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质”之力,化“负”为“正”

2019-12-11 10:11孔玲玲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提质孔子精神

孔玲玲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每看到学生被书本占据了半壁江山的课桌、堆积如山的试卷、绞尽脑汁而最终一无所获后的唉声叹气,就扪心自问:我的课堂该如何避免成为学生的负担?如何让语文能扮演众多学科中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角色?至少也得为“提质减负”尽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减负;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12月,《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发布。从报告来看,中小学生非但没有减负,反而是负上加负,负中负,巨型负。“减负”蹭着今年“两会”的热点,又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到底该如何给学生减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提质减负”工作的落实添砖加瓦。

一、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篇课文表现了孔子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歌手翁素英早年歌曲《人在旅途》中唱道: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我想这用来诠释孔子的精神恰如其分。可是他的这份执着却未得到自上而下的理解与支持,处处碰壁,状若“丧家之犬”。面对周遭的冷嘲热讽,他依旧硬是要鸡蛋碰石头,一较高下。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普遍认为孔子是愚民,不会因时而化,是时代的落伍者。

见学生观点一边倒,我便援引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主人公格斯拉作为启发点。格斯拉有高超制靴技艺,最终却被饿死。当时我们也认为哥斯拉是一个顽固不化、不会审时度势、不善交际的生活在自己理想中的独行者。“理想能给不幸者以快乐”,所以对格斯拉自己而言,现实的穷困潦倒并不影响他痴迷于制靴的美梦,反而使他获得精神上的富有与满足。我想孔子也是如此,无论是当权者还是隐士对他投以怎样的傲慢与偏见,他始終秉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我想他们都深信:生命的精彩在于争取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

见学生若有所思,我便趁热打铁: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总会与戈壁、险滩相遇,文言文的佶屈聱牙,数学计算的晦涩难解,英语单词、句子的拗口难记等,日积月累,终会引爆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倘若孔子也为周遭林林总总所累,那么何来千古第一圣人?更不会有1989年世界诺贝尔得主齐集巴黎聚会时得出的惊人结论: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二、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陆游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叹“天机云锦用在我”,只因“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也可以是“百喙春和”“都来四条弦里”,和各个学科攀亲家关系。

从文学的角度:《知其不可而为之》展现的是孔子执着的精神美,这种精神影响了我们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践行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践行者。或也可理解为孔子为了自己所为的理想,丧失了理性。现实让你无容身之处,为什么就不能学荷蒉者那样秉持“深则厉,浅则揭”的处事态度,学学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洒脱旷达;学学长沮、桀溺从“避世之士”,而不从“避人之士”;使自己全身而退,享受自给自足的安宁生活。

从历史学角度:春秋战国,一个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战乱频发的年代。各诸侯国不满于现有的权势,纷纷笼络天下英才,进行除旧革新以期实现富国强兵,从而为称霸天下奠定坚实的物质和军事基础。而孔子的以德为政、以礼治国思想既不能使国家迅速致富,又不能增强国家军事实力,又加之主张恢复周礼,主张时光倒流,回到最初。这既是对当时各个诸侯称霸天下意图的无情嘲讽,加之孔子没有苏秦、张仪的“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辩才,使他的主张最终无法在这个战乱纷争的时代熠熠生辉。我认为若是一定要施行,则要求需在天下太平之后,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维稳之道,或许积微成著。

从政治学角度:《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这样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孔子知仁政、礼治不可实现,而坚持为之,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国家的稳定,但是在急功近利的春秋战国,统治阶级需要的是图谋国力和实力“大跃进”式的飞跃,不好“温水煮青蛙”,因而它既不能满足统治阶级物质上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统治阶级精神上的需求,孔子的治国思想不能满足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必然无法走上治国的正道。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更要课内课外相结合,正所谓理论知识要落地,要接地气。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在我看来更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使命感。这也是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孔子无论在其位还是不在其位,都积极为国、为社稷、为民谋其政,明知其不可为而坚持为之,这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现在某些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恰好相反。那些“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有的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有的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有的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领导干部应把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而孔子有能力,有动力,有担当,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能干会干善于干,但没有支持的当权者,所以不能实现政治上的“有担当,有作为”。

学生对此若有所思,我便趁机瞄准学生自身。作为学生,不是要求你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做多大事,立多大功,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及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样的小事,就是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尽力。走在我们不能回头的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我们要像孔子一样拥有一颗责任心,坚定目标和理想不放松。虽然这个过程中寻找和奋斗的目标会一次次错过在茫茫人世,甚至自己也会像落叶般飘飘落落而孤独无依。无论何时何地,请相信自己,只要你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提质减负”,可通过对一篇文本从内容上进行因时制宜的特殊化阅读、跨学科的扩散性阅读、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落地式悦读,实现文本的模块化、多元化地理解和品鉴,从而既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又能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提质减负”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提质减负”之路漫漫,需吾等继续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洪光.语文教学时恰当运用名言警句的作用[J].科学咨询旬刊,2011(9).

[3]许锡强.从“知其不可而为之”看孔子[J].中学生天地(C版),2010(3).

猜你喜欢
提质孔子精神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虎虎生威见精神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为城市提质而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拿出精神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