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基础,近年来宜良县在党员教育培训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统筹教育培训资源。一是统筹培训计划,明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培训要求,每个党组织年初列出培训班次计划,确定培训人数和期数。二是统筹教育培训内容,由县委根据党员教育培训的要求,统一进行内容、统一课程设置,按照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锻炼占总课时的70%的要求安排课程计划,采取必修课预选修课相结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统一规定选修课内容,选修课由各基层党组织自选。三是统筹师资调配,整合全县专兼职师资队伍,各基层党组织统筹安排党校教师、党员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人物等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师资考核机制,确保培训教育质量。四是统筹管理考核,严格管理,严肃学风,严守纪律,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考核体系,对基层组织开展的党员教育中的教育计划、教学内容、学员管理和教学效果情况进行动态考核。
2.构建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建立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教育培训平台。一是以县级党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党校职能作用,主要承担县级各级党组织的党员、8个乡镇(街道)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师资培训。二是以乡镇(街道)党校为主体,统一组织本乡镇(街道)内党员教育培训,主要承担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和村小组支部书记教育培训。三是以村(社区)新时代讲习所为主体集中本辖区党员集中培训,地域相近的村(社区)统一合并集中开展教育培训。
3.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一是巩固提升传统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多年来已开发成熟的理论课程、师资队伍、培训阵地为基本保障,满足基本教学培训需求。二是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教育培训中,先后引入了红色教育、先锋讲坛、流动党课、微党课和现场教学等教育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跟上了时代步伐。三是发挥互联网优势,拓宽学习教育渠道,在充分发挥好全国党员远程教育网作用的同时,积极建立QQ、微信、手机APP党员教育学习方式,开发县级学习教育网上平台1个,其余基层党组织均有内部学习平台,互联网的运用使党员学习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交互学习教育模式。
1.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两年的教育培训,实现对机关、社区、农村和非公党组织党员实现教育全覆盖,共集中教育培训党员20000多人次,占全县党员的92%,实现了两年内全县党员轮训一遍的目标。
2.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在集中教育培训中,广大党员反响强烈,大家一致反映多年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学习教育,通过学习对党的历史、党章、党规党纪、新时代党的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有了深入系统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的身份意识,提高了党性修养。
3.发挥作用明显,助推中心工作。党员通过参加教育培训,干事创业的劲头和精神更足,增强了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助推宜良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宜良县成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党建工作荣获昆明市党建示范县。
1.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员教育创新,首先要从理念上有所突破。要把党员教育纳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中研究、部署和推进,做到教育内容体现服务要求、教育考核体现服务标准,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提升服务能力,在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步;展示服务形象,真正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
2.突出思想理论教育。新时代创新党员教育工作,必须把提高党员思想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一是引导广大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引导广大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和新中国发展历程,使其深刻认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党员教育要紧紧围绕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心,着眼于科学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引导党员学以致用,使思想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3.突出分类教育。对党员进行分类分层教育是一种承认党员差异、以党员为主体的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模式。党员教育创新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特点,区分党员性别、年龄、思想、工作、生活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形式和载体,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节奏,不断满足党员个性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彰显党员教育的科学理念和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党员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4.丰富教育载体,探索应用新技术手段。一方面,运用新技术创新改良传统教育手段。另一方面,处理好建平台与用平台的关系,避免新技术手段的广告化倾向。首先要立足实际需求,建好平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多网络运行、多终端覆盖、全媒体呈现,让党员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同时,坚持“以用为本”,党建网站要发挥教育资源丰富、宣传引导权威的优势;远程教育平台要发挥方便快捷、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党建电视栏目要突出生动活泼、办出特色、提升影响的特点;手机要发挥信息发布及时和接收方互动的优势。
5.健全长效机制。只有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党员教育的全员化、常态化和持久化,杜绝教育过程娱乐化、避免成效检验浅表化。新时期,党员教育机制由目标设置机制、转化实施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及保障机制四个部分构成,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在新时期党员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更要强调党员将理论转化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员先进性。要把党员的实际教育效果与教育目标进行比较对照,分析差距,找出不足,及时改进,真正做到党员教育延伸到哪里、目标考核就覆盖到哪里,从而真正增强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激发党员受教育的热情。保障机制贯穿其中,目标机制、实践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有充足的财政经费予以保证,要把党员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党费补助、部门支持、社会运作相结合的办法,以及项目共建、活动共办等方式,多渠道保障党员教育工作经费。同时,必须通过纪律约束、定期督促检查等措施,确保党员教育各个环节贯彻落实,长期坚持,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