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洋 郑汉军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和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基层派出所的接处警工作更趋繁重。除了警情日益复杂外,对基层派出所民警的处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接处警工作的办案效率、提升基层派出所民警的处警能力,是眼前着急要探究的问题。
从警情本身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财、物的流动性日益增大,科技的更新互联网平台的开发等等,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附带会产生各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衍生出各种警情,对警方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警情呈现频发且日趋复杂现象。据官方网公布,2016年8月15日—8月23日,盐城全市公安机关共接报有效警情12217起,环比上升1.96%,同比上升11.20%,其中刑事类警情611起,环比下降6.29%,同比下降13.94%;治安类警情873起,环比上升1.04%,同比上升15.17%;交通类警情3154起,环比下降0.10%,同比上升5.84%。[1]警情数值在向上攀升。
警情也日趋复杂。2018年9月,盐城警方连续打掉3个“传销式”网络交友诈骗团伙,共抓获29名犯罪嫌疑人,诈骗金额涉20万元。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是受骗加入传销组织,经过组织者的洗脑,反过来诈骗他人谋取钱财,诈骗手段多样,一改拉拢安排工作的诱骗、胁迫发展下线的行骗,改为传销团伙集体“转行”,按戏本出牌,开始打“温情牌”,以美女照片为诱饵,在微信里主动添加男性为好友,展开“温柔攻势”诈骗钱财,结果微信“恋人”是男身。网络诈骗的警情日益复杂。比较突出的经济利益纠纷,非法理财P2P等平台的理财产品,对受害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大、处置难度也很大。
从派出所民警个体处警能力看,多方面要求在升级:
1.对处警能力要求提高
警情多,格外要求快速反应高效处理。快速表现在:能否及时赶到现场、及时掌控现场、及时了解相关证据、及时分析研判现场事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很多复杂警情,错过黄金时间,导致证据流失,研判不及时,一般警情就转化为复杂案件。快速反应是高效处理的有力保障,能否有效处理,有没有应对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有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新时代新科技的发展,更需要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来面对网络犯罪的新警情。
2.内外监督压力增大
执法的透明度在日益提升,执法的规范性、公正性日益彰显,在民警处警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的考核力度更大,有来自内外双重监督管理:内部机制的《大平台数据质量监管办法》和《大平台数据质量考核细则》,对接处警民警开展常态监督检查,及时查改警情反馈不及时、警情数据项空值、执法记录仪使用不规范等方面问题,考核严格;外部民众的现场监督、满意度评议,从出警是否及时、用语是否文明、着装是否严整、处置是否规范、执法是否公正等方面考核民警。
3.干扰执法因素增多
少数法律知识匮乏的民众,不理解警情处置中证据收集的难度,对警情主观臆断,提出理想化的诉求,当理想化的诉求与现实结果产生矛盾时,又产生对接处警民警办案不得力、不作为的恶意投诉、缠访、激访等,给民警后续处置带来很大的难度。更有民众法律意识淡薄,随意摄影、拍视频、上传网络,在不明真相的群众中恶意中伤办案民警,不良的舆论导向阻碍了办案进程。这些,都需要一线处警人员内心要强大,不忘初心,克服舆论压力,一心做好工作。
1.健全执法配套制度完善联动机制
2007年我省公安厅通过省政府发文,提出“全面推进紧急报警与社会求助有效分流”的指导思想,要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联动机制,对非警务类报警进行有效分流,“紧急警情拨打110、社会求助拨打122”。目前,在分流运行上,民众对派出所的信任度、期望值高一些,所以一遇到问题,开个锁不交物业费等,打110的居多,打122的少,社会求助运行还不够好。新都派出所推行了辅警协助居委建立小区社会求助机构,小区聘请小区内的法律人士或党员干部,成立优良的帮助小组,量力处理一些非警务问题,分解派出所警情频繁的压力,可以腾出人手和精力及时有效处理复杂警情。
2.出台执法保障制度
《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的出台,不让一个民警依法履职被侵害而受伤,排除维护民警执法权威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也明确了侵犯民警执法权威的相关责任,改善和优化外部执法环境。2018年8月7日,盐城新都派出所依法查处阻碍执行职务案件:派出所在处置南海未来城益丰村一组地块施工受阻求助警情过程中,遭到村民蔡某等人阻拦,后蔡某采取冲闯警戒带、攻击民警等方式阻碍民警依法执行职务。经多方取证,成功固定违法行为证据。8月8日,蔡某被依法裁定行政拘留5日,并于当晚盐城市拘留所执行拘留。10月23日,有查处一起谎报警情案件,当事人因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给予罚款500元的治安处罚。依法执法是严肃的。
3.细化相关操作规定
接处警执法规范性条例时常对照学习,还有“面对复杂警情200例”等学习书籍,建立疑难杂症会诊制度,通过对部分复杂警情处置不力或不3到位等内部、外部因素认真分析后,对症下药,针对引起复杂警情的主客观原因,进行提高执法能力的路径探析。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互助共享,保障接处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4.大数据创新警情防控和应对机制
2018年7月25日上午,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借助大数据推送警情,通过“狩猎战车”,对一辆白色轿车进行跟踪拦截,成功抓获外省在逃人员徐某。“狩猎战车”,是由盐城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的智能移动装备,是车,更是流动的卡口。据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大队民警支晟介绍,“战车集成车辆抓拍、人像抓拍、电子嗅探、无线图传等功能,对抓拍的车辆、人像数据可自动比对,实时报警”。这种的举措,大大提高处置警情的速度和成效。
1.加强语言沟通能力
善于沟通,积极交流,是民警处置问题的法宝,也是执法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民警与群众沟通过程中,首先要使用正确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化解当事人的矛盾,让双方握手言和,有利于降低冲突发生的几率,树立良好的公安形象。部分沟通对象可能对法律和政策进行挑衅性、断章取义式提问,这要求民警以诚恳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化解矛盾,以坚决的态度、无畏的形象、精炼的词句证实犯罪、揭露犯罪。
2.加强学习实战创新
重点学习《公安民警执法执勤用语手册》和《110接处警规范手册》、《恶意骚扰等四类疑难复杂警情接处警工作操作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加强接处警工作规范、现场控制取证、纠纷调解技巧等内容的学习,确保民警在处警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法律开展工作;依托网络平台学习,如我省公安厅网站有个接处警研讨栏目,有很多复杂警情的案例和经验交流可以学习;参加常态的业务进修学习,大数据时代,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有效运用大数据平台,学习借鉴前沿的处警技能技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3.灵活创新处警技巧
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警情处置中坚持“教、控、罚、化”相结合的原则,何时教育?何时控制?何时处罚?何时化解?都讲究个“度”,时机、场合、强度、技巧要掌控准。很多农民工讨薪群体性事件,及时劝说,一起探讨维权方法,给他们法律的支撑,就不会发展为复杂警情。若以控制带头人的方法,缺乏与现场民工的沟通,反而会被误解而导致警情严重化发展。所以,要采取“表达观点、运用法律、帮助维权、消除违法”的策略,来合理有效处理警情。
4.调整心态沉稳处警
警情处置中,处置民警不能被少数当事人的挑衅性言论、肢体动作所激怒,不受嘈杂、起哄、推搡、谩骂等客观环境所影响,及时调控自我情绪,以冷静、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时做出科学决策,用事实结果来反击当事人的无理取闹。在处置医疗纠纷横幅维权等群体性事件时,在现场要对人员人数、群体结构、文化程度、基本诉求、双方关系、过激程度、是否增援、衔接部门等情况,迅速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快速掌控现场情况,敏锐捕捉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及时作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
基层派出所接处警的服务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岗位,及时有效处置复杂警情能力,是公安机关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尺,及时有效处置复杂警情也是维护全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基层派出所从领导到民警,从健全内部执法制度、细化相关操作规定、创新疑难会诊到加强语言沟通艺术、创新处置技巧、运用智能手段等等,正在科学有效地全面提升基层派出所处置复杂警情的能力,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