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东亚共荣圈”在东亚地区的破灭

2019-12-11 10:12姚小芹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5期
关键词:丰臣秀吉幕府琉球

姚小芹

摘 要:在西方国际关系理念没有冲击传统东亚国际关系之前,维持东亚秩序的主要依靠“封贡体系”观。位于东亚大陆边缘的日本与传统东亚秩序长期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并且试图挑战“封贡体系”。自唐朝至清朝,日本在向中国学习的同时,也对中国形成挑战。这正是“大东亚共荣圈”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明治维新后,特别是从1894年到1945年,日本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将日本建国伊始的“八纮一宇”精神发挥到极致,并成功置换了中国的“封贡体系”。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的同时也标志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失败。

关键词:日本;大东亚共荣圈;地区秩序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87

“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的亚太地区政治主张:通过政治与军事手段,统合东亚、东北亚、南亚、大洋洲等地区,建立日本领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联合体。1940年7月26日,日本召开内阁会议,出台“基本国策要纲”,其中提到要以“八纮一宇这一建国伊始的伟大精神”为基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40年 8月1日,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 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帝国设立的“生存圈”,即以东亚作为中心设立的势力范围。

“大东亚共荣圈”其建设的基本理念历史久远,源自于日本建国伊始的“八纮一宇”精神。它是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核心概念,是神武天皇东征西讨后,所立“大和朝廷”文书的主旨反映。它的本义是指:使天下与日本合为一家。日本历代政治家,都秉持这一思想。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伴随资本主义道路的建设,日本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使其国际地位跳跃式上升,直至20世纪40年代,其战争带来的结果达到了峰值。“大东亚共荣圈”政策已正式被确定为日本的基本国策。

1 古代中日战争和“大东亚共荣圈”战略雏形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既有和平往来也有战争厮杀。每次重要的战争都改变了双方的地位。在古代,中日双方较大规模的战争有两次。

第一次中日战争发生在公元663年的白江村之战。此战因朝鲜半岛事务而起。当时的朝鲜半岛,并没有统一,而是形成了高句丽、新罗、百济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方都想统一朝鲜半岛,但又势均力敌,不借助外力,根本無法消灭对方。公元660年,高句丽与百济再次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助,唐高宗派兵援助。10日之内,灭亡了百济,唐朝在百济设立了5个督府。

为了保住日本在朝鲜半岛势力,日本很快做出了出兵援助的决定。公元663年6月,日本天智天皇派将军毛野稚子等率军2.7万向新罗发起进攻。唐、新水军27日在白江口与日本水军相遇,唐朝大败日军。此战的结果,使日本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此后近一千多年,中日关系基本是友好的。

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以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为导火索。在丰臣秀吉掌权期间,基本结束了战国时代,统一了日本。丰臣秀吉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物, 1578年丰臣秀吉奉织田信长之命率兵讨伐播磨国时就曾说:“图朝鲜,窥中华,此乃臣之宿志。”他甚至想吞并中国,在1587年写给爱妾浅野氏的信里说道:“在我有生之年,势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丰臣秀吉虽说统一了日本,但是地方上的大名并非真心诚意臣服。为了巩固自己与各大名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缓和并转嫁国内矛盾,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认为这样可以让各大名真心臣服于他。

战争从1592年至1598年,持续了6年之久,最终以中朝联军胜利告终。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意图,是要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地区秩序。

这实际上是对日本建国伊始“八纮一宇精神”的恶意延续,也是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雏形。此后的吉田松阴、福泽谕吉、明治天皇、伊藤博文、近卫文磨等日本政治家及思想家的对外战略不同程度地受到丰臣秀吉的影响。

明朝抗倭援朝战争的结果,使中日关系又维持了近300年的和平时期。19世纪中叶,当西方殖民者侵略中日两国的时候,中日两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2 “大东亚共荣圈”战略在东亚地区的渗透

2.1 尊王攘夷与明治维新

德川幕府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但是这一状态在1853年被美国打破。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日本被迫在1854年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自此,日本放弃了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条约的签订,在日本掀起了轩然大波,全国上下对幕府产生了怨恨,认为幕府无能。特别是1858年日本与西方列强签订《安政条约》以后,危机感和民族感逐渐使日本民众认为要推翻幕府的统治,“尊王攘夷”的思想和舆论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

德川幕府陷入了统治危机,1867年10月,德川庆喜将政权归还天皇。至此,日本维持了700多年的幕府和朝廷的两级统治宣告结束。

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宣称“开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1868年,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敕令,对日本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向外扩张的时期。日本明治维新后,伴随综合国力的上升,再次激发了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野心,决心在东亚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地区秩序。

2.2 迈出第一步,吞并琉球

1871年在台湾南部牡丹社附近发生的琉球船难民被误杀事件,给日本吞并琉球提供了绝好的借口。当时中国经过鸦片战争后,国力虚空,内政不稳,这给日本提供了良好的侵略时机。1875年清朝同治皇帝病逝,光绪皇帝继位,日本利用清政府皇位交替之际,开始明目张胆地加速推行吞并琉球的行动。

日本于1875年派兵去琉球,责令琉球放弃对中国的朝贡,“为对中国朝贡而派遣使节及庆贺清帝即位等惯例,一概废止、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归设在厦门的日本领事管辖,琉球与中国今后之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1876年日本强行接管了琉球的司法权与警察权,琉球王国名存实亡。1879年日本政府下令废藩置县,对琉球实行吞并。

猜你喜欢
丰臣秀吉幕府琉球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THROUGHOUT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TO SEE JAPANESE’S WISDOM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丰臣秀吉升职记:从提鞋兵到CEO
丰臣秀吉升职记:从提鞋兵到CEO
丰臣秀吉的罪状木板
悲愤琉球
破译《琉球国书》碑
A Two-Ocean Mediterranean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