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钦 何映敏 郝平平
(570100 1.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2.海南大学党委办公室 3.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海南 海口)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连接高校与学生的桥梁作用,不仅是学生在三观形成时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就业指导、学习监督和生活联系的知心朋友。学校、家庭通过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监督反馈来了解学生情况,因而成为学生“信任”的人,建立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是更加精准地获悉大学生一切动态的前提基础。一般来说,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词义的解释更为准确,所谓信任,即相信而敢于托付[1],五心素质、法律能力、理论能力、实践能力、网络能力是高校辅导员提升学生信任关系的重要法宝。
所谓五心,即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换与付出。欲让大学生将心“托付”于高校辅导员,需要辅导员从情感出发,用温度感化学生的心。责任心是对待一切学生事物工作的基础,认真核对、掌握学生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是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基础,起码让学生感受到是与一个“了解我的人”在对话与交流;其次,爱心和细心是发现学生情感细腻之处的关键,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00后”学生群体的不同个性与特点,爱心询问、细心观察是发现学生动作变化的要点,起码让学生感受到“有人在关心我、关注我”;最后,耐心和恒心是维系学生信任关系的保障,发现学生问题、分析学生问题、解决学生问题是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有效问题链,以责任心为出发点,用爱心和细心得到学生问题的关键要素,再用耐心和恒心去解决问题才能创设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信任环境的内循环。
高校辅导员具备法律素养也能在学生群体中起到威慑力作用。一方面,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在校园生活、学生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维权问题”,高校学生会权益服务部就是学生维权力量的真实写照。大学生遇到不懂的法律问题,及时求助辅导员是解决问题的快捷渠道,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懂得法律维权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法律素养是辅导员的基本能力素养,在工作和社会生活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丰富己身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的补充方面,是遵循国家法律、维护国家法律的真实行动力。尤其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提高法律素养、增强维权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因而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能力,帮助解决学生切实紧要的维权工作,是夯实二者之间信任关系基础和有效途径。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指路人,需要有清晰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理论是武装头脑的知识根底,不断学习是保持头脑清醒的革命动力。高等教育是中学时期教育的延续,高校具有锻炼大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解决能力的育人功能。作为高校育人的储备军,辅导员的理论能力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第一,多读书、读好书,以身垂范引领学生用阅读丰富视野,回归书本,活跃课本文字,将理论筑牢在头脑,并随时调取信息以灵活运用。第二,多沟通、多运用。古人云“学以致用”,理论学习不仅从书本的系统学习和新媒体的碎片化学习中获取,也要从交流应用的实践中获取,辅导员应当多与大学生交流、座谈,定期将所学理论知识共享,在交谈中提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时代大学生有着新特点、新问题、新个性。在遇到生活和学习的难题中,喜欢聆听“过来人”的话,找到已经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碰壁、费时。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能以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姿态向学生“灌输”解决的书本办法,照本宣科,统一对答,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践的思维和真是的经历真正为大学生答疑解惑,驻扎学生信任堡垒。例如,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助推师生信任关系的良好渠道。通过师生之间共同商讨选题、确定社会实践题目、制定社会实践方案等这一系列的前期实践准备,让彼此有了解;再通过联系社会实践单位、走访实践调查地点、开展宣讲座谈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开展过程,让彼此亲身进一步熟识;最后师生共同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田野日记、新闻稿、评奖评优申请等一系列社会实践后期的工作安排,能在实践成果中再次增进师生的信任关系,用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共同完成理论和实践共同助力的实践果实。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面临着线上与线下的共同协调。习近平在视察“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强调:“互联网发展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历史机遇”[2]。互联网正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影响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思维理念。面临大趋势、大发展,高校辅导员不能与大学生脱节、不能固守工作传统方法、不能拒绝学习新时代了解学习的工具。恩格斯曾经论述:“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须借助互联网思维创造这个时代、这种形式的应有内容,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信任联系。其一,用户思维。把每一个大学生都当作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就是辅导员对待大学生的应有态度。其二,社会化思维。即用社会化网络重塑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关系,以及高效组织管理与家庭运行模式的思维方式,确保高校、辅导员、家庭、学生之间的信任信息层层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