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2019-12-13 08:25
廉政瞭望 2019年19期
关键词:票务政商黄牛

代办不宜走捷径

本刊记者 徐浩程

本期杂志采写了各地企业代办员一文,这让我想起年初遇到的类似事情。

年初采访一地政商关系,当地干部颇为自豪称,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都联系了一家民企,每月至少两次到企业去走访,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代办”。本以为,在公务员怕与企业、老板打交道的氛围下,这种方式的风向标意义大于实际效果。没想到,这个措施出来后,当地还真解决了一些事情。

他们拿出一本台账,七八页的样子,走访记录、解决的问题等一一记录在案。这些问题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有企业建设中供水供电等等。事无巨细。在这些代办员的服务下,事情大部分都很快得到了解决。

与老板交流,整个过程也正规得多了,没有所谓的“猫腻”在里面。因为当地党委政府采取了几种方式,监督交流中可能出现的企业与公务员的“人情问题”。

但与这些代办员深入一交流,味道就有点不对了。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些问题老板去不能解决,但你们去就能解决呢?”一些代办员很干脆地说,“他们(老板)部分是外地人,都老老实实地一步步来,时间肯定耽误”,县城就这么大,体制内的人都熟悉,“就是不熟悉,也有相互熟悉的朋友,事情就好办得多”,“我们去办‘摸得到门、找得到人、说得上话’”。

“摸得到门、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说到底还是在走“捷径”。这些代办员可能很少走进政务大厅代办事务。虽然政商关系“亲清”了,但政政关系呢?

这当然不是说代办这种方式不好。在怕打交道的氛围下,这种方式能引导政府更多为企业服务。政府的职能本来就是服务,不打交道,怎么服务呢。但是服务也应规范,即引导企业走规范的程序,也告诉政府应该如何设置规范的程序。

“亲清”政商关系,打交道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如何让这种服务更加规范化,谁去办理都一样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越过黄牛的套路买到一张票

本刊记者 康琴

近日,记者与友人去看一场话剧,因为朋友临时加班来不了,正在头痛临到头到哪儿转手这张票,没想到到了剧场外面,被许多“黄牛”问候了,“买票不?卖票不?”慌着进场的记者想着不看也是作废,于是就以便宜了一半多的价格把这张票转给了一名“黄牛”。

开场前一分钟,空着的座位被人坐了,出于好奇,记者悄悄问了这位观众票价几许,然后被告知价格高出了“收售价”的两倍。问她为啥要买高价票,她说没有抢到票,但是非常喜欢这个剧,于是跑来碰碰运气。看来是真爱了。

对于网上购票,记者的一个朋友也很气愤,她关注了很久的某乐团要到成都开音乐会,她卡着放票当天0点抢票,结果一秒钟所有的票就售罄了,而这已经是她第N次遇到这种情况了。“我不信有这么多狂热的粉丝,也不信能卖这么好。”

而她几经周折打听到一名黄牛,手里居然有音乐会的所有价位的票,只是要买就要贵好几百,好的位置甚至翻倍。

常常去看音乐会的她对黄牛深恶痛绝,但总也避不开,她感慨道,“看一场演出,还没有入场,得先穿过至少十个黄牛人障,他们见人就问要不要票。好多人也学会了这个套路,到了演出现场直接找黄牛买票。这样一来,整个市场就乱套了啊。”

“黄牛就像吸血鬼,把本来利润空间不大的戏剧演出榨干了。因为真正喜欢戏剧演出的人进不去。”这名朋友气愤地说。

黄牛们惯常套路是低买高卖、坐地起价,但还有人遇到更加恶劣的情况:从黄牛手里买到假票,那些想看演出心切又没买到票的观众,就是“黄牛”下手的对象。

是什么让黄牛如此猖獗?或许与国内票务销售方式传统低效、层层分发的现状不无关系。因此,更高效、更规范的二级市场票务交易,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创业入口,也将为整个票务市场以及上游产业带来更多积极正面的影响。

好在,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互联网售票平台、实名制购票等机制也逐渐在压缩黄牛的空间。市场正在逐渐规范。相信有一天,黄牛的套路终会成为末路。

猜你喜欢
票务政商黄牛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票务运作风险管控
地铁多元支付与票务安全融合发展研究
文旅部出台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行业标准
黑牛和黄牛
治理理论对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难题的破解
政商良性互动关系应遵循的原则及路径探析
打击“黄牛”到底靠什么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症结与出路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政商关系
从案目制到票务制:近代剧场经营范式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