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杨金腾
毕节市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増长的教育公共服务需求为核心,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依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且具有特色的教育发展新路子。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等方面不断加大保障力度,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记者从毕节市教育局了解到,1949年底,毕节有小学92所,在校生1.13万人,教职工678人。普通初中5所,高中4所,在校生930人,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毕节基础教育遵循中央“巩固提高与适度发展”的方针,有计划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多种形式的农民业余文化教育。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与社会建设的需要,坚持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发展思路,逐步增班增校,添设各类补习班与职业学校。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公立与私立学校建设同时并举,城乡普遍开办职工、农民业余学校,大力扫除文盲,使工农群众成为有较高文化的新知识分子,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到1965年,幼儿园发展到12所,在园幼儿1441人,教职工81人;小学发展到4635所,是1950年的50.38倍,小学在校生35.78万人,是1950年的31.66倍,教职工1.05万人,是1950年的15.6倍,专任教师9907人,是1950年的14.6倍;普通初中27所,是1950年的5.4倍;普通高中10所,是1950年的2.5倍,普通高中在校生1.31万人,是1950年的14.1倍。
1966—1976年,毕节地区根据中央、省大力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积极发展中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农村普遍布点建校,公办、民办学校建设同时并举,校点、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入学率明显提升。截至1976年,小学校点比1965年增加2.18倍,在校生比1965年增加2倍;初中校点比1965年增加3.26倍,在校生比1965年增加11.59倍;高中校点比1965年增加3倍,在校生比1965年增加8.7倍。
1978—2008年,全地区基础教育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抢抓机遇,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行试验区科教兴毕战略。
1988—2008年,全地区开展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中央、省的大力支持下,在地、县(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通过全区人民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于2000年6月实现全区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金沙、大方、黔西、毕节、织金、纳雍等6个县(市)基本普及实验教学并通过省级达标验收,远程教育覆盖了全区农村中小学。全区基本消除中小学校危房。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加快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截至2018年底,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计1522.1万平方米,比1949年增加1000多万平方米。学前教育从无发展到2085所,在园(班)幼儿311297人;小学从92所发展到1660所,比1949年增加1568所,在校生823226人;初中从5所发展到377所,比1949年增加372所,在校生431262人;普通高中从4所发展到87所,比1949年增加83所,在校生210415人;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生52422人;高等院校7所,在校(籍)生37887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1865人。学生人数从1.13万人发展到185万余人,教职工从813人发展到专任教师101302人。
70年以来,毕节市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引领,有效促进教育结构大范围优化。
学前教育实现了普惠发展。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质资源培育计划、构建城乡一体公民一体的学前教育体系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提质工程等,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发展。在2085所幼儿园中有民办幼儿园474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2%。创建省级示范三类园2所,市级示范园17所。
义务教育朝着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迈进。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两类学校”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规范化学校建设、城镇学校扩容、“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等一系列惠民惠教工程,着力完善教育设施设备,并通过建设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发展促进示范引领优质共享,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018年底,全市所有县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提前两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高中教育实现提质升级。毕节一中成功申报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金沙一中、黔西一中成功申报为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织金二中、纳雍一中、大方三中等成功创建为省级三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总数达到1 0所。近5年来,毕节市大学生总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职业教育实现创新发展。形成了“一体(双山职教城)两翼(金沙—威宁)多节点(各县区职中)”的职业教育发展布局,共有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1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4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
高等教育结构不断完善。毕节师专、毕节教育学院、毕节师范合并成立毕节学院,且发展成为一所综合大学——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努力建成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贵州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黔西县中坝镇野马小学新旧对比图。(赵昆鹏 / 摄)
教育在促进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正被发掘。
下一步,毕节市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和毕节试验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现毕节教育事业由“有学上”“有书读”向“上好学”“读好书”转变,把试验区人口压力变成资源红利,努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毕节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