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四个基本素养

2019-12-11 10:10王萍徐日彤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基本素养新时代

王萍 徐日彤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处于一个完全崭新的历史地位。这表明,长期遭受苦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成熟和完善。也意味着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的发展阶段中面临着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新的时代方位上不断加强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等基本素养。

[关键词]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基本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1-0066-04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召开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的,它让我们知道了长期受苦受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的新时代也是继往开来的,它使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到来[1]。马克思主义将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魅力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不断发展、成熟、深化、完善。也意味着在全新的发展阶段将会有更加严峻的新挑战出现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必须在新的时代方位上不断加强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

一 理论自觉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理论自觉其实是从文化自觉那里衍生而来,是我们深刻反思某一理论或对于它有高度认同时呈现出来的,体现了人们对自我作为理论学习或研究主体存在的一种自觉自主认识。为了寻求对日常理论问题、教育现象的澄清与全面解释,通过一种独立思想精神和批判态度对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有意识地追问与反思,通常表现出的是一名人民教师的理论自觉性。教师理论自觉是在教育变革中能够以变革主体身份来参与变革,推进改革在实践层面真正展开的自觉行为,它是当前教师职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和客观要求,即传道者自己首先要认道、重道,才能明道、信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觉则应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什么”“怎么样”具有明确的认识和专业性了解,能够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其他理论的本质区别和独特使命,对其理论的指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对其理论功能边界和创新发展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加强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重视高校教育,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运用的同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程度是一个民族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方面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得到重视,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使命,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而努力奋斗。尤其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都面临诸多新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也迎来各种新课题,有信仰的人民会使得自己的国家充满力量,使自己的民族充满希望,复兴才会有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觉既是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时代所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断深化发展的内在原动力。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之初便是以生产实践、斗争实践、科学实践等时代现实为前提和基础,并始终以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高理想和价值目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则在实践上开启了这一理论旨归与中华民族近百年不屈不挠的革命、奋斗、创造相融合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逐渐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理论。毛主席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讲话中第一条就是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为这“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他还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3]通过实践我们了解到,只有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到我国具体国情、同步于我国时代发展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其焕发出的强大的力量。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将面临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课题,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需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掌握群众,成为强大物质力量,也是我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为价值旨归,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自觉、理论完善和理论创新的过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时刻紧随时代步伐,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理念;堅守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认同、充分肯定和责任担当;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自觉和发展创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不断增强时代意识与创新意识,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努力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这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基本职业特质,也是进入新时代要坚守的历史责任。

二理论自信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必备素质

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前提和基础,自觉自信是一种需要我们致力于其中的行动。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也就是我们一直以来要努力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未来我们党会努力拥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这既充分展示出我们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理论上更加先进、实践上更加坚定,也鲜明反映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在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四个自信”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各种社会力量不断前行、攻坚克难的思想保障,也是思政课教师们思想和教学的力量之源。

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是现实之塔。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并不仅是良好个人愿望或主观需求,而是以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为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逻辑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使得我们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终身。实际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170年的发展史,还是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奋斗史都是亿万民众在社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历史,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确立并逐渐增强的历史。正如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正确,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和斗争中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斗争所需要的。而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如果一个主义能够为这个国家解决他们面临的历史问题,那这个国家就会实行这个主义。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华民族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的命运和面貌彻底改变的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因为我们运用了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这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被开辟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被创造和发布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经过不懈努力发展和完善了,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就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历史和现实证明,能救中国的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发展中国的也只有社会主义。尤其是时代车轮驶至今日,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时代课题转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思想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基础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诸多问题进行全新理论阐述;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则与具体民族特殊发展形式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基础上,鉴于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特殊性,与其紧密结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一系列艰辛的理论探索;更是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最新理论成果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已经能够被证明,因为我们能够看到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也能够被充分证明,我们也用实际行动证实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可行的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优于其他的。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真正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于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及现实演进脉络要做到深刻领会、融會贯通,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在理论范式、研究内容、根本特性上具有相对于其他思想理论的比较优势,努力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的政治使命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这既是我们安身的根本、立命的基础,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现实所需。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我们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似懂非懂、似信非信,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色彩,盲目崇拜传播西方观念的错误意识。避免只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视为简单谋生方式和稳定职业,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可以学、可以说,但不必去懂、去信的功利心态。才能从理论上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从思想上每时每刻对共产主义有着崇高的理想以及对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才能在内心深处真正充溢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和对思政课教学的热爱。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他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是被誉为“行走的马列字典”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87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陈先达先生的誓言,也是其一生“姓马”“信马”的真实写照。胸怀天下、智慧渊博、信仰坚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堪称时代楷模。

三 理论研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思想上的坚信;信念上的坚持,源于理论上的澄明。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4]这表明,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和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权还有赖于理论本身的彻底性和创新性。作为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实的传播者,高校思政课教师更要自觉地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懂真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只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之后,才能在不断地发现和创造中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谛,才能更好识别和认清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源于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批判学说,马克思主义不仅在批判地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和充实自己,并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从而成为动态的开放体系,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系列经典著作中学习其基本理论,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水源头,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过的。如果真的想要理解马克思主义,从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并运用的话,首先必须要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全方位剖析,也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要很好地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甚至是再学习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并且是尤为重要的事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尤其是现阶段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只有静下心来认认真真阅读经典著作,才能增强知识底蕴,提升理论修养,树立理想信念,做好教学工作。对于新时代高校理论工作者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研究需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就是实事求是,这也是我们党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时代精神是引领这个时代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时代精神中最珍贵的,是精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始终就是坚定不移的,任何情况下都要贯彻下去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理清我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然后将这一理论应用其中。[6]习总书记告诉我们: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按照六个时间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世今生”。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普遍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轨迹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不断自觉完善的过程,也是使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一步步走向成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更是将马克思的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推进到全新历史阶段,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契机。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天接地”的学科特质,注意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统一、文本范畴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我们的理论研究才会既有厚度又有风度;我们的教学内容才会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其次,思想性与政治性相结合原则。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使其拥有着高于常态的顽强的生命力。列宁也曾提到过,马克思主义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吸引力,世界各国学者都争相了解和学习,就是因为它把自身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结合,而且这种结合绝非偶然,不是因为创始人自身的条件和品格,是将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融入了理论本身,并且不可分割。[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决定了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需兼顾“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双重特点。在新的时代境遇下如何在教学宣传中既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独特意蕴和学术内涵,又适时生动地表现其实践的革命本性和鲜明的政治立场无疑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最后,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真理与价值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真理具有优先性和根本性是因为它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自身,它的实现往往把价值作为主导方向;而价值必须以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就是说真理是价值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坚持其真理性也就是要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必然性和体系的科学性;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发展规律;认识和研究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持其价值性则是注重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归和最高理想;认识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奋斗目标;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初心和民本情怀。将二者相互融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才会真正实现社会与人类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和现实要求相统一。

四 理论宣传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使命

理论来自实践,最终还要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所以理论自觉、自信和研究要为理论宣传和教育教学工作而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肩负着时代重任。我们身负重任,要为人民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就要确认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向,要了解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使二者紧密结合。在2017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强调: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根本的途径,传道授业解惑,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轻松姿态是绝不可以的,消极的反对派更是要消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同时把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秉承和坚持的,这样才能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并进入到全新的局面。

以人為本、以德为先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宣传的根本出发点,它决定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所谓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宣传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就是说发展人是一切的首要条件,尊重人是必须遵循的准则,要通过依靠人这条途径,最终做到为了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其实质是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主体需求,激发学生主体创造,学生既是权利主体也是行为主体,既是生命主体,也是发展主体。最好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影响,不是试图去左右和支配他们;同时也是用行动去感染他们和对他们的思想进行解放,而不是去教训学生和控制学生的行为。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维护学生人格尊严,熟悉学生心理基础上,耐心用心地与学生平等对话,在潜移默化中使之亲其师、信其道。所谓德智体美,以德为先,则是指思政课教师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履行职业道德,培养高尚品德,树立良好师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是师者的灵魂,是教师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师德本身就是对学生最直接、最震撼、最有意义的教育。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传道授业解惑,育,以高尚的师德培养更多学生,作为教师,要做到“守师德,正学德”,以德治学、德艺双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样才能提升教育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形象,努力使更多创新型人才出现在我们国家,为我国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打下最坚实的基础。首先,按时代要求,丰富师德的内涵,提升师德的境界,使师德得以与时俱进。其次,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将师德的外延拓展,落到实处。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需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素养,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不忘初心和使命,用精神力量去武装我们自己;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自身或他人教育过程、教育体验的观察、反思与积累,不断进行理论自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实践性知识的内容与表达;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强大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育人观念等综合素质,如此才能以雄厚的知识底蕴和师者人格魅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提升教学效果,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一定意义上,时代可视为时期,但又不能简单等同起来,一般来说,时代的概念更高、更大,比时期更长久,比时期更重要。至于“新时代”,这个词汇不是今天才有的,我们探讨的“新时代”是从我们中国历史的视角、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一定要以我国的实际为基础,实事求是、科学准确。我国当代重中之重就是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想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坚定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拥有最坚定的理想信念、最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观念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任务和重点。新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苑芳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性飞跃[J].学习与探索,2017(11):7-13.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4.

[7]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3-84.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基本素养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探讨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教学要求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戏剧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