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保障

2019-12-13 09:06:36
创造 2019年4期
关键词:亲属家风亲情

家庭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关爱家庭、关爱家人是人之常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领导干部拥有不同的“亲情观”,往往会孕育出迥异的家庭命运和人生结局。洁身自好的领导干部,会“慎待”亲情、培育淳朴家风,把党和国家置于个人及家庭利益之上,其自会怡然自得、乐享天伦。而贪污腐化的领导干部对家人常常失去基本的原则立场,利用手中权力帮助或纵容家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一人当官,全家发财;一人出事,全家坐牢”。传承好家风,实践好家风,构建正确的亲情观,是每个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保障,也是其应有的政治觉悟和行动自觉。

一、正确的亲情观需要紧紧围绕用权为民的中线

古往今来,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难割舍的是亲情。亲情是什么?亲情是家人失落时的一双手,痛苦时的一个肩膀,气馁时的一句安慰。亲情是困难挫折面前的相携相助,是利禄诱惑面前的相推相抵,而不是违规违纪的借口,不是走上贪腐不归路的“相照相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自觉处理好人情与法律的关系,正确对待手中权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秉公用权、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决防止权力商品化、庸俗化,决不能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工具,确保权力不受腐蚀。

(一)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容易成为家人和他人谋利的工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领导干部的家庭更是社会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关心家人,照顾亲属,本是人之常情。但不同于一般群众的是,由于领导干部身居要职,手中拥有很大权力,比一般人更有机会获得常人难以企及的资源,他们的一句话、一次亮相都会受到关注和“解读”,容易被利用。家人一旦把这种权力当作捞钱资本,就会让权力失控。由于管不好“身边人”,他们就会倚仗着有权力作后盾,到处插手,违法乱纪。在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中,有的主政一方,家人经商办企业,包揽工程、批发项目,谋取巨额利益;有的搞“一家两制”“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父子兵”“夫妻店”“全家‘腐’”等现象,大发横财,自己成了“权钱交易所所长”,令人震惊。苏荣、白恩培、刘铁男等腐败分子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和亲属谋取私利,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一些领导干部只讲亲情、不讲原则,少数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不仅纵容亲属倚仗权力非法牟利,为亲属从事经商办企业等经营活动大开“绿灯”,甚至还充当“幕后老板”,一边当官、一边发财,仕途钱途两不误,以权谋私,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将权力亲情化、私利化的人并不鲜见,最终锒铛入狱。苏荣的妻子于丽芳在当地被称为“于姐”,于丽芳非常喜欢瓷器,为了托她办事,不少人投其所好,买来各种名贵瓷器上门送礼,于丽芳来者不拒,甚至主动索要。收受贿赂后,她利用苏荣的权力在当地擅权干政。苏荣把一些官员介绍给儿子苏铁志,他儿子于是通过这些官员帮朋友拿项目,从中收取巨额好处费。当年苏荣用手中的权力,为全家老小换来了各种各样的“好处”,而现在,每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二)狭隘的亲情观是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能带来掌声与荣誉;以权谋私,则带来罪恶与镣铐。由于部分领导干部自身权力观和价值观出了问题,不切实际的“攀比”,越规越法的“争面子”,害了自己,也断送了子女的前程,手握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围着党和人民“公转”,而是围着自己和家人“私转”,这种狭隘的亲情观是导致贪污腐败的一大祸首,既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国家公权力的亵渎,更是对民众神经的极大触动。公权使用一旦越过边界,就会害己害人,所以公权姓公,不容私用。因此,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也要时刻教育和管理好家属及身边人,用行动践行“权为民所用”的承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谋福利,不能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从事经营活动谋私利,亲情观对领导干部来说并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涉及到作风、党风、政风的大事。苏荣在江西工作时,其妻子、儿子、女儿、弟弟、乃至各种远房亲戚,一共有十多位亲属都曾经利用他的权力为人办事,收受好处,他的家人、亲戚在江西插手工程建设,插手干部人事,收受钱财的问题非常突出,而苏荣则成为他们家全家腐败窝案的掌门人。

(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权姓公,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要懂得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权力意味着义务,责任重于泰山。在对待亲情问题上必须做到:个人感情与党纪国法分清,公权力运用与个人和家庭利益分清,职务行为与私人行为分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能把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领导干部应时刻谨言慎行,决不能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己或亲戚朋友谋取私利,领导干部只有正确处理权力和亲情关系,筑牢防腐的堤坝,才能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用实。党员干部的楷模杨善洲担任过地委书记,可妻子和大女儿却一直生活在农村,他的家规很严,3个女儿从未沾他的光吃过一顿饭、坐过一次公车、办过一件事。杨善洲同志说:“公家派车给我,是为了工作,公车私用,同样是滥用职权。滥用职权,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杨善洲同志终身做到了“为自己办事的后门紧锁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前门敞开着”。杨善洲深知,共产党的官,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为老百姓造福的;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职位越高,越要为人民多办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倡导家庭美德,对配偶不嫌不宠,警惕“枕头风”“配偶参政”;对子女不娇不惯,严加管教,使子女讲礼貌,有分寸;对老人不厌不烦,尽到敬老爱老的孝心;对亲戚朋友不亲不疏,既不能高高在上、六亲不认,也不能为亲戚朋友办违反原则的事情。真正的共产党人,就应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就应像杨善洲老书记那样过好“权力关”和“亲情关”,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

二、正确的亲情观需要谨记坚守原则的底线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领导干部也有父母兄妹、妻子儿女等亲情。亲情需要用情去维系,需要用心来呵护,这个前提必须是恪守社会道德伦理,遵守纪律规矩。倘若把握不住用情的度,顾及亲情处理不好公与私的关系,为“关心”亲戚、“照顾”朋友、“庇护”家人而因公循私,以私挟公,触犯党纪国法,亲情就成了一道“绑架”自己的看不见的绳索,把自身捆了个结结实实却浑然不觉,最终深陷囹圄,留下人生败笔。

(一)正确的亲情关系孕育出幸福的家庭

“当官要公廉,亲情第一难”。难在何处?就在于“法不容情”“权不偏私”,而领导干部在用权时每每面临秉公与徇亲的选择。若公正执法,可能要大义灭亲;倘清正廉明,可能要割舍亲情;如报效国家,可能要牺牲小家;以天下为公,可能要舍去私利……面对这般选择,考验着实无情。只有奉行公权姓公、不徇私情,“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才能有大义大德的胸怀气度。惟此,则是自己之幸,事业之益,人民之利;否则,可能毁了自身,害了亲人,坏了纲纪。人为万物之灵,谁没有亲情?敬父母、爱妻子、疼儿女,皆为人之常情、世之常理。亲情是人生的一种情感依托,也是生活的一道美丽风景。有了这种依托,才有更加温馨的幸福美感。然而,不同的亲情观和行为,却会孕育出迥异的家庭命运和人生结局。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又常言说“家世富贵,富不过三代”。其所意蕴的一个重要道理,就是错爱子孙的扭曲亲情,最终将导致家道中落。父不教,子受害,历史上多少王孙贵族,一时功名显赫、福荫子孙,然而真到了儿孙辈,或游手好闲,或以身试法,或吃喝嫖赌,以致家业丧尽、穷困潦倒。这些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广大领导干部铭记,不要重蹈覆辙。

(二)真正的亲情一定是讲原则的

领导干部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亲情一定是讲原则的。近年来,被查处的贪官背后,家庭式腐败屡见不鲜。有的领导干部官当到哪里,亲属生意就做到哪里;有的默许和纵容家人倚仗其职位影响,大搞利益输送;有的甚至利用家族成员当“二传手”,进行曲线腐败,导致“一人当官全家贪腐”。“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一个落马贪官的感慨值得警醒。人生在世,家人要帮、朋友要交,但感情再深亦应有度。领导干部对于亲人,有关爱是人之常情,但爱有尺度、有原则、有界线、有底线,不能越界、闯红灯、打擦边球。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觉用法守法尊法,以身作则,从严治家,对家人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要早发现、早教育、早制止,使家庭真正成为自己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这个度就是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的原则,守住公私分明的底线,无论如何都不可越界。这并非不近人情,而是对自己和亲友的最好保护,是领导干部涵养家风、维系家业的必然要求。保持定力,头脑清醒,不失底线,不踩红线,领导干部才不会在人情往来中栽跟头。在管好自己的同时,管好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让他们保持普通人的心态,不揩公家的油,不沾自己的光,防止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谋私利;多交诤友、益友,自觉净化生活圈、朋友圈,把握好分寸,不能因所谓的哥们义气而丢掉党性、丧失原则。如此,一辈子过得踏实、活得坦荡,何乐而不为?毛泽东同志从循循开导而打消妻兄杨开智要“安排厅长之类职位”的求情,到拒绝诸多领导同志对儿子毛岸英上朝鲜战场的劝阻,彰显了共产党人对待亲情大公无私的博大情怀。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家训,让周家后人无愧于党和人民。这样的精神财富,子孙为之自豪,百姓为之敬仰。

(三)领导干部要能有“温度”又有“尺度”

共产党人应该重亲情、友情,但一定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亲情、友情,什么是真正的关心、爱护。首先,要认真掂量、正确看待和把握亲情,处理好国与家的关系、党性与血缘的关系、亲情与民情的关系。在原则和亲情发生矛盾的时候,自觉做到以公字当头,以人民利益为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为配偶、子女、亲友谋取非法利益的有关规定,树立正确的亲情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世间多少仁义家事,看似无情却有真情;世间多少家庭悲剧,看似有情却又显无情。对于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尤当警思。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要远离“亲情腐败”,心中就要随时“有杆秤”,也就是要能够分得清是非黑白,有自己的主见,做到不听“枕边风”,不听子女谗言。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严格按程序和规定办事,做到秉公用权、慎言慎行、不贪不占,自觉纯洁生活圈、娱乐圈、交际圈,不该拿的钱不拿、不该收的礼不收。其次,对于以原则为借口搞敷衍的行为也需引起警惕。原则与人情是矛盾体也是统一体,它们的关系并非“鱼和熊掌”,也不是天生的死对头。相反,原则性和人情味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只不过,人情必须以法律和原则为前提,需要融入法治精神,若是少了法治与原则,人情自然要变味道的。领导干部要注意划清“公与私”“情与法”“人情与原则”的界限,在过“亲情关” 时,能有“温度”,能有“尺度”。有些领导干部遇事不敢担当,对于前来求助的亲人、友人甚至群众的合理诉求和正当要求,一概以“原则”为借口进行搪塞和推卸,看似刚正不阿,原则性十足,实则不近人情,偷奸耍滑,是典型的怕作为、不作为。领导干部在处理人情的问题上,要把定原则,掌好分寸,做到既有人情味能帮助大众,又不违背原则能公平正义,真正让人情味和原则性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人格魅力。

三、正确的亲情观需要时刻绷紧纪律的红线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样重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然而,讲感情、重亲情,不等于为情所困、为情所惑,更不能为亲情放弃党性原则,不能为亲情无视党纪国法,不能为亲情去滥用权力、谋取私利。

(一)没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亲情

对领导干部来说,即使本人没有直接参与,但如果纵容、默许亲属等“身边人”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也是不允许的。诚然,重视亲情,关爱家人,希望亲人生活得更好,这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当官要守官德,党员要讲党性,办事要有原则。在亲情面前放弃党性原则,把亲情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利用权力为家人谋取私利,其实是对亲情的绑架和亵渎。杨善洲同志始终坚守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利为民所谋,他说“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不管做多大的官,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只有随时把心和群众连在一起,才是一个称职的干部。“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的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不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位时他没有为自己置办像样的家产,没有用权“照顾”家人,退休之后,又婉拒了在省城安居的优厚待遇,毅然投身贫困山区创建大亮山林场,为的就是践行的庄严承诺。现实中,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近水楼台先得月”等畸形观念,将一些领导干部推向腐败深渊,不仅自己锒铛入狱,还把老婆孩子也赔了进去。这不是爱家人,而是害家人。据有关调查显示,80%的高官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的关系,亲情成为他们走向违规违纪的“导火索”,在腐败堕落的过程中扮演着“催化剂”“中转站”的作用。“把亲情作为贪腐的借口,以亲情的名义大行破纪破法勾当”的案例。有“舐犊情深”型,为子女“深谋远虑”,纪律面前无戒惧;有“乌鸦反哺”型,为兄妹“千方百计”,破纪破法在所不惜;有“全家不圆”型,为家族“殚精竭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二)君子之爱人也以德

古人云:君子之爱人也以德,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真正的亲情,不是以得到多少个人利益为标准,而是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帮助家人,是支持家人按正确的选择办事,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持恒守节、头脑清醒。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领导干部的家事非小事,感情再深,也不可越界。过分地溺爱子女、纵容家属或亲戚,必将祸起萧墙。林则徐说得好:“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这“损其志”、“增其过”就是“家财”对子女的害。常言道: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在廉洁自律做好表率的同时,领导干部切实管好配偶、子女等身边人,涵养清廉家风,才是对家人真正的爱护,是为官修德的应有之义,也是拒腐防变的重要屏障。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将榜样牢记于心,反而在亲情、友情面前,将党纪党规和原则立场抛之脑后,或留“暗门”,或开“天窗”,或打“擦边球”,变着手段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提供各类“帮助”,解决各类“困难”,有的甚至还帮过了头,走上了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来者不拒的亲情帮助,是最没有立场和原则的表现,背后凸显的还是错误的亲情观。

(三)头顶常悬党纪国法这个“达摩克利斯之剑”

人人都有亲情,但家庭利益、亲人利益再高,也决不能逾越党纪国法。俗话说“法律不外乎人情”,可是在法律和人情闹矛盾的时候,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则和人情的轻重。“严是爱,宽是害”。若是为了照顾亲情,为了面子,为了不得罪人而拿原则做人情,就会把人情庸俗化,也难免会触犯党纪国法。如此亲情就是不正确的、不合法的,长期如此必将引发祸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做到个人感情与党纪国法分清、公权力运用与个人和家庭利益分清、职务行为与私人行为分清,不为亲情所困,不用亲情代替原则,更不能为了亲情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知律法于心,守法律于行”。领导干部对自身严格要求,关键要提高自己学法用法的能力,做到知法、懂法、敬法、畏法,头顶常悬党纪国法这个“达摩克利斯之剑”,从严要求自己,同时,要向亲属普及法律知识,讲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贪念一起后悔一生”等道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实际行动感召亲属,教育亲属,最终与亲属一道共同筑起拒腐防变的稳固防线。

四、正确的亲情观需要筑牢良好家风的防线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十分看重当政者的做人与做官之道,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常常导致工作作风不正、政风不正、党风不正,不仅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也会影响党的形象,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因此,对孩子的真正关爱应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给予他们做人的道理教育与无私。古人说:“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好的家风,能助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先有“修身、齐家”,才有“治国、平天下”。于领导干部而言,“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才能看好“后院”、堵住“后门”。放眼今古,大凡留下美名的清官正吏,其家风也让后人“仰之弥高”。北宋名相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曾总结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后代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由于教子有方,“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习近平总书记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他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着他的旗号办任何事情。这种家风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淡泊名利、大公无私、清正廉洁,虽然有可能被误解,甚至还可能遭受责难,但却是最为宝贵的。这种看似“无情”的家风,铸就了这些好干部坚实、正直的脊梁。

(二)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老百姓不仅关心领导干部自身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问题,还十分注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有的对晚辈的“五子登科”无微不至:精心找位子,设法赚票子,争取好房子,购置好车子,谋福一辈子;有的对儿女的非分要求言听计从:要摆阔给金钱,要出国给方便,要发财给门路;有的甚至为家人违法谋私而不惜身家性命,把亲情置于法外,或为家人违法敛财开绿灯,或为儿女受贿作庇护,终于自食恶果而锒铛入狱。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之子,四川省文联原主席郭永祥之子,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李达球之子等,利用父亲职权或被父亲作为收受贿赂或非法经营的中间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带头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以自身示范匡正党风政风、净化从政环境。

(三)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筑良好家风,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是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领导干部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示范。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要胸中有公心、心中有主见,做到不听枕边风,不听子女谗言,严格按法规和程序用权办事;要慎言慎行、不贪不占,自觉纯洁“三圈”,不该拿的钱不拿、不该张的嘴不张,用自身实际行动感召亲属,共同筑起拒腐防变的稳固防线。“欲影正者端其表,欲教人者正其身。”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其次,管好亲属必须纯正家风、立好家规。管好家人就是爱护家人,维护家庭的和谐。古语有云,“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在纯正家风上,毛泽东同志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专门制定了《十条家规》严格要求亲属;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长达26年的李先念同志始终不许孩子经商;罗荣桓教育子女不能成为“八旗子弟”。领导干部应弘扬、传承好先贤伟人们的良好家风,切实当好家庭的“掌门人”,对亲属严加教育,严加管理,不要让亲属把自己“拉下马”。再次,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相府门人三品官”,领导干部不仅要管好家人,还要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身边人既包括家庭生活中朝夕相处的配偶、子女等,也包括因工作关系相处的秘书、司机、下属等。领导干部身边的人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领导本人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他能够公道正派,身边工作的人员也就会受到影响和感染;他能够克己奉公、拒腐防变、两袖清风,身边人耳濡目染,自会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他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越雷池半步,身边人才能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远离高压红线。领导干部要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教育他们时时自重、自警,处处慎欲、慎微,才能防止身边人变为“掘墓人”,才能遏制“权力递延”,共同筑起拒腐防变的稳固防线。

总之,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亲情观,科学处理好亲情关系,才能筑牢廉洁之堤,远离腐败祸水,既不为亲情所“绑架”,又能使亲情更加温暖、纯洁和珍贵。要常记入党誓词,紧绷理想信念这根弦;常修为政之德,守住廉洁自律这扇门;常思贪欲之害,严防违法犯罪这个潭;常想廉政之福,紧把公权私用这道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亲属、维系亲情,共同筑起拒腐防变的稳固防线。

猜你喜欢
亲属家风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30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4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悲怆者
文学港(2016年7期)2016-07-06 15:06:09
清明话亲情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39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