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异化及消解应对方法

2019-12-13 23:37臧志祥
法制博览 2019年27期
关键词:异化主体人类

臧志祥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

马克思说:“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而事实上,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1]马克思认为技术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用于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工具和手段,是劳动者对立的力量,因而进行深入剖析技术对人的异化作用,进而作为批判的焦点。

一、技术异化及产生根源

(一)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技术脱离人们的控制,这些技术在帮助人类获得其正面价值的同时也附着的形成了对人类不利的负面价值,导致技术变成一种异己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对象是主体创造的,对象又反过来影响主体,危害主体。[2]

(二)产生根源

产生根源主要从技术本身、技术主体、自然、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技术本身是人创造出用以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工具,是无主观性和能动性,但其在现实中出现后以其特有的规律进行扩张,超出主体的控制,成为阻碍和限制人的壁垒。齐美尔在“文化悲剧”中相关的论述,主观文化是被人内化吸收,促进人发展,客观文化是主体“经过精心制作、提高和完善的事物,可以引导人类灵魂走向自身的完善或者指明个体或集体通往更高存在的途径”[3]以其内在逻辑,向着自身更加精致和完善发展,完全不顾及人的感受,脱离创造者的控制,成了一种自主的对人类自我、个性、自由的压迫。

2.技术主体即人类自身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尚未能完全掌握技术发展变化规律,至今尚未能研制出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的技术,对于技术的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也未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由于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让一部分人的价值观扭曲,为达到个人目的,毁坏自然生态、窃取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等问题层出不穷。

3.技术异化的自然根源是技术的自然属性。技术的自然属性指任何技术的创造、发明及其应用所产生的后果都无法摆脱客观自然规律的限制,即任何技术都要受客观自然规律的制约。[4]具体表现其作为改造自然的工具本身具有反自然性和反规律性,是以破坏自然原有生态作为基础,例如开山造城、填海扩疆。违背自然本身运行规律,强行用技术手段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结果是造成自然灾害频发。

4.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主要是制度不完善。“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不可分离的矛盾和对抗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5]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是资本家用以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工具,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引导下,国家间开展军备竞赛,即使成立了相关协定,亦有不少国家公开或者暗自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本质上是制度建立的不完善和制度无约束力,无法强制执行。

二、技术异化具体表现

(一)个体的自由个性、特性被压制。马克思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个人像齿轮一样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运转,消耗生命,无法再工作中发挥个性、特性。掌握技术的同时也会被技术局限在固定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技能,保证群体、集体、公司、组织等正常运转。

(二)自然环境严重破坏。“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6]人为满足自身发展需求,通过自然提供的资源进行繁衍、生存,这也仅限自然本身能够提供的资源,对自然提供不了的资源,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新的资源和力量增进社会发展。农业发展是为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但现在出现开荒造田、填海造地等破坏生态现象;工业发展是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物品,产生废气、废水、噪音等问题;外空探索是为了增加人类的认知,不可避免的产生太空垃圾……人类利用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自然的让步为代价。

(三)社会价值导向偏差。在利益的驱动下,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原料供应、生产、运输、销售伴随全球化进程不断与国家间联系密切,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危机的全球化。在强大的网络技术面前,个人的信息容易遭到泄露,借助于网络便捷,网上银行应用而生,随之而来的是黑客攻击,自身财产安全性不高。更有甚者利用科技的便利,做危害个人、集体、社会的

事情,让犯罪的成本降低,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三、消解及应对方法

(一)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消解技术异化这个问题上,提出实现共产主义,变革社会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政治解放当然是一大进步;尽管它不是一般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不言而喻,我们这里指的是实在的、实际的解放。”[7]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技术是为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的工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技术本身提升自我技能,有机会从事更多的工作岗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技术届时会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面前行,技术在被人掌握的同时,提高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二)正确认识技术。技术本身是无主观性和能动性,技术是人创造出并为人所用的工具,无价值导向的技术只有在有主观性和能动性的人的使用下才会对人或好或坏发挥作用。因而,我们要保持正确认识,理性对待技术,不能一概而论,执一家之言。

(三)提高主体认识。技术主体的人才能决定技术本身发展方向,因而主体的认识能力和使用能力在现如今技术飞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一,提高主体的认知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水平和正确认知。一方面要不断通过自身学习提高对技术的认知能力,对于技术的优劣、技术的作用、技术风险可控等方面要有准确定位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技术在人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造福于人还是危害于人取决于主体的主观性,因而时刻强化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树牢正确的认知体系,方能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其二,提高主体的使用能力,包括技术的使用及风险控制。一方面主体需要经过培训和锻炼技术的使用,获得相对应的能力资质方可上岗任职;另一方面保持技术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既要提高技术主体的风险意识和掌握能力,又要降低提高技术,降低技术本身的使用风险。

(四)促进制度完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引发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要做好相对应的制度建立、制度运行、制度管理、制度监督长效机制。建立制度是预防可排除风险;制度运行时保证参与技术运作的个体或者团体能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减少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制度管理是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将技术使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技术被误用、滥用;制度监督是内部或者外部对技术规范使用的有效手段,避免有人趁机钻空子。

猜你喜欢
异化主体人类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