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敏
[提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会计行业不断与国际接轨,但由于国家间的法律环境差异和文化内涵差异,使得不同国家之间会计处理原则和使用方法也存在差異。在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既要保持中国特色,又要在技术上向国际靠拢。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国际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10日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逐步构建并完善了适合本国经济特点的会计体系,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会计的国际化问题。通过会计国际化,才能使各国的会计标准逐步趋同,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一、会计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
全球经济的协同发展正在各个国家上演,我国也不例外,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其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纵观会计的发展历程,各国采用的会计技术方法基本一致,其目的也相同,都是为了得到有用的数据和信息资料,这是促使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内在原因。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各国自身的具体情况并积极地参与到会计国际化进程中,正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会计国际化趋势必然要求国际化的统一标准,这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协调,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发达国家占据了话语权,各国考虑问题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从而导致在制定会计国际标准时偏向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会计国际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在会计国际化发展中,必须正视国情,不能盲目地全盘引入国际标准。在接轨过程中,既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借鉴各国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成功案例;同时,结合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到稳中求进,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冲突。对于绝大部分国家来说,采用国际化的会计标准还是国内化的会计标准是一个较难调和的问题。一般而言,国内化的会计标准,由于长期存在,肯定是比较适合本国国情的,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采用国内化的会计标准不易为发达国家接纳,其融入全球经济的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会拖该国经济发展的后腿。而目前国际化的会计标准,是各国经济实力博弈后达到的暂时平衡结果,其本质上是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碾压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体现。
在会计技术层面,各国采用的会计处理原则大体相当,处理流程基本相同,处理的方法也大同小异,在许多经济业务的处理上,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相互变通,但具体到某一类或某一项经济业务时,因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不同,可能导致最终披露的会计信息在不同国家间产生较大差异,这不仅降低信息使用效率,也影响决策判断。因此,我国在制定会计标准时,应以国情为立足点,实事求是、循序推进,着力化解国际化标准与国内化标准的冲突,稳步推进国内会计标准向国际化接轨。
(二)国际市场与中国特色的冲突。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发达国家,其目的是规范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资本市场已经实现全球化,利率和汇率也已实现市场化,同时,对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比较全面,其市场监管水平较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高。国际化会计标准的采用能及时为他们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基础薄弱、体量巨大,加之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市场经济理念、人均GDP、市场监管水平、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这就决定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经济结构必将在我国长期存在,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还会经常出现,此时若贸然全盘引入国际会计标准,会导致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冲突,特别是在确认公允价值等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可能产生巨大变化,将直接影响管理决策和市场表现,从而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冲击。因此,在我国实施国际化会计标准将是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
(三)高标准与低水平的冲突。国际化会计标准的实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业务处理水平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以保证及时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业务处理能力都有待提高,许多从业人员仅会从事单一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于复杂的综合业务的处理一筹莫展,对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严谨性以及高质量的要求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学习能力方面,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安于现状,缺乏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最终要用于管理决策,而我国具备熟练进行有效会计分析的较高层次会计人才又凤毛麟角,许多从业人员对于大量的会计信息,因为水平低下,无法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延误了管理决策。因此,我国应切实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以点带面,逐步化解会计国际标准与我国低水平从业人员这对矛盾。
三、解决建议
(一)加强会计国际化认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运用更加规范严格的国际化会计准则成为一种趋势,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上相互博弈的结果。我国已经高度认识到会计国际化的趋势,并加快了国内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步伐,从我国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到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咨询委员会会员,无不体现了我国对这一趋势的认同,展现出对国内会计标准向国际会计标准靠拢的决心,同时也说明我国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话语权在加强。但我国也应正视目前的国情和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等形式,在某些企业中进行试点,利用发达国家的会计资源,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二)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采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其由财政部制定并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几年后,我国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进一步体现了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并在参与过程中提出应充分考虑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提升了我国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话语权。
(三)充分维护本国利益。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一步提升,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率,为各国的经济交往扫除了障碍,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对于吸引外资有较大帮助。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全方位的遏制,而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阵痛,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只看到会计国际化的优势,还要注意由此而带来的对本国经济的冲击等负面影响,切不可盲目地全盘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要做好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会计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和谐共存的思想准备,以切实维护本国的利益。
(四)着力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首先,在学历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针对性,高职及以下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本科及以上应以学识教育为主,辅之以应用性的技能培养。同时,在教育中要增加会计国际化教学案例,与国际标准逐步接轨。其次,要加快高端会计人才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积极与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业务,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充当排头兵,充分发挥其“经济警察”的作用。最后,还应采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在职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使“终身学习”融入其整个职业生涯,及早掌握最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牢记相关财经法规,不断提升其执业水平。
(五)努力提高监管水平。会计准则再详尽,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一切都是枉然,近期,我国A股康美药业触目惊心的业绩造假,再一次敲响了加强监管的警钟。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与之相对应的监管监督机制必须及时跟上,而且在有些方面还必须走在准则的前面,以有效預防财务造假的行为。加强监管的首要任务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另外,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通过政府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在繁杂的会计信息中发现问题,揪出元凶。此外,对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加强监管,增加其违规成本,对于康美药业这类恣意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必须加大对相关企业和相关人员的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力度,起到震慑作用。通过这些方式,达到有效落实会计准则,及时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目的。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会计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将和谐共存,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我国将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稳步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成就。
主要参考文献:
[1]汪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的转型[J].财会学习,2018(12).
[2]于玉林.树立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会计新发展[J].商业会计,2016(17).
[3]李为华.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