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林:相声不了情

2019-12-12 06:10刘海东
东西南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聊斋长春基本功

刘海东

从台前到幕后,虽然告别舞台近30年,但王祥林心底里对相声的热爱始终未变,“相声,妙在一捧一逗间,捧哏穿针引线、帮腔作势,逗哏包袱笑料,高潮不断。”

他是吉林省相声界的老前辈,青年时期就酷爱相声,师从天津相声名家赵佩如先生,在师父家苦学4年,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文革期间,出徒仅8年的他被迫告别舞台。文革后归队,演出、机关从政,一晃就是40余载。

退休后,他重拾旧梦,整理、改编创作相声段子20余个,参与各类文艺团体演出数百场。

他是王祥林,一个辗转半个世纪,重回相声怀抱的传统艺术坚守者。

藏在心中的相声梦

今年80岁的王祥林已经在长春生活了59年。他本是浙江杭州人,幼年时追随祖父在天津生活了一段时间,随后,他到过唐山,又辗转来到长春,一路向北后,最终他选择扎根在长春。

尽管离开天津已经数十年,但王祥林对天津的记忆却丝毫未减:那个一家人曾生活过的旧居,高中时代听相声用的收音机,师父师母的音容笑貌,以及劝业场的屋顶花园——听戏、看电影、猜谜语、演出……

“那时上高一,中午回家吃饭,电台循环播放马三立、张庆森,郭荣起、朱相臣的相声,特别喜欢听。”半个小时的节目总是让王祥林意犹未尽,虽然隔着收音机,但他已经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时常去现场观看来自各地名家的演出。

后经人介绍,王祥林结识了恩师赵佩如先生,但初次见面他就吃了闭门羹。“师父劝我别干这一行,否则连窝头屉都找不着。”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炒虾仁的人是上上层,而最贫苦的一层只能吃窝头。师父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他即使干这行也不会有前途。话虽尖刻,但也不无道理,那时的王祥林腼腆,且操着一口南方口音,这些都是相声表演的大忌。

但这些并未阻碍王祥林藏在心中的相声梦,他一有空就去师父家旁听,师父对其他弟子的教诲,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苦练功夫拜师学艺

“我后来下功夫,改南方音有点强迫症,字念不上来,我就照着立柜镜子抽自己,有时拿筷子往嗓子眼儿捅。”勤勉之下,王祥林的语言基本功愈发扎实,南方口音也渐渐淡去。直到今天,他一直坚持不让口音“入乡随俗”,他的家人也是如此。他说,作为演员,口语标准是最基本的,不单是对业务负责,更是对观众负责。

正是精诚所至,王祥林终于得到了师父的默许,行了个简单的拜师礼后,他便进入了更专业系统的学习。

“师父说,作为演员上台得有人缘儿,有爱人肉儿,说相声不能随便说,基本功要瓷实。”至于瓷实到什么程度,王祥林是深有体会的。一次,他跟随师父现场观摩,点了一段20年师父都没再说过的老段子《白事会》,没想到师父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台上,师父与搭档配合默契,表演十分顺畅。

王祥林说,平日里一脸平静的师父其实私下里是下了苦功的。“有时他独自坐在书桌前,在纸上比比划划,都是在琢磨相声,为的就是让基本功瓷实。”

事实上,学相声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王祥林与其他师兄弟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但他相信勤能补拙。“《十八愁》《开粥厂》《报菜名》等十多个贯口,我循环练、反复练,每天不练上两个‘正字不罢休。”这一坚持,就是3年。

1958年,出师后的王祥林最先到了河北省唐山市曲艺团,最多的时候,一天他连逗带捧和腻(缝)有13段之多。随后,他也迎来了几次北京、天津等地的调动机会,却因体制问题,最终搁浅。1960年前后,恰逢长春市曲艺团刚刚成立不久,亟需演出人才,他辗转来到了长春市。

从政的19年

本以为自此就扎根在长春,毕生发展演出事业,却不曾想,过来没几年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演出受到了影响。

“事实上从1965年左右演出就基本很少了。”那个时期,曲艺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1978年,吉林省曲艺团成立,在时任吉林省宣传部部长宋振庭的带领下,曲艺业又重见曙光,王祥林也随即调入该团工作。

1981年前后,一次回乡探亲打破了王祥林既有的平静——由于错过了剧团去辽宁的演出,探亲回返的王祥林临时被调去吉林省文化局帮忙,因业务出色他便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被留下了,这一待就是19年。期间,由于他对曲艺较为在行,也曾参与一些相声节目点评,在业界小有名气。1995年,他受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邀请,兼任节目编导工作,一干就是14年。

从台前到幕后,虽然告别舞台近30年,但王祥林心底里对相声的热爱始终未变,“相声,妙在一捧一逗间,捧哏穿针引线、帮腔作势,逗哏包袱笑料,高潮不断。”业余,王祥林总是约上搭档说上几段,对他而言,相声既是梦想,又是乐趣,这门传统艺术已经被他深深埋藏在心底,挥之不去。

重回相声怀抱

“还是热爱,难以割舍。”每当有人问起王祥林“弃艺从政”的感受时,他总是毫不掩饰对相声的情怀。

王祥林从1960年到长春后便开始了创作,作品大多以整理、改编、丰富传统相声为主,例如《批三国》《东坡鱼》《武松打虎》《赛诸葛》等,以幽默诙谐的手法,将历史事件与时下社会现象相融合,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外,还有部分紧跟时代变迁的作品,例如有关科技、消防、民俗等题材,都被他写入段子,搬上舞台。

2011年,随着吉林省相声俱乐部的成立,王祥林正式回归相声演出事业。至今,他参与的演出已达数百场,众多经典段子,為观众带来了欢笑。9月21日在第十届天津相声节上,他与义子李明阳创作并演出了一段《批聊斋》,带领观众重温经典。

“《批聊斋》,精选了《水莽草》《小倩》《画皮》三个经典故事,融入了古典文学知识,包括事件、作者、年代,以及《聊斋》为什么不是四大名著……观众观看完是有收获的。”王祥林说,相声绝不仅仅是一种让人发笑的艺术,还应该有内涵,这样才能在观众笑后留下回味。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在王祥林看来,瓷实的基本功、刻苦学习和机遇,三者缺一不可。正因如此,时隔多年,他重新捡起相声仍不费吹灰之力——他表演前往往只需和搭档对上几遍词,便能演出自如。眼下,他已收徒近十人,得意门生亦有之。他的日常除了带徒,还参与一些演出。未来,他希望继续发挥余热,为繁荣吉林省曲艺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王祥林

1939年出生,祖籍浙江杭州,吉林省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幼年于天津生活,师从相声大师赵佩如先生,学习4年。后辗转到唐山、长春等地,从事演出事业。

1955-2008年间,他兼任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编导工作。2011年加入吉林省相声俱乐部,开始到全国各地演出,并参与传统相声段子改编创作,代表作有《长白山下的婚礼》《批三国》《武松打虎》《批聊斋》等数十部。

猜你喜欢
聊斋长春基本功
富翁借伞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蒲翁故里传唱聊斋俚曲
梁晓声:我与《聊斋》
蛇年生人 初之气运气养生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蒲松龄纪念馆赴台举办蒲松龄聊斋文化展览活动
我们班的聊斋
平面向量的基本功,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