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以“敬畏生命”的名义

2019-12-13 08:28古尔齐亚
廉政瞭望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刘传健民航业机长

文/古尔齐亚

长久以来,在影视剧和小说中,民航业最通常的存在是“被浪漫化”——这也是缘于外行人对这个行业最普遍的远距离认知:觉得由俊男靓女组成的机组,身穿或纤腰或笔挺的魅力制服,戴着帅气墨镜,走在机场反光的地板上,拉着行李箱最先上机,年纪轻轻就可以飞遍全球,从高空看遍雪原大海……所以民航故事最容易和爱情故事混搭了。

《中国机长》最真实和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拍出了这个令外人艳羡的行业光鲜浪漫的面子,更拍出了民航业下苦功的里子,拍出了“浪漫云霄”“成功备降”“英雄机长”这些津津乐道的标签背后,他们每日的工作细节和生活点滴,更拍出了民航业复杂而强大的背后支撑体系。

影片开头,是饰演刘机长的张涵予洗澡的镜头,有的观众不明白为什么拍他洗澡,以为是卖肌肉的噱头。

现实中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不执行飞行任务时,每日都要锻炼、训练体能,风雨无阻,这恰恰是47岁的他有足够体能在驾驶舱风挡玻璃碎裂掉落、身处零下40多度的舱内成功备降的重要因素。

洗澡那段戏,他是在水中练习憋气,在日常生活里训练体能。电影用这样一个细节来展示“高空几分钟,地上十年功”。

饰演乘务长的袁泉在被头等舱的无礼乘客数落“不过是端茶倒水的、哪里来的那么自信”之后,依旧自信地小声和同事嘀咕说,如果同样是生存在野外,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她们空乘,因为她们比常人受过更多的专业训练,具备更多的相关技能和知识。

飞机风挡玻璃碎裂的事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过多起,甚至有多位外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就在玻璃掉落的瞬间,被抛出了驾驶舱。而《中国机长》中真实还原的一个细节就是,欧豪饰演的副机长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严重冻伤,后来被同事合力拉了回来,而令他没有瞬间被抛出舱外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系了安全带。

这些细节一点都不浪漫,却在紧要关头救了119名乘客的生命。敬畏生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每日体能的训练、日积月累的专业经验和沉着的心理素质为支撑的。没有力量和素质,就没法拯救生命,谈何敬畏生命。

影片中,笔者很喜欢导演刘伟强的一个处理方式,就是在玻璃掉落、客舱释压事故发生之前,除了拍摄不同状态的乘客之外,他还拍了大量的机组人员工作细节,比如体能测试、碰头会、了解气象情况等准备工作。

在危机情况发生后,不仅仅是机组人员要与险情搏斗,同时联络的还有起飞地重庆机场、目的地拉萨机场、备降地成都机场,还有空管局、空军等。

为了帮助8633航班成功无阻碍地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空管局与机场配合,暂停了当时航线高度以下的所有航班出港,紧急为8633腾出通道。观众会发现民航业远远不止是发个盒饭倒倒茶水那么简单,背后有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在支撑。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中国民航处于全球前列的安全运行小时纪录。

这些丰富的细节,都在试图为我们还原一个最为真实的民航业日常,这个行业里当然有像刘传健这样的英雄机长,但更多的时候,靠的并不是某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严谨的流程管理和每个人的专业、敬业。这是另一个维度上的敬畏生命,尽管看起来有些琐碎,并不浪漫,但是更为真实。

机长在成功备降后下机时,望着天空说了一句话,其中的四个字“敬畏规章”,令人印象深刻。就像医者的敬畏生命,并非起始于他在手术台上成功地救活了一位病人,而是在他严谨地做手术计划时,就已经开始了。这个以日常细节来叙述“敬畏生命”的角度是全新的,尤其在商业电影中。

《中国机长》不再痴迷于对民航业的“浪漫化”,而是拍出了专业化的民航业,在俊美的制服之下,更多的是高知识密度和高工作强度。

猜你喜欢
刘传健民航业机长
摩根机长与“幸运女神”
中国机长
“中国机长”刘传健:我真没想到我会活
中国机长:鹰击长空,扶摇直上九万里
刘传健:不朽的34分钟,英雄归来
刘传健:不朽的34分钟,英雄归来
川航出了“中国版萨利机长”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如何凝聚人心,确保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
转型发展时期中国民航业管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