入政治工作理论之中,明确政治工作应用人工智能的目标方向、主要任务、关键节点、标准条件。要站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立场,严肃认真对待人工智能在军队改革建设发展中的应用。在政治工作中应用人工智能,既要考虑政治因素,又要设定技术应用的政治前提,在规划、研究、设计的起点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为技术应用注入红色基因。数据化是实现政治工作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和前提,针对政治工作内容多样性、对象差异性、时空动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机语言描述表达体系;针对人的思想因素具有主观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充分利用人工智能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突破性技术,建立数据采集和定量评估标准体系。

二是研发部队党委指挥决策智能辅助系统。在部队党委指挥决策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依托“外脑”拓展党委成员的信息感知范围、多重思维路径、精准决断能力,辅助班子制定方案和定下决心。因此,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的快速运算、深度学习等优势,研发具有广泛信息处理能力和集体智慧模式的党委指挥决策智能辅助系统,优化指挥决策程序,提升指挥决策效率,把广大官兵的意见建议集中到这个系统中,充分畅通民主渠道,增强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准确性。战区级单位可建立所属部队直接通联的大型数据库,加强数据整合,将党委指挥决策的内容、要求、条件等标准化,提高目标任务需求、环境影响因素、部队精神士气、战备训练水平、综合保障能力等信息获取、处理、使用的能力,设计运用多种算法,筹划推荐最优方案。

三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平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质的飞跃,促进教育内容求变、求新、求活、求实,增强教育吸引力、感染力、拓展力、渗透力,避免教育走进思维僵化、形式老化、套路固化、内容虚化的死胡同。采取人体能够感知的三维视觉、立体听觉、触觉反馈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利用“人体动作跟踪及分析技术”,结合运用虚拟现实等体感装备,把部队长期采用的数字政工、网络教育等技术手段一并打包放入,建立官兵能全方位触控感知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平台。将井冈山斗争、长征、抗日战争、三大战役、抗美援朝、海外维和、护航行动等作为重要教育素材融入其中,让广大官兵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入脑入心,产生强大心理冲击力,直观地接受教育内容,把以理论灌输为主的被动式教育转变为身心感受为主的沉浸式教育。设置多维传感和数据分析设备,采集受教育者的表情、语言、脉搏,分析其心理活动,判断其接受程度,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进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应用,创造思想统一的新手段、精神凝聚的新动力、血性担当的新触点,增强教育鲜活性针对性有效性。

四是利用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增强政治工作功能效应。人工智能技术在战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未来政治工作将实现智能化,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开展颠覆性技术装备的设计、研发、运用。通过机器人、语言图像识别处理和网上专家咨询系统等技术装备,全面强化政治工作塑造人格品质、凝聚军心士气、开发精神动力的功能作用。将人工智能与生物、电磁、纳米、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控脑、强脑、仿脑、脑控”技术群,建构心智模型、开发神经计算技术,研究用于增强政治工作功能效应的仿脑神经芯片,嵌入能够处理、计算和传导的外部设备,高效采集脑电信号并“解码”,将人脑思维活动与指令信号相互转化,坚定官兵政治立场,提纯官兵政治品质。通过计算机模拟脑电波影响人体的心理反应和思维,干扰控制敌方人员大脑,削弱其精神及情感能力,导致其幻觉频出、精神错乱甚至做出违背己方利益的行动。

猜你喜欢
智能化人工智能政治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