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研究

2019-12-12 09:56孙来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发展研究职业化高校辅导员

孙来文

摘 要 本文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为主要背景,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对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队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拟提出建设一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队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 辅导员职业化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是加强和改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趋势,是在新形势下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部长令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热点课题。目前,许多学者针对辅导员的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提出设立辅导员专业、严格辅导员选聘、加强辅导员培训等办法,对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涉及到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聘用、出路等各个方面,得到了部分高校的认同。但这些研究均以考虑辅导员的出路作为研究思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有进有出的流程,对实际上是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认识产生了误差。因此,对辅导员职业化进行重新思考,对于探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认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内涵,必须首先了解职业和职业化两个名词。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而在英文中,职业对应了两个单词: Occupation 和Career,前者指人们常说的职业,即百科全书所明晓的涵义;后者指职业生涯,包含着劳动者有意识地选择职业、规划职业的意思。由之,职业作为工作方式应该满足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专业性,由于社会分工,职业具有相应的操守规范和知识技能;二是稳定性,劳动者相对稳定地从事某一项职业;三是物质性,职业必须能给劳动者提供合理报酬;四是價值性,劳动者在从事的职业中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并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辅导员职业化是指高校专职辅导员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完善机制,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它作为职业化的一种,具备一般概念的两大因素。从职业角度,意味着职业的辅导员应具备辅导员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和知识技能,经过职业准入培训,获取职业资格后才能担任辅导员;从职业生涯角度,意味着辅导员职业能够满足职业化辅导员物质待遇和价值体现的需要,使之乐于本行,安心发展,将辅导员作为相对稳定值得托付的事业。

2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

浙江工业大学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逐步建立起有制度支撑的辅导员制度。但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本校辅导员制度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2.1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自我实现难

“角色定位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与行为模式。”高校以教学与科研为主的特点,使得从历史发展上看,政策与制度往往偏重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而相对放松了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在以往的观念里,辅导员常常被误以为是学校行政人员的一份子,导致学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认识停留在表面。在访谈中,辅导员对自身地位在主观感受上有所不同,他们表示学校的确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但有“提的多比做的多”的问题,如表1所示。

2.2辅导员行业人员流动频繁,队伍稳定性不高

长期以来,辅导员这一职业被默认为是一种过渡性职业,干两年就走似乎成了辅导员行业的潜规则。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化思想淡薄,甚至思想上不认同职业化,因此跳槽或转岗的频率远远高于很多行业。

2.3学习培训机会少,自我提升路径不畅

访谈中,很多辅导员抱怨自己整天忙于琐事,根本没有学习的时间,而且担心长此下去,自己的专业也会荒废。身处高校应该是有很多的机会去吸收新的知识,使自身不断充电,可大量辅导员却因过多的琐事缠身,没有时间能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学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也远远不够,没有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好的学习平台,这使辅导员自我提升的路径不畅,不断学习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从而难以实现自身的不断提高。

2.4辅导员职业化体系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

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化体系系包含了很多方面:完善的福利待遇、和谐的职业环境、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畅通的晋升渠道、明朗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效的自我实现机制、成熟的职业管理模式以及完善的制度性保障。从高校来看,辅导员的薪酬体系不完善、职业化环境没有形成,考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等。访谈中,被访的辅导员老师中有64.28% 的认为学校的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有78. 57% 的辅导员认为其职业前景不明朗与晋升渠道不畅。在对辅导员工作现状的调查中,有64. 28% 的辅导员老师认为自己工作压力大,自我实现难。通过数据表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体系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而这方面的相关制度性保障也是空白。没有制度的支撑,辅导员职业化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途径

浙江工业大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配备选聘、培养发展及管理考核等方面得到了发展,为本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问题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结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工委[2010]8号)的文件精神,从总体上看,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队伍发展及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待于提高。针对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3.1积极应对社会外环境的机遇与挑战

3.1.1正确认识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树立对社会大环境影响的正确认识,对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起着思想层面的作用。

全球化发展使辅导员工作对象的思想方面呈现新的特点,但辅导员队伍本身也处在这一大环境中,他们的思想也是与之俱进的。互联网发展给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结合互联网的网状发展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师生之间的网状交流,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3.1.2正确认识国家政策对辅导员素质要求的变化

21世纪以来国家政策文件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反映了目前我国国家政策对辅导员素质要求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辅导员职业化中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发展方向,对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我们应当灵活认识这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不能用生硬的套用方式去选聘和培养辅导员。要结合岗位特点和个人特点,一方面从岗位设置中体现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从辅导员个人特点出发,培养其与岗位相匹配,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素质。

3.2完善本校辅导员相关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3.2.1完善辅导员的选聘与退出机制

首先,要正确认识本校辅导员的选聘特点。通过调查发现,本校有《浙江工业大学关于选聘研究生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的管理办法》、《浙江工业大学关于“2+3辅导员”攻读研究生期间继续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的管理办法》、《浙江工业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并担任兼职辅导员选拔及管理办法》(最新)等制度,选聘一批优秀研究生或优秀本科毕业生担任辅导员,以此充实学生工作队伍,并为专职辅导员提供了后备军。其次,要正确认识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完善辅导员的退出机制。辅导员职业化并不意味着,每一名在岗辅导员都必须实现职业终生化,在職场上,并不是每一名员工都适合某个职位。这就要引进辅导员退出机制。因此,学校要密切结合文件,为辅导员的职业前景做一个完整的规划。

3.2.2完善辅导员在岗培养制度

从问卷调查及访谈中可以发现,本校辅导员的在岗培养制度实施情况与辅导员日益增长的培养需求还存在矛盾,目前本校的辅导员在岗培养的具体实施情况还无法满足辅导员的培养需求,即供需不平衡。

首先,认真规划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在问卷中反映出的培训机会少、培训范围小的问题,亟待解决。逐步实现《浙江工业大学“十一五”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中指出的“逐步建立全方位(岗前培训、在岗交流培训、转岗培训、发展性培训等)、多形式(日常培训、专题培训、校际交流、社会考察、挂职锻炼等)、分类别(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助理辅导员等)的培训体系”。

其次,贯彻落实培养计划,关注辅导员发展问题。无论是在问卷中也好,还是在访谈中也好,多数辅导员都很关心自己的发展问题。将培养计划渗入到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使培养计划真正发挥促进辅导员发展的作用。

3.3激励辅导员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根据最新的《浙江工业大学专职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要求。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为五条。新的专职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素质要求之外,还提出了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开展研究和运用现代工作载体,强调了专职辅导员应承担的教学工作。并从岗位设置及实施上明确了辅导员的进一步发展,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辅导员工作要摆脱以往“杂、多、乱”的情况,理顺自身岗位职责与具体工作内容。遵循规律,发挥创新性,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定期对自身工作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工作对象特点,因材施教。通过教学活动,拓宽视野。将教学工作的理论性与学生工作的实践性结合起来,上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为丰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奉上宝贵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理论水平,达到素质培养的目标。

3.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3.4.1正确认识自我教育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强调了自我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说明教育对象在教育者的影响和启发下,在其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可以发挥主体性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提供高自身素质水平。

3.4.2以各种载体为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首先,以大学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教轻学、灌输知识,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弊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主动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所以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成为自我教育者,才能实现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研究(编号Y201432135)。

参考文献

[1] 刘芳,刘忠驷.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 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13-15.

猜你喜欢
发展研究职业化高校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