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敏
当地时间7月23日中午,英国保守党点算完16万张党员选票,宣布由鲍里斯·约翰逊接替特蕾莎·梅,当选新任保守党领袖。
对于从小胸怀大志、又曾经几次错失良机的约翰逊来说,可算是多年夙愿得以达成。对于全世界的“吃瓜群众”来说,约翰逊差不多是另一个“特朗普”,其乖张行为必将为国际政坛带来新的“色彩”和观赏性。
迄今为止,脱欧已经终结了两任英国首相的政治生涯,英国社会也因为脱欧问题而严重分裂、元气大伤,但约翰逊本人却是脱欧进程的得益者。脱欧之前,他不过是下台的伦敦市长,无职无权,脱欧的3年间,他两次升官,先是外相,现在是首相。
但是,约翰逊的前路绝不轻松,他的处境,并不比被他背叛的两位前任好多少。约翰逊一直主张,不论与欧盟有没有协议,英国都须在10月31日前脱欧,也有办法透过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解决北爱尔兰与爱尔兰边境问题,但要如何做到这些,他从没说清楚过。他未来能率领英国成功脱欧,抑或成为因为脱欧不力而折戟的第三位首相?谁也不知道。
一头乱糟糟的黄发,举止笨拙,言行夸张,这是很多人对约翰逊的印象,他因此被看作英国版特朗普。不过从政治背景和学识修养来看,约翰逊其实一点都不特朗普。与其说约翰逊像特朗普,不如说这两人都是反建制派、非传统型的政客。
约翰逊的血统相当复杂,约翰逊的父亲是英国保守党政客,在欧洲议会当过议员,母亲是个画家。
从家世背景看,约翰逊家只能算是中产,从伊顿公学到牛津大学,他都是靠着奖学金完成了学业。不过他聪慧过人,博闻强识,10岁开始读《经济学人》杂志,从小就野心勃勃,希望成为“世界之王”,一门心思想往上爬。进入牛津后,他对好友发誓要“35岁进入内阁”。为此,他一方面在学业上力争上游,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学校的政治活动,选上了学生会主席,并在校内外结交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朋友。
毕业后,靠着那些关系的介绍,他进入著名的《泰晤士报》做记者,很快因为在一篇稿件里以牛津一位历史学教授口吻编造史实而被解雇,然而因为才华出众,很快又受雇于《每日电讯》,后被派往布鲁塞尔担任驻欧盟记者。也就是在布鲁塞尔那段时间,让约翰逊有机会观察到欧盟运作的种种弊端,为他以后支持脱欧埋下了伏笔。生动的文笔让他与其他驻布鲁塞尔记者的陈词滥调拉开了距离,很快成为最知名的驻布鲁塞尔记者,据说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对他的报道也深感满意。
2008年5月,约翰逊力压工党候选人,成为伦敦市市长并于4年后连任。一头蓬乱的金发以及骑着自行车穿行伦敦的形象成了约翰逊的商标,在他任内,伦敦成功举办了2012年奥运会,约翰逊因此拥有了世界性的知名度。
和特朗普一样,约翰逊有一种惊人的对丑闻的免疫力,可能给其他政客带来灭顶之灾的失言,对他来说就成了个人魅力和特立独行的表现,公众不仅不以为意,反而觉得他很可爱。他的非传统政客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他奉行着另一套宽松得多的评价标准。不过约翰逊的大大咧咧只是表面现象,在争夺权力的时候,他的凶狠和翻脸不认人,比传统政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6年6月,英国举行了脱欧公投,脱欧本来是一年前首相卡梅伦在进行大选准备时的竞选语言,他本人是留欧派,根本不相信英国会真的脱离欧盟,只是想用此举来堵住脱欧派的嘴,没想到最终弄假成真。卡梅伦的气恼是可想而知的,他气自己,更气那些背后捅刀子的同僚,特别是伦敦市长约翰逊。作为保守党的成员,他公然和党魁卡梅伦对着干,利用他的媒体专栏不断宣传脱欧的好处,一会儿说英国要每周给欧盟“进贡”多少钱,一会儿又说有多少英国渔民因为欧盟的配额政策而失去了生计。这些带有生动事例的论述,比留欧派的老生常谈要有说服力得多,约翰逊因此人气急升。他还对欧盟进行了攻击,说欧盟试图建立一个超级国家,这种做法和德国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无二,不可能成功。这让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气不打一处来,他公开放话称,“地狱里有一个特别的地方”等待着约翰逊和他的退欧派同僚。
更不地道的是,约翰逊之前一直以卡梅伦的支持者示人,时机一到却突然变脸,而且在公开宣布支持脱欧前,仅提前9分钟通知了卡梅伦。这些公然的背叛之举,让卡梅伦下定决心要阻止约翰逊上位。约翰逊本来雄心勃勃,对首相之位志在必得,但留欧派太恨他了,更糟糕的是后院起火,作为背叛者的他也遭到了别人的背叛,同属脱欧派的同僚戈夫反戈一击,他反而最先出局,特蕾莎·梅笑到了最后。
梅上任后,为了展示团结,给约翰逊升了官,让他担任外交大臣这样的要职。不过这显然满足不了约翰逊的野心,他的目标是取而代之。
连英国《卫报》都看不过眼,认为特雷莎·梅要想重塑党内威信,第一步应把外交大臣约翰逊赶出内阁。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人民党党团主席曼弗雷德·韦伯也表示,如果英国真心想让“脱欧”谈判取得进展,必须解除约翰逊的职务。最终,约翰逊在2018年6月被赶出了内阁。梅又挣扎着撑了一年,但和欧盟谈好的3个脱欧版本先后被议会否决,她最终也黔驴技穷,2019年5月24日宣布下台。
约翰逊的机会又来了。约翰逊背叛领袖的往绩可谓劣迹斑斑,但奇怪的是,他反而不断升官,而且在梅之后成了众望所归的首相人选,一路过关斩将,无人能阻挠。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反常的情况,是因为保守党自贸然发动退欧公投以来,不但把英国带进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自身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急需用人。而承平时期那群温文尔雅的忠诚之士,已经被事实证明驾驭不了脱欧这样的繁难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剑走偏锋,让约翰逊这样的非典型人物试一试。这就是为什么现任外交大臣亨特肯定干不过约翰逊的原因了——亨特太正统太乖了。
约翰逊虽然已稳占相位,但这毕竟是大家不得已的选择,反对的声音因此一直没有消停。保守党资深议员基斯·辛普森就表示:“鲍里斯的问题在于他总是会让你失望。”参加保守党领袖竞选的另一名候选人罗里·斯图尔特上周表示:“你会希望让这个人写核潜艇指令吗?”
约翰逊还未上任就遭到了铺天盖地的质疑,根本原因一是英国社会在脱欧问题上根本没有共识,这是梅时代就面临的老问题;二是约翰逊一直声称的不惜硬脱欧的立场,和主流民意是有距离的。
由于英国议会反对无协议的硬脱欧,此前有人担心约翰逊会出阴招:考虑邀请英女王11月到国会发表演说,而按英国国会惯例,英女王发表演讲前的两周,下议院须休会,这就意味着国会在10月31日脱欧期限前停止运作,无法通过任何法案阻止“硬脱欧”。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7月18日,近40名执政的保守党议员在议会下议院投票支持了一项动议,阻止下任英国首相通过暂停议会以强行达成无协议脱欧的举动。
这等于把约翰逊的路给堵死了:旧协议已经被否决,欧盟又不愿意重新談判,议会不允许硬脱欧,二次公投后患无穷,到底该怎么办?就像BBC所说:鲍里斯·约翰逊能在特蕾莎·梅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吗?如果他能,他将如何爬起来?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