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璎琪(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111)
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中一块璀璨夺目的宝石。为继承戏曲艺术并将其发扬光大,必须对其内涵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故此,研究戏曲艺术中服饰刺绣纹案所包含的寓意,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戏曲艺术的服饰依据其款式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蟒、帔、靠、褶、衣、盔头及鞋。
1.蟒。蟒服是古时皇帝赐予地位较为高贵的人物的衣服,例如皇亲、功臣、藩属国国主等。因服饰上刺蟒纹而称为蟒服。蟒纹并不是蛇纹,而是拥有四爪的龙纹。戏曲艺术中,蟒服也主要为地位尊贵的戏曲人物所穿,如王侯将相及皇亲国戚等。
2.帔。帔来源于我国古代贵族女子所穿的礼服,戏曲艺术中的帔是在古代帔的基础上经过装饰和美化后形成的,是贵族人物日常活动中所穿的服饰,通俗地说,就是古代贵族的家居服。
3.靠。靠来源于清代武将所穿的绵甲戎服,其结构比较复杂,在戏曲艺术中代表将官的战甲。
4.褶。褶也就是斜领长衫,在戏曲艺术中应用范围较广,几乎适合所有人物,是日常生活中所穿的便服。
5.衣。衣的概念比较宽泛,除了蟒、帔、靠、褶这四类服饰之外,戏曲艺术中其他所有服饰都可以称作衣。
6.盔头。盔头是戏曲艺术中任务所佩戴的各种冠帽的总称,俗称戏帽,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进而与戏曲演员的服饰相协调。
7.鞋。戏曲艺术中的鞋也称作戏鞋,指的是戏曲演出中演员穿着的各类鞋和靴子。
1.蟒。蟒服拥有红色、绿色、黄色、白色、黑色、紫色、粉色、蓝色等多种样式,根据性别的不同分为男蟒与女蟒两类,主要借助服饰上的刺绣纹案及不同的颜色表现戏曲人物的地位及性格特点。
(1)男蟒。男性所穿蟒服一般袖阔腰宽,服饰长度可达脚部,同时男性蟒服一般在腰间称以玉带。男性蟒服的刺绣纹案一般为团龙蟒,数量一般为十条且对称分布,其中,男性蟒服胸前的龙多为坐姿,借以衬托出人物性格的庄重。不同颜色团龙蟒代表了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黄色团龙代表帝王;红色团龙代表朝中重臣;绿色团龙一般为红脸忠义之士所用,如关羽;白色团龙一般用于英俊儒雅的青年武将或正直英武的中年武将,如周瑜;黑色团龙一般用于性格刚正或豪放的文臣武将,如包拯、张飞等。除此之外,男性蟒服还包括行龙蟒、大龙蟒及太监蟒等。
(2)女蟒。相较于男性蟒服而言,戏曲艺术中女性的蟒服比较短,一般只到膝盖,搭配玉带和云肩。女性蟒服的颜色比较少,根据刺绣纹案不同,一般分为三类:绣凤凰与牡丹的团凤女蟒,用以表示地位尊贵的女性,黄色为皇后专用,红色代表妃子、郡主或公主;绣行龙的行龙女蟒,现在比较少见;绣团龙或团龙凤,而不单绣凤凰的老旦蟒,用以代指地位尊贵的年长女性,不搭配云肩和玉带,而是改用丝绦和朝珠,彰显人物的沉稳,有黄色和秋香色两种,前者用于太后,后者用于一些年长的皇族女性或重臣的诰命夫人。
2.帔。戏曲艺术中男性的帔衣领口宽大,袖阔腰宽,衣长可达脚部;女性的帔则短一些,一般达到膝盖,领端有如意头。帔衣与蟒衣类似,也是借助服饰上的刺绣纹案及不同的颜色表现戏曲人物的地位及性格特点。黄色代表帝王或皇亲,皇帝使用的帔会刺绣团龙十条,妃子则改绣团凤;红色帔衣用于高官的亲事,不分男女,帔衣都会绣上团花十朵;紫色一般代表归隐的年长官员,绣十个团蝠;黑色则代表官员的遗孀;而年轻的闺中女子一般使用粉色、白色、浅黄色等比较鲜明的帔衣,帔衣上一般刺绣花朵纹案。
3.靠。戏曲艺术中,男性人物的靠长度可达脚部,腹部绣有一大虎头,称作靠肚,腿部有两块护腿,称作靠牌,身后插着四面三角旗帜,称作靠旗;女靠靠肚较男靠为小,没有靠牌,而是搭配云肩,颜色主要为红、粉两种。
(1)男靠。男靠主要刺绣鱼鳞纹和丁字纹,同时刺绣海水纹案作为搭配,表示将领排山倒海的气势,男靠搭配的饰品如靠牌等一般会刺绣龙虎图样,颜色主要有红色、绿色、黄色、白色、黑色、紫色、粉色等,用以表示人物的身份地位。身份尊贵且性格忠正的武将一般使用红色;杏黄靠代指老年将领,如黄忠;白色用于相貌俊朗的年轻武将,如赵云;黑靠表示人物性格粗鲁豪迈,如张飞。
(2)女靠。戏曲艺术中女性角色使用的靠一般刺绣凤纹,颜色以红色及粉色为主,因其简洁轻便,更便于高难度的武打、舞蹈动作。
4.褶。褶通过刺绣的纹案及颜色区别戏曲人物身份高低,可分为花褶与素褶两种。
(1)花褶。不同刺绣纹案的花褶用于不同的人物,刺绣枝子花的代表书生或秀才,性格文雅;绣散点式小碎花的代表迂腐文人或花花公子,颜色以绿色为主;绣散点式飞禽纹案一般代表丑角人物;花褶周身绣十个花团的的代表江湖地位较高的绿林好汉或将领。
(2)素褶。素褶没有刺绣纹案,品种较多,通过颜色来区分戏曲人物。黑色表示贫穷,一般用于落地秀才;海青色代表社会地位较低的绿林豪杰或仆从,如秦琼;米黄色的代表底层老年人。
5.衣。衣的范围比较广,刺绣纹案也各不相同,男性主要包括各类走兽;女性主要有凤凰、牡丹、蝴蝶、飞燕及其他花卉等。
6.盔头。盔头大体分为冠、盔、巾、帽四类。
(1)冠。戏曲艺术中冠一般与各类礼服搭配使用,根据戏曲人物身份的不同,所使用的冠也各不相同。
①平天冠。平天冠主体为一长方形平板,有垂旒,左右挂穗。一般用于神话中的统治者,如玉帝及阎王等,人间的帝王较少使用。另有一种女性使用的平天冠,比一般的平天冠小一些,为武则天专用。
②九龙冠。九龙冠一般为帝王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因有九条龙的纹案而得名。
③凤冠。皇后和王女等佩戴凤冠,装饰有玲珑的点翠立凤。
(2)盔。盔一般为戏曲中的武将佩戴。
①草王盔。草王盔与皇帽相似,但草王盔上的龙纹比皇帽少一些,可以插翎子,但不挂穗。多用于非正统的统治者。
②帅盔。帅盔顶端有戟头和红缨,背后有小披风,有金色和银色两种,为军队主帅使用。
(3)帽。帽一般搭配便服。帝王一般佩戴皇帽,皇帽上会刺绣金龙纹案;诸侯佩戴侯帽,侯帽上刺绣龙纹;文官戴纱帽;衙役戴皂隶帽。
(4)巾。巾是一种便服,患病的皇帝使用黄巾,刺绣龙纹;宰相隐居时佩戴相巾,刺绣草龙纹;将军闲居时使用将巾,刺绣龙花;下野官员或员外等使用员外巾;有功名在身的学士使用学士巾。
7.鞋。戏曲艺术中所使用的鞋功能各不相同。靴子的底部一般较厚,男女都可以穿;履主要是地位尊贵的人穿,履头刺绣云头纹的代表神话人物;鞋较为轻便,一般为平民所穿。
近年来,我国戏曲艺术逐渐式微,为了保护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对戏曲艺术中服饰刺绣纹案进行研究势在必行,借此挖掘其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