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洱海 助农增收

2019-12-13 09:37
创造 2019年5期
关键词:烟区烟农洱海

位于大理州西北部的洱源县,因高原明珠洱海发源于此而得名。境内湖泊水网交织,土地肥沃,森林郁郁葱葱,享有“高原水乡”“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也是云南省最早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洱源县各民族群众世代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梅果等农作物为主,其中烤烟是洱源县的主要经济作物。2018年,全县种植红花大金元品种3.3万亩,共收购烟叶8.94万担,烟农售烟收入15439.30万元,实现烟叶税3396.70万元。

大理人都知道“洱海清,大理兴”,但洱源人牢记的却是“洱源净,洱海清”。如何在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又保护水源,爱护环境呢?唯有绿色农业才是唯一的出路。绿色农业并非新概念,但绿色烟叶种植对洱源县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让广大烟农接受全新的种植理念、生产方式不容易,虽然只是一季的收成,但也事关千万百姓的生计。

一、保护洱海,积极开展烟田土地流转

云南是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大、需求最大的优质烟叶生产供应基地,云南烟叶是中式卷烟和云产卷烟品牌的主体配方原料。党的十九大以来,云南烟草商业积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和国家烟草总局提出“把烟叶打造成农业强的典范、把烟区打造成农村美的典范、把烟农打造成农民富的典范”的要求,充分发挥全省烟叶生产资源要素优势,始终坚持主导中式卷烟发展原料需求,提升烟叶品质,促进云南烟叶高质量发展。

受到国家双控措施的逐年影响,洱源县面临着核心烟田缩减、种植区域分散、面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洱源烟草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这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做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2018年2月11日,在大理调研时指出“大理州洱海周围土地流转,加上洱海保护这样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是完全有可能切合在一起的”。州委书记陈坚指出:“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一如既往的支持好‘两烟’产业,在大理市海西2万多亩的基础上,把洱源县17万亩水稻,全部改成优质烟区,让洱海流域优质烟的种植上一个档次,上一个水平,能够打造出一个品牌。”这些重要指示给洱源烟草产业怎么健康可持续发展、怎么来保护洱海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推行烟田土地流转。

洱源县委政府、县级相关部门迅速行动,2018年4月19日,召开了洱源县洱海流域烟田土地流转专题会议。会议结合洱源实际,确定了洱源县进行土地流转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可以实现稳定优质烟区、推行绿色生态科技措施、保护洱海生态,最终将洱源烟草发展成为一个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种植主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但受双控政策及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影响,烟农对收益较高且稳定的烟草产业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不愿意放弃种烟的机会,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经过反复讨论,为了能够顺利开展烟田土地流转工作,会议提出了洱源县推行烟田土地流转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整合优质烟田,划定烤烟种植规划区,由合作社从规划区内的烟农手中全部流转过来,再将其反租给烟农来种,如还有剩余未被租赁的土地则由合作社将其租给规划区外的烟农,租赁价格由合作社、发包烟农、承包烟农三方来共同商定。第二步:逐步优化烟农队伍,逐步提高户均种植规模,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同时积极探索以“种烟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种植主体的新型烤烟生产组织模式。第三步:最终将洱源烟草产业发展成为一个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种植主体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模式。

根据三步走战略,成立了洱海流域烟田土地流转专项工作领导组和执行小组,全面负责全县烟田土地流转工作的规划和推进工作。土地流转专项工作组在全县洱海流域内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按照“洱海流域生态保护区核心外优先、烟叶种植适宜区优先、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烟区优先、职业烟农集中烟区优先”的原则制定相关土地流转规划,逐步推进烟田土地流转工作。2018年,全县开始试点流转,共流转土地 4683亩,占种烟面积的14.19%;2019年流转2万亩,占种烟面积的46.4%,为规模化、集约化开展绿色烟叶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广技术,大力开展绿色烟叶种植

一是全面推广有机肥的使用。虽然从2014年开始,洱源县洱海流域烟区实现了100%农家肥堆捂和使用,化肥的施用量得到有效减少,但农家肥中的动物粪便会对水源会造成一定的污染,烤烟生长所需要的特定元素农家肥也不能及时有效供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洱源县烟草局(分公司)积极与顺风有机肥公司合作,加强科研交流,研制出适合洱源县洱海流域土壤及烤烟生长有机肥,投入到烤烟种植中。2019年,全县种植烤烟4.31万亩,其中洱海流域的三营、洱周、右所、凤羽4个烟站辖区全面推广商品有机肥(固态+液态)替代化肥种植36340亩,非洱海流域的炼铁、乔后2个烟站辖区全面推广施用农家肥6760亩,实现了有机肥100%全覆盖。预计削减化肥负荷1453吨,极大地助力了洱海保护行动的开展。当前,全县烤烟已完成移栽全面转入中耕期,烟株长势清秀健壮,有机肥施用效果显著。

二是绿色防治技术全覆盖。长期以来,洱源县烟草局(分公司)在烤烟生产过程中,注重行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全州较早推广使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黄蓝板等生物防控技术,注重田间清洁生产,但这些对削减洱海流域农作物的农药污染负荷是远远不够的。2019年,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洱源县烟草局(分公司)在全县洱海流域3.634万亩烤全部推行绿色防控和绿色统防统治。首先,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推广施用生物菌剂农药。全县由金秋烟农专业合作社招标采购统防统治低毒低残留的生物菌剂农药替代历年的化学农药来进行烤烟病虫害统防统治;其次,在全县洱海流域100%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核心区3000亩,推广蓝板、性诱剂、杀虫灯等防治害虫,其他列为辐射区,推广绿僵菌和苏云金杆菌防治害虫。这些措施的推行,不仅提升了烟叶的内在品质,还将大幅削减洱海流域的农药污染负荷。

三是实现烟用残膜完全回收。长期以来,由于废旧地膜回收机制不健全,加工设施不配套,残留地膜破坏着土壤结构、影响到农业生态环境。洱源县烟草局(分公司)通过“合作社运作、补贴引导、多元化利用”的运行模式,在烟区广泛宣传地膜污染危害、废旧地膜回收补贴政策。合作社分片制定回收计划,方便烟农,在村组设立回收点,约时定点组织烟农进行回收装袋称重。在回收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严控回收质量。2017年,100%回收全县3.46万亩烤烟残膜286.34吨,烟农增收69.2万元;2018年,100%回收全县3.3万亩烤烟残膜464.56吨,烟农增收66万元。回收后的残膜将运往祥云县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加工厂,将其加工成絮片状塑料制品以实现再利用。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的开展,不仅增加了烟农收入,还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切实提高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绿色农业生产。

四是推广生物质颗粒燃料代替烤煤烘烤。传统的烟叶烘烤使用的是煤炭。烘烤过程中伴随着煤的燃烧,会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物质,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废弃的烟杆、植物秸秆等经过研磨、搅拌、碾压等工艺后制成生物质燃料,能有效的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垃圾,清洁田园,还可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用生物质颗粒燃料代替烤煤,不仅能有效减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物质的排放,更能提高烟叶烘烤质量。2018年,洱源县建设年产2000吨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线1条,推广使用生物质颗粒燃烧机20台,推广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替代燃煤200吨;2019年,新增生物质颗粒燃烧机120台,计划烘烤烟叶2500担左右。洱源县烟草分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积极探索生物质颗粒燃料代替烤煤的开发利用,为烟草行业的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三、惠农助农,引导非烟产业发展

在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7年至2018年,洱源县共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16824.2135万元,建设机耕路、干渠、排洪渠、水池、提灌站、密集式烤房、抗旱水窖等,极大地改善了烟区生产生活条件。2019年,烟草行业将继续投入援建资金11704.42万元,支持位于洱源右所半山区的草海子水库工程建设。

在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方面,2015年以来,洱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洱源县委、洱源县人民政府及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包保挂钩洱源县牛街乡太平村81户贫困户。分公司干部职工51人与81户形成结对帮扶。洱源县烟草分公司(分公司)按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向大理州局(公司)申请行业扶贫资金预算投入。分别于2015年向洱源县民政局捐赠用于洱源县牛街乡太平村委会卫生室项目改造资金6万元,2016年捐赠用于牛街乡太平村委会文化活动室项目建设资金25万元,2017年捐赠用于牛街乡太平村委会扶贫资金1.5万元,用于炼铁乡田心村委会扶贫资金1.5万元;此外,职工个人扶贫捐款3.72万元,按规定汇入洱源县红十字会账户。自2016年开始,“挂包帮”职工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财产人身组合保险,切实提高贫困户在脱贫的道路上的风险抵御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长期以来,大蒜种植产业一直是洱源县的主要经济产业,但大蒜化肥亩均用量是蚕豆、水稻、大麦、马铃薯等其他作物的2至3倍,是洱海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元凶之一。找到代替大蒜的农作物来种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洱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全力指导烟农开展绿色烟叶种植提高收入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广大烟农探索非烟农作物的种植,提高收入与清洁生产。2018年,引导烟农专业合作社与海南纯绿公司合作,在育苗大棚闲置期种植玫珑蜜瓜48亩,亩产量达到5000斤,实现经济效益约29万元;引导烟农专业合作社与昆明农禾公司合作,推行“籽种提供、技术支撑、售后保障”一条龙服务模式,烟田套种豌豆3000亩,实现产值600万元左右;合作社开展羊肚菌种植80亩,实现经济效益90万元。烟农专业合作社立足市场,实现了农作物的多元化种植、规模化发展,极大的拓宽烟农增收渠道。

保护洱海是一件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大事,持续推进绿色烟叶种植,深入引导广大烟农拓展非烟农作物生产,一步步减少洱海流域面源污染,留住绿水青山。

猜你喜欢
烟区烟农洱海
兴山县烟农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数字化转型中烟农社区平台的建设
——以韶关市为例
打顶调控对烟叶碳氮代谢主要产物的影响
洱海月下
洱海太湖石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宝鸡市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上杭县烟区土壤肥力现状分析
宝鸡烟区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