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拉阻”模型的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评价

2019-12-11 10:03郑道唐世斌严壮洧张文洪陈梅罗炼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模型

郑道 唐世斌 严壮洧 张文洪 陈梅 罗炼平

摘要:以南寧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为研究范围和对象,对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要素构成、产生机制进行分析,构建景观吸引力的“推拉阻”三力系统结构;在对景区进行全面踏查、局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先导性探索法等,从景源价值(拉力系统)、景观可达度(阻力系统)、景观感知度(推力系统)3个方面(准则层),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问卷得出各评价指标(因子)的相应权重,采用李克特量表的结构方式设计各评价指标(因子)的5级评分标准,制定景观吸引力评价的5级分级标准;依据各指标(因子)的属性、游人感知信息等,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景观吸引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水平较高,具有省际吸引力。最后,采从加强景区营销品牌建设、提高参与性互动景观空间建设、提高景区内部的交通可达性、提高景观空间的奇特度4个方面,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优化提升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景观吸引力评价;“推拉阻”模型;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0-0174-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0.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attraction of Qingxiushan scenic spot tourist area in Nanning based on “push-pull-resistance” model

ZHENG Dao1,TANG Shi-bin1,YAN Zhuang-wei1,2,ZHANG Wen-hong1,2,CHEN Mei1,2,LUO Lian-ping1,2

(1.Forestry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2.State-ownd Tianhongling Forest Farm of Cangwu County,Wuzhou 543005,Guangxi,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scenic spot of Qingxiushan scenic spot in Nanning as the research scope and object, the elements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the scenic attraction attrac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push-pull resistance” three-force system structure of landscape attraction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partial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scenic spo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pilot exploration method, etc., from the three aspects (the criterion layer) of scene source value (tension system), landscape accessibility (resistance system), landscape perception (thrust system),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landscape attraction of the scenic spots in Qingxiushan scenic spot. The corresponding weights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factor)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questionnaire, and the five-level scoring standard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factor) is designed by us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Likert scale, and the five-level grading standard for landscape attraction evaluation is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attributes of each index (factor) and tourist perception information, the single-index evaluation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landscape attractiveness of Qingxiushan scenic spo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scape attraction of Qingxiushan scenic spot in Nanning is relatively high and has provincial appeal. Fin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marketing brand building of scenic spots,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ipatory interactive landscape space,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scenic spot, and improving the uniqueness of the landscape space,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Qingxiushan scenic spot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attraction; “push-pull-resistance” model; Qingxiushan scenic spots tourist area

国内对于城郊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评价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直接对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评价的学术研究还不多,且对吸引力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乡村旅游景观、城市公园、休闲农业观光园等。也有一些学者探讨了城市公园可达性,基于优化公园可达性以提高公园绿地对游憩者的吸引[1];再就是涉及到游憩价值和适宜性[2]的评价方面。只有少数学者基于景观吸引力形成机制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如郑文俊[3]基于旅游者的视角,从乡村景观吸引力形成机制综合评价乡村景观的美景度、乡村性、友好度、可达性、感知度;韩岳[4]在对浙江旅游景观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3个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觀价值进行评价,结合景观可达度、景观感知度进行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乡村旅游吸引力的评价对于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构建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张文彬等[5]首次运用统计学上常用的模糊数学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对吸引力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实例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吸引力评价模型;吕君等[6]则深化了评价体系影响目标层吸引力的几个主要方面,从旅游质量、生态环境、所处区域区位及交通条件4方面建立模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最终得出评价地吸引力状况;陈端吕等[7]更是对影响森林景观吸引力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和定级,进一步深化了此领域的研究;田敏娟等[8]不仅评价了吸引力大小而且对游憩动机进行因子分析;丘萍[9]对吸引力评价指标权重确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确定了采取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模糊评价;许咏媚等[10]在前人的基础上先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再建立评价指标系统。从吸引力评价对象角度看,吸引力评价主要还是以旅游吸引力评价为主,也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进行的评价[11],还有少数是关于城市公园绿地游憩吸引力的评价[12,13]。

关于景观吸引力评价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吸引力评价的研究趋势,而关于指标选取、景观吸引力要素构成则在相关研究文献中少有提及,只有在对游憩者选择目的地的游憩动机进行系统研究中借助“推拉”理论来建立相关性因子。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推拉阻”模型,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为研究范围和对象,对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要素构成、产生机制进行分析,期望为评价指标(因子)的选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为景观吸引力评价模型的建立进行一些探索。

1  景观吸引力产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风景区自身景观异质优越性带来的视觉美学艺术感受和游憩者自身对景区游憩的心理动机,共同搭建出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从主客体要素的分析发现,风景区景观吸引力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以游憩者为主体的主观因素和令游憩者产生愉悦意识的客观景观环境,主客体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则有利于提高景观吸引力。风景区景观吸引力产生机制是主体游憩者对客观景观环境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双向、动态平衡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具有引导性,客体对主体有一定的刺激影响作用,两者间动态的良性互动是提高景观吸引力的关键;进而引导出客体对主体的景观拉力,主体对客体的需求推力,两者由客体条件影响产生可达阻力。

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研分析、建立“推拉阻”模型,构建景观吸引力的“推拉阻”三力系统结构见图1。由图1可知,风景区景观资源价值(景源价值)构成景观吸引力的拉力系统,风景区自身景观的自然美学价值、人文景观成为景观吸引力的核心拉力,景观环境质量也决定着风景区景观吸引力的强弱;景观的可达度构成景观吸引力的阻力系统,风景区的交通可达度、经济可达度成为景观吸引力的主要阻力,信息可达度也是景观吸引力的阻力之一;从游憩者角度而言,风景区景观感知度则构成景观吸引力的推力系统,游憩者的动机需求和感知需求成为景观吸引力的重要推力,动机需求和感知需求体现在游憩者的游前感知和游中、游后感知之中。

2  景观吸引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评价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

在对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全面踏查、局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先导性探索法等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探索研究。基于“推拉阻”模型,从景源价值(拉力系统)、景观可达度(阻力系统)、景观感知度(推力系统)3个方面(准则层),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评价体系,并通过30份专家咨询问卷得出各评价指标(因子)的相应权重(表1)。

2.2  评分标准与分级标准

2.2.1  评价指标(因子)评分标准  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的因子层中既有定量指标(因子)也有定性指标(因子),为了消除量纲不同所带来的不可比性,采用归一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便于比较各指标(因子)之间的吸引力强弱,采用李克特量表的结构方式设计出一个5级评分标准,5个等级由高至低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参考相关研究[3,4,12,13]和《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结合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指标(因子)的吸引力标度范围,最终制定出适用于本研究对象的评分标准(表2),依据此标准进行调查打分。

2.2.2  景观吸引力评价分级标准  为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风景区景观吸引力的强弱,结合专家意见,也采用李克特量表的结构方式制定景观吸引力评价分级标准,共分为5个等级,见表3。

2.3  评价指标(因子)属性与评分方法

2.3.1  评价指标(因子)属性  所有评价指标(因子),依据其属性可划分为定量因子和定性因子两类。可以用具体数字来量化的因子归属为定量因子;一般不能直接用数字来量化、需要采用好坏或其他文字来描述其特征,并通过制定的特征等级或分值而将其量化的因子,归属为定性因子。依此,确定出29个评价指标(因子)的属性(表4),其中定量因子13个,定性因子16个。

2.3.2  各指标(因子)评分方法确定  依据各指标(因子)属性、游人感知信息等,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评定;凡能依据实地调研所得的数据,按制定的评分标准评定其分值的指标(因子),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凡需依据调查问卷中游憩者反馈的信息,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再按制定的评分标准评定其分值的指标(因子),采用问卷调查法。29个评价指标(因子)中,采用单指标评价法评价的指标(因子)有12个,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的指标(因子)有17个(表4)。

3  景观吸引力综合评价

3.1  现场勘探与数据收集

为探究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调研重点内容放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资源现状及分类;第二,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可达度;第三,游憩者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景观感知度。具体的调研方法依据调查指标(因子)不同而确定。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调查对象包含了不同年龄、职业、收入等人群,且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对受访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访谈调查。研究小组从2018年9月到2019年4月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并发放318份游憩者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8份;通过Excel、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单指标评价法评价结果

单指标评价法对12个指标(因子)逐一评价结果如下。

1)多样性。对景区风景名胜资源进行分类,青秀山核心景区共有33处景点,依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 50298-2018),分属风景名胜资源中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两大类的生景、园景、建筑、胜迹、风物5个种类,占标准中8个种类的62.5%;33处景点中生景、园景、建筑、胜迹、风物类分别占比6.1%,36.3%、30.3%、21.2%、6.1%。此项为4分。

2)森林覆盖率。青秀山以南亚热带植物景观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86%。此项为5分。

3)奇特度。青秀山核心景区中最高海拔为285 m(凤凰岭),最低海拔为61.05 m。景区中部景观功能分区地势最高为高丘陵地貌,坡度较陡且多数属于急坡类型(图2)。此项为3分。

4)适游期。通过咨询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者和经营者得知,青秀山四季皆可观光游览,适游期超过298 d,且南宁市常年无明显极端气候,温度适宜。此项为5分。

5)空间距离。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GB/T 17775-2003)“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中对外部交通工具抵达景区便捷程度的评定标准。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北门到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的距离为30 km,距G75高速公路蒲庙出口6.8 km,距离南宁市火车东站6 km,距离南宁火车站8.5 km,总计51.3 km。此项为3分。

6)网络曝光率。以“青秀山”为关键词,通过百度搜索指数进行PC端和移动查询(图3)。2018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单日最高搜索1 024次,最低289次,平均454次。此项为1分。

7)营销方式。截至2019年3月,收集到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营销方式包括景区网站、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电视、报纸、旅行社、各大旅游网站推广等。此项为5分。

8)知名度。通过298份游憩者问卷调查可知,游憩者了解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人数为271人,被调查总人数为298,旅游区知晓率为91%。此项为5分。

9)美誉度。通过298份游憩者问卷调查可知,游憩者喜爱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人数为234人,了解人数为271人,旅游区美誉度为86%。此项为4分。

10)偏好度。通过298份游憩者问卷调查可知,游憩者偏好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人数为204人,被调查总人数为298人,旅游区偏好度为68%。此项为分4。

11)文物艺术。青秀山拥有以文化书院为主题的特色景点,该景点内收藏了许多国内外的书画艺术作品并且遗留两处市级保护文物,从明朝流传至今的关于青秀山的诗词歌赋大约有72篇,文物年代一般,历史文化价值较小,留存度较少。此项为2分。

12)外部交通。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城市交通核心地带。外部公共交通系统形成了以公交交通为主,旅游专线为辅的交通组织模式,且各线路大多数都是城市快速路或者城市主干道,城市地铁青秀山站对市内居民和市外旅游者都十分方便。此项为5分。

3.3  問卷调查法评价结果

17个指标(因子)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共发放318份游憩者问卷,收回308份,其中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7%。通过游憩者对指标(因子)的打分,结合专家权重计算,17个指标(因子)的得分见表5。

3.4  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单指标评价法和问卷调查法结果,通过Excel计算各指标得分,最终得出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得分为3.888 7分,介于[3.0~4.0)区间,表明景区具有省际吸引力(表6)。

4  结论与建议

从指标层各因子的关联系数雷达图(图4)可以看出,雷达图为八边形,指标层各因子的关联系数差距比较小,说明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在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相对比较均衡。图4反映出信息可达度相关系数<3,较低,意味着景区在市场营销方面不理想,降低了整个景区的景观吸引力。今后不仅需要提高景区的建设力度,还需要加强景区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景区的景观环境质量相关系数最高,说明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色宜人,环境质量较高,这可以成为景区今后营销的一个价值点。总体而言,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吸引力水平较高,具有省际吸引力。

猜你喜欢
模型
一种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本地化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p150Glued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表达及分布
函数模型及应用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AVB网络流量整形帧模型端到端延迟计算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