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2019-12-12 06:10丁宇航王栋
新闻传播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新媒体

丁宇航 王栋

【摘要】在网络及信息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背景下,新媒体已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流载体,并慢慢融入了大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当中,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性格发展、心理健康及价值观取向。同时,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及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这就要求高校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适时地革新和调整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充分考虑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及改变,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而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个叫彼得·卡尔·德马克(PeterCarlGoldmark)的人。新媒体是基于报纸、广播及电视三个传统媒体,并有效结合了数字、网络及移动通信等技术优势,建立信息传播渠道及终端,把各种信息传输给用户供其使用。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新媒体概念的解释并不统一,而且基本都是只存在于描述新媒体的基本特点,而没有在新媒体概念定义上达成一致。综合各相关学者阐述的新媒体定义,能够得出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更加快速直接,同时也更加注重平等、互动、用户体验和尊重个性,属于当代的“第四大媒体”。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交流方式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立体化且过程复杂化

高校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能够利用新媒体随时收集所需的时事资料、理论成果及典型案例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形成生动多元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组织专题研讨,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的关注度;利用微信或者微博来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给予疑难解答。伴随教育模式的立体化及丰富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更加的复杂,高校老师可通过各类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改变也要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及技巧,可以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评价能力方面人手,同时也应根据大学生层次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方法,这都增加了教育过程的复杂程度。

(二)教育形式机械呆板

灌输理论是马列主义的主要原理及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源泉及思想保障。而就高校中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长久以来都是偏重思政的理论灌输,而没有把灌输理论的讲条件、分对象及重创新思想运用到实践中,使得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太过机械呆板及教条化。当代大学生有着学习新思想及新理论的强烈欲望,但是因在传统教条式的教育模式下,严重影响了其对科学理论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比较被动且固化的,通常都是从上到下公式化的传递,不能深刻且精确地理解党的科学理论及国家方针政策,同时在教育内容上也缺乏有效的分析、整合及创新,导致大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而无法自主分析,这样教育工作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革新传统教育理念,运用新媒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高校老师要跟随新媒体发展步伐适时革新陈旧的教育理念,充分掌握和利用好新媒体技术,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第一,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使其具有可变性,鉴于此,高校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应顺势而为,革新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优化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遵循互相尊重、平等的原则,师生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第二,鉴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形式更加多样,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老师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方式的束缚,积极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各类资源,丰富思政教育的渠道及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活泼的语言、生动的图像及多彩的视频等,吸引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优化思政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利用直播教学、线上解答疑难或是网络微课等方式来建设学习平台,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及效果。

(二)新旧媒体相互融合,创新思政工作

高校思政老师应集合新旧媒体的优越性,积极优化和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可以从传统媒体中找出一些先进的经典案例来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也可利用新媒体的丰足资源、开放空间及互动性等优势来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第一,高校思政老师必须适时革新自身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应对新媒体背景下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新媒体带来的全新挑战的有效途径,实时学习最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了解并掌握当下网絡上新的理念、信息及流行语言等,充分发挥新媒体在辅助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及优势。

第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老师必须积极改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维方式,借助新媒体的优越性来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把新媒体和传统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生动性及高效性,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现立体式、全方位及多层次的发展。

(三)优化思政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及动态性

新媒体环境下,作为高校的思政老师必需要重视实时优化思政教学的内容,以能够用更加生动精彩的教学内容培养及强化大学生的思政思维,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积极收集当下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来充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能更深层次思考热点话题背后的相关问题。

另外,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老师也必须要重视增强思政教学的开放性及动态性。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在时间上,而且也在空间上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因此.高校思政老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理论单向灌输教育模式,利用各种资源引入情景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的参与感及积极性。同时,也可在网上就当下的热点话题来编写网络短文,上传到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等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媒体上,使其更加理性及全面地看待问题,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各个高校要注重发挥主流舆论的宣传作用,加大正确舆论导向的宣传力度,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要地位,增强舆论的公信力及影响力。高校思政老师要就当今社会各类热点话题及敏感问题积极并大量地收集客观及权威的信息来给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同时,应在高校中积极构建新媒体及舆论宣传的信息平台,结合大学生成才及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将新媒体平台构建成主流舆论及价值观的倡导者、推动者及实践者。此外,也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新媒体信息平台上积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并且也要注重提高平台信息内容的互动性,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讨论,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增强校园新媒体应用的效果。

(五)加大网络监管及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培养的力度

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培养大学生重要载体的高校,必须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从大学生里选出几名学生作为网络意见领袖,同时也要加强已有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训工作,正确引导舆论的方向,提高大学生在分辫及分析网络信息时的综合能力,使其可以有效地掌握新媒体网络技术,并用于实践。另外,也要注重加大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的培养,使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结语

综上,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及内容显然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及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及机遇,这就要求高校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理念、内容及模式,结合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构建出适用的校园新媒体,引入学生关心的各类社会热点话题,供其讨论,提高大学生思政的参与感及积极性,并做好客观、权威疑难解答,正确地引导舆论导向。同时,也要注重发挥舆论宣传的优势作用,通过培养和培训网络意见领袖等方式,培养大学生以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输出更多四有五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林英,郭丽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彭兰,“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3):120-125.

[3]李芳.網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换与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47-49.

【作者简介】丁宇航,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王栋,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档案管理员;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新媒体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