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林
[提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到我国高职院校学习。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及生源国别的增多,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和学生管理问题日益增加,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也备受关注。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2日
一、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培养方式由单一到多样,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探索过程。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要求我国留学生教育成为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桥梁,以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支持和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我国招收和培养留学生的院校数量在2018年首次突破1,000所,共计达到1,004所,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也高达49.2万余人次。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加之“一带一路”项目在沿线国家落地过程中对高新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增长,旨在培养高新技术职业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在近年来也抓住契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及职业教育走在前列的高职院校开始尝试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并与“走出去”政府项目及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的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然而,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了学生生源背景和文化的多元化,这给我国留学生教育,特别是国际化水平不高、管理经验尚待积累的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近期,S大学的“学伴”事件,F大学国际学生骑电动车违规抗法事件,B大学校内游泳馆对中外学生开放差异问题以及W学院调整中外学生宿舍等事件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争议。来华留学生在国内是否享有特殊待遇以及来华留学生究竟应当如何管理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二、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研究
(一)趋同化管理模式背景。趋同化管理是世界各国招收和培养留学生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制度。在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对于留学生管理也相对成熟,本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几乎不存在差别。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研究和推行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但由于很多高校的留学生教育事业起步较晚,而发展相对较快,趋同化管理在各个学校中的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趋同化管理模式出发点和原则。所谓趋同化管理,即参照本国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制定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来华留学生与本国留学生采取趋于相同的管理方式,一视同仁,不搞双重标准,既不优待留学生也不歧视留学生,让中外学生处于一个和谐共融的学习氛围中。
当然,趋同化管理也不是简单的毫无差别的相同管理,而是“同中有异“,即在充分尊重文化背景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接纳,创造多元的校园文化,让不同文化得到平等对待的机会。
(三)趋同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推行现状。近年来,在《留学中国》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对扩大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的指示感召下,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加入招收和培养留学生的队伍中。很多高职院校为抓住培养留学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以期迅速提升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便匆匆上马了留学生项目,在招生培养前,往往没有经过严密的可行性评估,不存在健全的管理体系全,培养方式也未通过反复论证。囿于其自身办学层次较低,学制较短,国际化程度相对较弱,招收和培养留学生事业起步较晚,教学和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在留学生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如为短期内迅速扩大留学生规模,放松录取门槛,降低教学要求等,这使得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水平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
三、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留学生入学门槛低、生源国基础教育薄弱给趋同化管理带来挑战。来华留学生教育是特殊市场经济体制下特殊服务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并尽力弥补其办学层次低的短板,以期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降低来华留学生的入学门槛。在教外[2018]50号《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印发实施前,高职院校留学生入学要求仅为高中毕业且高中成绩良好,很少有学校会对申请者入學前的汉语水平提出硬性要求。汉语“零基础”的学生在高职院校通常是接受的“1+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第一年集中的汉语教学结束后,进入后两年的专业学习,并在毕业前达到HSK4级要求。然而,HSK4级只要求学生掌握1,500个汉语词汇,远远不能满足与中国学生同堂上课的要求。此外,高职院校留学生生源国多为“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其基础教育本就相对落后,相当一部分留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呈现出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汉语水平低的缺点,因而与中国学生适用完全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毕业要求会造成绝大部分留学生难以顺利完成学业。
(二)留学生对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不适应。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留学生教学绝大多数采取中文授课。高职院校的教学虽注重在基础性知识教授的基础上配合技能与实践能力的锻炼,然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往往更倾向于学习语言类、商科类等对语言要求较高而对实操要求较低的专业,这就使得汉语水平本就不过关、基础知识也相对薄弱的留学生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在工学交替或实习阶段,上述专业的留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更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而难以找到适当的岗位。另外,高职院校教师们习惯于采取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留学生们往往只求努力听懂,听不懂时也无力当场提问,这无形中削减了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程度制约着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相比较而言,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化氛围欠缺,师资水平不足,国际交流经历及经验相对较少,导致双语课程较难开设。同时,高职院校涉及留学生教育、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双语交流的水平及能力也相对欠缺。在现行的情况下,从招生录取到正式入学后的教学与管理再到毕业审核等留学生相关事务,几乎都是由国际交流处或国际教育学院承担,这就导致留学生教学与管理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纳入到学校整体考虑的范畴,即使归口部门积极推动,也常常会发生因政策不适应或者不统一而无法解决的情况。
四、高职院校实施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入学条件、提高入学门槛,实现高职院校留学生事业提质增效。目前,随着《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及《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来华留学生事业正从数量式提升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设定留学生的入学门槛。针对使用汉语教学的专业,高职院校应当对入学前汉语水平尚未达到HSK4级的学生开展预科教育,有目的地招收一批高中毕业生进行“1+3”预科与专科连读模式。“宽进”的留学生教育不利于长远发展,学生入学后一旦遭遇挫折,往往会失去学习信心,半途而废,这不仅会影响到学校声誉,也影响到学校生源的稳定性。提高入学门槛,提升生源质量有利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中外学生适用趋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做真正小而精、小而美的留学生项目。
(二)携手“走出去”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当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是零散招生及与当地学校或教育机构合作的招生模式,这种模式随之带来了生源规模不稳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国际学生专业分散等不利于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问题。携手“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校企合作培养留学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携手,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标准,努力开发双语教学课程。学校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邀请部分企业骨干人才对留学生授课,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和具备企业所需基本技能的学生。
(三)提升学校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力争使中外学生在校内保持趋同的生活管理方式。高职院校应努力打造一批外语水平好、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留学生教学及管理群体。在尊重留学生的文化差异基础上,多与学生交流,并本着趋同化管理的原则,坚持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归口管理部门应携手校内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所在二级学院,形成分級负责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模式。此外,在尊重留学生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差异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努力在生活管理上实现中外学生的趋同化管理。
五、结语
加强对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对实现高职院校留学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既是提升留学生自身素质、学习能力关键,也是高职院校不断实现自身管理方式创新的核心,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的重要举措。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苏静.本科留学生“趋同管理”模式改革之我见[J].高校科研,2015.8.
[2]刘宁.对来华学历留学生实施“趋同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9.
[3]徐艳春,李文武,鲁玲.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