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
我小学是在团场连队上的,来连队工作的上海支青们成了我们的老师。记得四年级语文课上,一位看上去30 岁的女性,个子不高、剪着齐耳短发,面带笑容走进教室。未语先微笑,那微笑像是阳光一般,看上去让人暖洋洋的。她用带有上海话口音的语调自我介绍:“我姓韩,叫韩如文,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韩老师成熟稳重,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给我们朗读语文书中唐诗、散文,声音中性,抑扬顿挫,介绍自己在上海的生活、工作,大城市的发展情况。我们不禁迷醉在她动人的语调里,迷醉在她漂亮的汉语书写中。
每天在课后,韩老师都给我们留特别多的钢笔字练习作业。她的理由是:你们是团场连队长大的孩子,以后走出连队,不管是继续学习还是参加工作,首先字要好看,漂亮的字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韩老师一直将我们带到小学毕业,两年的相处中,我们都喜欢上了韩老师,她就像家人一样关心关爱我们。有一次,我因为不舒服,课间没有出去。她发现后,从兜里掏出一块糖果,乐呵呵地问我:“吃早饭了吗?”我摇头,她将糖果给我,还端来了一杯热水,说:“先补充营养,才有力气听我讲课。”上课铃响了,她关切地望着我,又开始潇洒地授课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在我犹豫是否参赛的时候,韩老师鼓励我,一句一句地帮我纠正语调。然后充满自信地对我说:“我教的学生,一定是最棒的。”她帅气地给我竖起大拇指,也许正是韩老师的鼓励。我走上了朗诵台,那一次,我获得朗诵比赛的三等奖。韩老师仿佛是自己得了大奖一样,喜气洋洋的。
我们高中毕业后,到外面上学去了。听同学说,韩老师离开了我们那个连队,回到了上海,和家人团聚。
自此,再也没有韩如文老师的消息了。可是,她却是我学校岁月里一段最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