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梦然(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赵元任(1892.11.3—1982.2.24),字宣仲,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教育学家。赵元任曾先后在康奈尔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等任教,教授物理、数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音乐等课程。先生学识涉及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其中,影响深远、成就较大的当属语言学和音乐学,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赵先生在语言学方面的著作有《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国话的文法》《中国话的读物》等;在音乐学方面的成就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等。赵元任先生教授汉语的宝贵经验使得他对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学作品翻译等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特点。此外,赵元任先生从事教育事业50多年,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总之,赵元任先生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各类宝贵的文献资料,为中国语言学和中国音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本文在中国知网上以“赵元任”为主题进行文献搜索,根据搜索结果选取两类进行总结。
一是根据主题分组,共28个主题,分别是:赵元任(875)、艺术歌曲(97)、中华人民共和国(67)、歌曲创作(61)、音乐创作(49)、语言学家(48)、艺术创作(47)、《阿丽思漫游奇遇记》(46)、音乐家(45)、教我如何不想他(44)、作曲家(42)、中国艺术歌曲(38)、杨步伟(34)、刘半农(33)、钢琴伴奏(26)、语言学(24)、陈寅格(23)、新诗歌集(23)、语言科学(22)、北美洲(21)、美利坚合众国(21)、汉语方言(21)、萧友梅(20)、普通话(19)、声乐学(19)、《汉语口语语法》(18)、《海韵》(17)。
二是根据发表年度分组,从1979年至今共40年,期间没有间断,每年都有与赵元任先生有关的论文。主要有:1979(4)、1980(4)、1981(9)、1982(10)、1983(7)、1984(4)、1985(7)、1986(7)、1987(10)、1988(7)、1989(6)、1990(8)、1991(3)、1992(14)、1993(14、)1994(13)、1995(8)、1996(14)、1997(16)、1998(13)、1999(19)、2000(10)、2001(21)、2002(19)、2003(14)、2004(22)、2005(21)、2006(32)、2007(26)、2008(41)、2009(38)、2010(39)、2011(55)、2012(71)、2013(74)、2014(59)、2015(64)、2016(56)、2017(47)、2018(30)。
从以上两类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研究赵元任先生语言学成就的文章远远少于音乐学;第二,赵元任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方面的成就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重视;第三,从1979年至今这四十年间,研究赵元任先生成就的论文数量基本逐年增加,2013年达到峰值74篇后开始趋于稳定。
赵元任先生宝贵的语言学文献资料和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技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与开发。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加大这两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力度。
赵元任先生学术研究范围之广不仅体现在跨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还体现在语言学内部各分支领域,赵先生的语言学论著中,诸如语法、语音、语用,以及传统音韵学、方言调查、“国音”的标音和教学等等,都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地位①。
语法研究方面,赵元任先生的著作有《中国话的文法》。沈家煊先生在2012年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的《“零句”和“流水句”》中指出赵元任先生的“零句说”是从整体上根本上揭示汉语语法特点的重要学说。沈家煊先生还根据赵元任先生的《中国话的文法》中的“零句说”,论述了汉语的“流水句”问题及“流水句”的“并置性”和“指称性”问题。
语用研究方面,赵先生的语用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语言的意义及其获取》《语言问题》等著作中,赵先生是中国语用学思想发展史的奠基者之一,主张研究使用中的实际的语言,至今都影响深远。唐兴红在2016年《赵元任语言意义研究中的语用学思想》中论述了赵先生的语用学思想,主要有:一、语用研究应是语言意义的研究内容之一;二、语境之于意义的作用;三、语境的含义及层次;四、语言意义的分类。赵元任先生的语用学思想时至今日同样具有实用性,与现在互动语言学主张的“在动态的互动中研究语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语音研究方面,是赵元任先生成就最大的领域,也是学者们对赵先生研究最多的领域。赵元任被称为语言天才就是因为他超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语音辨识和模仿学习等能力,据说他能同时用八种方言与同桌人进行交谈。赵先生在语音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吴语的研究》《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其中,赵先生在汉语的声调和语调问题研究中,成果显著。吴宗济在1996年的《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一文中对赵先生声调成果进行了总结:开创汉语声调的记调方法,创制五度制的声调符号,归纳出北京话连读变调的规则和字调与语调的关系,提倡写作歌曲或歌词要注意字调与旋律的配合关系。曹文2007年在《赵元任先生对汉语语调研究的贡献》一文中回顾了赵元任先生在汉语语调研究方面的贡献:一、区分字调和语调;二、重视对汉语连续变调与轻重音的研究;三、提出汉语语调构造雏形;四、对汉语语调进行形式-功能的划分;五、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方法。
近些年,语音学特别是实验语音学渐渐发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投身其中,赵元任先生的语音学理论对实验语音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时对赵元任前辈语音学文献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言学专业的研究者,我们应该继承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并将之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不断钻研、创新。
赵元任先生从事教育事业50余年,其中主要是汉语教学,赵元任可以说是美国中文教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当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没有理由不吸取赵先生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但是从我们在知网上的搜索结果来看,对赵先生在美国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文章非常少。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周质平教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赵元任先生在美国的教学史,即2015年发表的《美国中文教学史上的赵元任》(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了赵元任先生在美国中文教学史上如何由书面语教学转向口语的过程及其在教学法上的贡献。周质平指出:赵元任强调发音和结构,在汉语教学中,汉字是为汉语服务的,提倡“口语领先,读写跟上”。下篇介绍了赵元任语法研究的代表作《中国话的文法》,讨论了他在文化教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的理念。
江南2011年在《赵元任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思想及主要方法》一文中指出汉语语音研究和教学被公认为赵元任一生最高成就之一,也指出了由于历史原因和语言的限制,在国内对他教学思想的研究并不多,对他教学模式中最精华的语音教学的研究就更鲜见于世。
于中国,于汉语,赵先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也为汉语走出国门及其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赵先生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很多都是现在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于世界,于美国,其学术成就超越了国界,是20世纪学术史上的里程碑,他联结了两个世界,即中国的学术世界和西方的学术世界,赵先生在美国的教学时间尤为长久,其后半生的学术著作更是大部分用英文写成,对美国的语言学和汉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值此中国与世界不断加深交流、汉语逐渐国际化的时代,我们应当认真学习赵先生的语言思想和教学思想,为进一步推广汉语、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做出不懈努力。
注释:
① 吴宗济.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3):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