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颖
摘要:《楚门的世界》以其极富想象力的架构设计、贴近社会的预言式情节设置、多重象征的人物刻画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推崇。本文以“媒介控制论”为出发点,分别从媒介控制者、媒介控制的方式和媒介控制的后果三个方面,分析《楚门的世界》中媒介控制的具体表现,并从中探究媒介控制下社会存在的问题:疯狂的消费、情感表达能力的丧失和虚幻与现实的迷失。通过分析“媒介控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与后果,对如今媒介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具有現实意义。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媒介;媒介控制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1-0034-03
一、媒介控制论的起源与演变
马歇尔·麦克卢汉,西方传播学的奠基人,其《理解媒介》一书的出版奠定了在传播学界的地位。麦克卢汉首创了“媒介”一词,并将“媒介”的含义进行了延伸——泛指一切人工制造物与技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换言之,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媒介每时每刻都在起着作用。
法兰克福学派又在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媒介控制思想体系。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先是提出了“现代国家”的概念,认为伴随着“现代国家”的演变,为了社会稳定,“国家干预”趋势也会变得越来越强。而媒介自身具备的可操纵性,使“媒介”成为“国家干预”最好的使用工具。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中,主要体现在对“媒介的被控制” ,即“谁控制着媒介”“为何控制”以及“媒介控制什么”“媒介如何控制”“控制的后果”等问题的考察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介控制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如今,媒介控制的操纵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的统治阶级,起到的作用也不再仅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电子传播技术的迭代进化,令媒介控制的操纵者可以是大众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一个人,甚至媒介自身就可以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二、 “媒介控制”在《楚门的世界》中的表现
《楚门的世界》讲述了一个名叫“楚门”的年轻人,身为一档极为热门的电视真人秀的主人公,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最终,他经受了基斯督的诱惑和折磨,走出了真人秀的摄制棚,走出了虚拟的世界。《楚门的世界》运用含蓄的象征、隐喻手法将“媒介控制”进行具体表现。
(一)媒介控制者——“基斯督”的隐喻
影片伊始,“基斯督创作”字幕就映入观众眼帘。基斯督的英文名字“Christof”化用了“Christ”的名号,作为《楚门的世界》真人秀的总导演,他掌控着真人秀的全部运作和调度,掌控着楚门的命运,是真人秀中类似于“上帝”的存在。
基斯督能够根据楚门的人物成长、情绪变化,冷静地给予调度指令。身为见证了楚门一生的第三视角,面对楚门,基斯督有着温情的一面;但当楚门想要逃离的时候,他又残酷无比,为了截停楚门,基斯督不惜下达了“风浪程序”的指示,不停地说:“吹翻他!”,对楚门毫不留情。
在基斯督与楚门的最后一次对话中,基斯督说道:“听我劝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基斯督就是影片对“媒介控制者”的隐喻,人们看不到他,甚至感受不到他,但他却能监控人们的一举一动,甚至引导、控制人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他并非没有情绪,但却阴晴不定,唯一的目的就是控制、绝对的控制。(二)媒介控制的方式——无处不在的镜头
镜头作为一种“媒介”的输入载体,就像是“媒介”的代言人,它的出现就意味着媒介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为一部以“真人秀”为题材的电影,《楚门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观众镜头的存在。自楚门出生起,从一部摄像机,到后来5 000部摄像机,镜头的监视贯穿了楚门的生活。镜头出现在楚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对镜子自言自语的时候,在开车意气风发的时候,在买报纸兴高采烈的时候,在一个人思念爱人暗自神伤的时候……甚至,基斯督在采访中提及“下一步,会将楚门与爱人的性交过程首次全球直播”。对于楚门而言,毫无隐私可言。看似自由的楚门,实际上身处于“全景监狱”(全景监狱由法国哲学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提出)之中而不自知。全方位的镜头监控,信息不对称和权力的不对等令楚门的生活处于一种集体的偷窥中。
同时,《楚门的世界》表达“镜头”之义的用法很巧妙,并非让观众直面常规认知中的“摄像机”“镜头”的实体,而是通过特殊的设计——在画面的四周布置虚影,虚影的边缘模模糊糊地形成圆形,故意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利用镜头在“偷窥”的视觉感受。这种“镜头中的镜头”设计在给予观众偷窥快感的同时,也产生一种“自我反射”的效果,形成多层情绪的叠加,引人深思。
(三)媒介控制的后果——全媒介生存环境
在《楚门的世界》中,不仅仅是真人秀的主角楚门受到媒介的控制,真人秀的其他演员、调控真人秀的工作人员,甚至是身处于真人秀之外的观众也难逃媒介的控制,所有人都生存于“全媒介环境”之中,一举一动皆因媒介的控制而改变。
真人秀的其他演员、调控真人秀的工作人员表面看上去是真人秀的主导者,实际上却也是“身不由心”,他们被局限于摄影棚之中,听从着基斯督——媒介,生存于媒介控制的环境下,难以做出出于自己本心的行为。影片对观众的刻画进一步体现了媒介控制将会产生的后果。门卫、餐厅的服务员、一对相依的老妇、一家日本人、独在浴缸的男人……观众涉及各国各地,各行各业。他们被影片中楚门的生活经历所影响,与楚门共欢笑感动,同悲伤心酸,真人秀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当真人秀停播后,造成了强烈的社会不满。
楚门被镜头监视,每一次行为都被无限放大,被媒介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真人秀的其他演员、工作人员围绕着楚门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行为轨迹早已被媒介决定;真人秀的观众对真人秀产生了依赖,真人秀中出现的人物、商品轻而易举地影响着他们的判断,甚至他们的生活。
因此可以看出,媒介控制的后果就是形成一个“以媒介技术为支撑构造出的人类生存空间”。人们在“全媒介环境”下,无意识地去依赖媒介,生活也围绕着媒介展开,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三、 “媒介控制”的困境
(一)消费的狂欢——商业经济的移植
相較于其他形式控制下的社会,在媒介控制的社会中,更容易形成消费意识形态的符号。影片中,真人秀节目带来了庞大的收益,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年产值,原因就在于节目上的一切都是发售的,可购买的。媒介控制可将商业经济移植到大众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非理性消费也更容易产生。
也许,在真人秀节目中,大众尚且知道有摄像机的控制,还能够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然而,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化,大众对于“媒介”的意识会变得越来越淡薄。平日生活中,大众只要产生与媒介有关的相关行为,关于媒介的一切都可被记录下来,为品牌、商品构成巨大的数据库,方便商业经济实现对每一个人的“消费”,反过来进而令观众循环消费。
可见,在真人秀节目被观众消费的同时,观众也在被媒介消费,从而形成巨大的商机。在媒介控制的社会下,观众自身完成了“商业化”的转变。
(二)人的异化——情感表达能力的丧失
在影片中楚门与“父亲”重逢相认的情节中,一面是楚门拥抱“父亲”的感人场景,一面是基斯督冷静地指挥着:烟雾不要太浓,吊臂摄像机准备,按摄像机3号……加强音乐,现在特写……媒介控制着楚门和父亲重逢的情感,消费着观众由此产生的感动,所有人情感上的感受都沦为了技术的附庸。
除此之外,在《楚门的世界》中,除了对真人秀一无所知的楚门,每一个人都在关注自己在镜头前的美好形象,哪怕楚门的妻子在与楚门争吵时,也不忘对着镜头保持微笑,保证仪态得体。他们就像是木偶剧中的牵线木偶,就连嘴角都被扯了线。他们没有大喜大悲的情绪,只有围绕着楚门人生发展的反应,失去了选择情绪的权利。媒介控制令本来具有自我意识的大众被媒介工具所控制、所束缚,丧失了真实的情感表达能力。(三)另类的“乌托邦”——虚幻与现实的迷失
在对基斯督的采访中,曾经参演的演员施维雅愤怒地问基斯督:“你有什么权力把一个人的一生,塑造成闹剧?你一点也不觉得内疚?”基斯督却冷静地答到:“我为楚门提供一个正常的人生……这个你所住的世界是病态的,桃源才是模范的世界。”
媒介控制下的社会,看似创造了一个像是影片中桃源岛一般的“乌托邦”世界——人人安居乐业,社会有序和谐,一片平静祥和。这迎合了绝大部分人的向往和希冀。的确,在媒介控制的影响下,每个人的行为像是电脑程序一样精准,这样绝对理想化的“乌托邦”也许能够形成。但是,人人在媒介控制下所形成的社会就像是戴了面具一般,没有出于真实的出发点,没有真实的情绪,也没有真实的目的,这样的社会难称“真实”二字。
因此,基斯督才能自信十足地回答施维雅楚门是“心甘情愿地坐你认为所谓的监狱”。人们对“乌托邦”的向往会更倾向于沉浸于这样的社会之中,人们都接受现实,长久以往,迷失于现实的“虚幻”之中。
四、结语
《楚门的世界》刻画了一个被媒介控制的世界的面目——消费的狂欢、人的情感表达能力的丧失、真实与虚幻的迷失。影片中,楚门曾说到:“我可能受到操纵,好像一生都身不由己”。这句话不仅仅是对镜头中的楚门所说,其实也是在提醒影片外的观众:在技术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之下,不要成为媒介的奴隶而不自知,如果缺乏对媒介的掌握能力,媒介就能成为人的操纵者。
参考文献:
[1]邵培仁,李梁.媒介即意识形态—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1):102-109.
[2]何道宽.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6):25-31.
[3]谭德生.媒体权力与快感经济——《楚门的世界》的当代寓言[J].电影文学,2012(1):47-48.
[4]顾琴.从《楚门的世界》看现代媒介化生存[J].新闻窗,2012(5):122.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