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俊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难治性抑郁症状属于抑郁发作患者,选择2种治疗机制药物,可以实现患者有效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差。部分研究显示,在诸多抑郁患者中,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发病率为20%,国外报道为30%,属于精神疾病重点研究问题[1]。阿戈美拉汀作为混合型激动剂,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ssri类抗抑郁药联合应用,具有较为理想治疗效果。本文选取8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研究,详细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难治性抑郁患者82例,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女性20例,男性21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73岁,患者平均年龄(48.5±24.5)岁,病程为2~9年,患者平均病程(5.5±3.5)年。观察组:女性18例,男性23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72岁,患者平均年龄(47±25)岁,病程为1~9年,患者平均病程(5±4)年。纳入标准:HAMD-17评分超过18分;无认知障碍与精神病史;签署本文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选择ssri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科学选择药物类型与剂量,即氟西汀治疗,每日20~60毫克;舍曲林每日50~200毫克;帕罗西汀每日20~50毫克;西酞普兰每日20~60毫克等[2]。观察组是以此为基础向患者进行阿戈美拉汀治疗,每日25毫克,患者2周内适当增加剂量,最高剂量严禁超过50毫克。两组患者均持续4周治疗[3]。
患者分别治疗后,选择HAMD-17评分方式,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共17项,分数为0~4分,低于7分为正常,超过17分为抑郁症状,24分以上为严重抑郁,评分越高,表明其抑郁情况越严重。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观察时,主要包括:恶心、头痛、心悸和头晕等。
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本文研究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患者进行HAMD-17评分时,治疗前数据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患者持续治疗后,观察组较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HAMD-17评分对比(±s、分)
表1 HAMD-17评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124.04±3.8210.67±3.41对照组4123.82±4.0913.71±3.03 t-0.25174.2671 P-0.80190.000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为29.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不良发应发病率对比(例)
难治性抑郁症其概念尚未统一,通常选择2种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抑郁症未得到明显改善,则将其称作难治性抑郁症,其发病率为20%~30%,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经WHO不断研究发现,2020年,由重症抑郁症造成残障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测位居世界第2位,而终生抑郁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中约为30%。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阿戈美拉汀、ssri类抗抑郁药的应用,均具有较为理想治疗效果,其中阿戈美拉汀呈现较为理想抗抑郁治疗效果,可以应用在抗抑郁和抗焦虑等临床治疗中,以实现难治性抑郁症有效治疗。ssri类抗抑郁药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包含氟西汀、帕罗西汀与舍曲林等6种,需要患者持续治疗实现病情控制。将2种药物进行联合运用,可以保证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采取阿戈美拉汀联合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后,其HAMD-17评分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病率为2.4%,和对照组比较数据有意义(P<0.05)。
综上,阿戈美拉汀联合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可以缓解抑郁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