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于2019年5月28日至30日期间举办了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活动,近百名院士代表、500余家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2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等科技精英、业界翘楚共聚一堂,共研科技创新、共商创新合作、共享发展机遇。
发挥开放共享的科技合作平台效应。李沧区将活动主题确定为“机遇与挑战:融合创新与国际合作”,并首次启用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联系网络,促进“双招双引”和“政产学研金服用”无缝对接,促进科研和成果转化多国家、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活动中,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等4名院士围绕数字经济、生命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开展主旨演讲。组织参会院士到青岛国际院士港综合服务中心、院士工作站、院士产业加速器、院士研究院、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NPR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中国海洋大学等参观考察,深入了解青岛国际院士港及有关院士项目发展情况。
优化“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效应。李沧区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和年轻化原则,聚焦“4+N”主导产业,广泛邀请符合条件的院士参会。拓宽邀请渠道,通过“错时工作法”、出国拜访院士和科研院所、依靠已签约院士及团队“以才引才”等方式,邀请到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士参会,并实现了日本、西班牙、希腊等国家院士邀请的突破。提升引才质量,到会院士中,除中村修二院士外,还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副校长苏珊·蒂格,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王春晖等一批高水平院士,参会嘉宾质量较往届大幅提升。优化年龄结构,坚持中坚性,重点邀请年富力强、有充沛精力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院士,此次活动共有12名青年科学院院士出席,参会院士平均年龄降至56岁,较上一届61.5岁明显降低。
提升海外院士青岛行品牌效应。打造创新品牌,坚持“重复没有出路,创新才有未来”的原则,对大会开幕式主视觉设计、各论坛形式、宴会服务以及伴手礼等各环节都进行了创意设计,对每个细节反复推敲、论证,处处体现新科技、新技术元素。打造科技品牌,开发建设活动官方移动端微网站,在会场、酒店设立电子签到咨询处、智能迎宾机器人,启用了RFID人脸识别系统,嘉宾可在通行时1秒钟自动识别身份,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先进性和便捷性。打造本土品牌,坚持自主办会,除开幕式外,首次将其他一切活动和环节全部设置在李沧区,成立综合协调、院士服务洽谈等11个工作组32个专班做好活动筹备,2019年中青班的48名学员全部投入活动筹备一线进行跟岗实训,由处、科级干部和志愿者共同对到会院士进行“三对一”服务,充分展现高质量办会水平和服务水平。
通过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活动的成功举办,65名院士签约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96家企业、4家金融机构、17所高校和10所科研院所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