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
摘 要:地方普通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地方高校需要把握产业升级变化趋势,及时合理决策,通过优化内外部资源配置,主动开拓创新,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服务能力,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 产业升级; 动态能力
1 动态能力理论概述
1. 1 动态能力的理论源起
动态能力理论缘起于上个世纪末,与传统的静态理论相对应,最早兴起于管理学领域,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后逐渐推广到教育学等领域。学者们开始意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难以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那么传统的管理方式如何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这些困惑引发了学者们的深入探讨,一种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理论应运而生[1]。
1. 2 动态能力的内涵
动态能力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学者们并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较多支持者認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能力; 有的学者认为动态能力指的是企业保持或者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的能力; 还有学者认为动态能力是不懈地调整与提升运营能力的能力等等。
1. 3 动态能力理论的框架
动态能力理论在关注企业内部资源的同时,加大了对企业外部所处环境的分析。把企业视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它更加重视剖析来自企业周边环境所折射出的信息,从而感知外部最新的变化动态;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及时制定响应新的机遇战略; 对内部和外部的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并重新分配,主动开拓创新,以继续保持不被竞争对手所超越或击垮[2]。
2 构建与培育地方高校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的必要性
2. 1 产业结构升级需求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态势,服务业占比不断攀升,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使得各产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数量比例相应变化。二是技术进步引领产业结构由劳动、物质密集型的低级阶段逐渐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级阶段演进,低端岗位单一的操作型技术工人需求减少,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增多。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所需人才供给主要来自地方高校,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应以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目标为导向,根据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水平和层次的不同动态调整人才供给结构,实现学校供给人才与产业动态匹配[3]。
2. 2 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
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的构建与培育是地方高校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大量新兴岗位伴随着产业转型逐渐涌现,产业结构升级对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面临新的就业形势,地方高校应紧跟产业发展步伐,通过动态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就业创业能力,达到能力与环境的动态契合,从而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
3 地方高校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构建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框架,地方高校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 1 环境感知能力: 把握产业升级变化趋势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会适时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进而对创新型和科技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企业对特殊人才和高起点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增加,更加注重发挥团队作用和团队组成结构建设。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对于企业需求信息了解不及时,就有可能会导致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供求失衡,造成劳动力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技能人才短缺、失业率高、就业质量低下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3. 2 决策能力: 结合产业需求及时决策
企业动态需求决定了地方高校人才供给服务相关决策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是实施人才培养和服务各项环节的最终目标。利用有限时间制定出合理方案,做出最优选择,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人才与服务是地方高校具有长期竞争优势所在。地方高校管理者应主动倾听服务主体所需,将搜寻到的外部信息经过筛选研判及时合理内化到最优决策的制定中,以人才供给结构、招生计划及培养方案作为主要决策目标,为企业提供和创造有价值的高效服务,是地方高校用内部手段解决外部环境冲击的转化能力,也是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3 重构能力: 开拓创新保持竞争优势
以产业需求变化为导向,随时获取、更新、再配置资源集合的重构能力,是地方高校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其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对内优化配置、获取外部资源、调适内外资源是地方高校重构能力的三个生成环节:
3. 3. 1 对内优化配置
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力图改变内部结构的目的所在。现有的教学、人力、知识、技术、资金、设备等各种资源是每所地方高校特有的、其他组织难以模仿的不可复制性内部资源。对现有内部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是地方高校应对产业需求变化的第一动态反应,是最及时有效的低成本运行模式。
3. 3. 2 获取外部资源
在执行过程中,若通过对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足以解决当前需要,应适时从外部获取各种可能有价值的资源,提升内部服务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向外部环境如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获取有形和无形资源,与内部资源优势互补,是构建新一轮动态能力的前提。
3. 3. 3 调适内外资源拥有大量资源并不意味着具有了动态能力,应通过一定的机制使各资源要素的数量和结构协调统一、相互匹配。可以按照互补原则,内化所获外部资金、工艺、技术人员等资源,将原有资源转化成新的异质性资源,再加以整合、调适甚至创新,产生协同效应,实现内外资源的有机融合,达到效用最大化[4]。
4 地方高校服务产业升级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随着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的决策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必须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必须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地方高校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从地方高校自身的定位、专业设置与相应调整、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加以改革。主要措施如下:选准定位,寻求适合本校的服务模式。地方高校要实现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同时实现本校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努力在经济发展服务实践活动探索并力争形成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并可供其他学校借鉴并进行推广的服务模式。每所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设计并最终形成符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服务模式 [5]。
【总结】: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地方高校服务产业升级能力提升问题进行了初探。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应该把握产业升级变化趋势,结合产业需求及时决策,不断开拓创新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提升服务产业升级的能力,还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通过实证研究以确定各构成要素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这将是本研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正义,吴鑫. 论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动态能力”建设,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22) :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