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三岔河片区:从饿得慌到挣钱忙

2019-12-13 07:07曾霄杨曦
当代贵州 2019年42期
关键词:习水县飞鸽丹霞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 曾霄 杨曦

飞鸽村无鸽,有外出者将其带入,因无粮喂食、地偏山高,鸽子不愿留,飞走了。相传这是地处川、渝、黔交界习水国家森林公园中飞鸽村名字的由来。

9月24日,记者来到习水县飞鸽村。驱车沿着蜿蜒的公路驶向山顶,路边林木叠翠,鸟雀放歌。升至山顶村门处,放眼望去,山峦起伏、沟深谷幽、雾霭沉沉,整个村子披上飘渺的轻纱,时隐时现,如至仙境。

从寨门进去,有几段丹霞板状河床天然形成的“水上公路”,车行水中,别有风味。行至村子尽头,在贵州与四川和重庆的界碑旁,建有一座坊门,顶上分别写着“鳛水探奇”“不虚此行”8字,十分应景。

地少、山高,飞鸽村以前连吃饱都难。

“全是山林,土地不多,地势又高,收成也不好。那时候村里很多人都靠扛木材去四川卖了换粮食,姑娘们都往四川嫁。”66岁的杨敖彬回忆道,“现在反而是四川人、重庆人往我们飞鸽跑。”

“近年来,依靠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在清明到中秋期间,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飞鸽村避暑,其中大多数游客来自重庆和四川。”村主任石伏红告诉记者。

发展避暑旅游,飞鸽村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海拔1300米左右,即使炎炎夏日也十分凉爽,是天然的“冷空调”。

旅游旺了,农户乐了。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飞鸽村避暑,以前外出的人们抓住“凉”机,纷纷回家开起了以食宿为主的农家乐。

石安生同妻子郭芬前些年一直在新疆打工,2012年,夫妻俩回到家里,拿出多年的积蓄修建房子搞起了农家乐。

“这里是餐厅,那栋楼是招待长客的,客人一般是重庆和四川的退休老人,他们最少会住两个月。另一栋招待散客,住的时间有长有短。一年忙几个月,不少于15万元的收入就到手咯。”石安生感慨道:“农村人出门打工挣到钱,大多数都会回家修房子,修好后把父母孩子留在家,又得继续去打工。现在我们村不一样了,房屋都变成了宾馆、民宿。”

川黔界碑。

据石伏红介绍,飞鸽村有194户674人,经营农家乐的就有50户。依托农家乐,平均一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发展旅游,激活了飞鸽村的一草一木。农家小菜端上了游客的餐桌,曾经闲置的民房摇身一变成了宾馆、民宿,以前人们眼中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避暑养生福地。2014年,飞鸽村撕下了贫困标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今年我要把房屋再装修一下,让客人住得更舒心。”石安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与飞鸽村同属习水国家森林公园片区的丹霞谷景区,位于习水县三岔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深藏于绿色林海之中,千峰竞秀、碧水萦绕,一块块红层丹崖,色彩斑斓。这里年均气温16℃,负氧离子极高,特殊的地理、地形造就了丹霞谷景区这个天然大氧吧。

习水县三岔河镇人大主席张洪告诉记者:“发展避暑旅游,三岔河迎来了致富机会。”

2016年,习水旅投集团投资5亿元资金开发丹霞谷景区,并对周边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提升。

游客要住。在三岔河常住半年以上的川渝游客近5000人,三岔河几乎家家有接待游客的床位,一位游客一个月租金2000元左右。不定期游玩的更是数不胜数。

游客要吃。调减1万亩以上低效玉米,种植经济作物。结合退耕还林,种植上万亩果林,食材果蔬就地取材。

三岔河“岩蜂蜜”在家门口就卖出去了。景区直接带动当地贫困群众15户37人就业,平均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

2017年,三岔河镇脱贫出列。2018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依托旅游,三岔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旅结合,实现了后发赶超。

地处川、渝、黔“旅游金三角”的习水县,“北进”可融入重庆,“西出”可对接泸州,融入成都。全县“到处青山绿水、遍野奇树幽林”,尽展山水自然之美,森林覆盖率57.39%,年平均气温13.1℃,海拔1000米以上的天然“冷空调”区域近2000平方公里……

据习水县文体旅游局统计,近两年来,习水接待避暑游客约4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7亿元,带动1.2万人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习水结合自身独特优势、先天条件、发展基础,正全力建设川渝黔接合部县域旅居中心,逐步实现“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短旅游”向“长旅游”升级、“夏日爆棚”向“全年恒热”转型。

一幅全域旅游繁花似锦,旅游致富硕果满园的壮美画卷,正在习水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习水县飞鸽丹霞
岁月有痕,最美丹霞——陕西波浪谷
秋枫
习水县关工委受习水县委表扬通报
大自然的奇观:中国丹霞
Rough Ride
习水县关工委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不愧为国师
时光不老 风华正茂
时光不老 风华正茂
习水县离退局举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