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箭腾飞铸华章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

2019-12-11 09:55薛意雯
上海工运 2019年11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中国航天型号

薛意雯

2015年9月20日上午7点01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第一个“新生儿”——“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强劲的发动机轰鸣声中一飞冲天,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伴随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大幕的正式开启,中国航天再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2008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明确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组织开展新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长征六号”的研制由此拉开序幕。万事开头难,研制团队充分利用手头的各类资料和以往参与研发的经验,边干边钻研,设计了多种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终于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火箭优化方案,解决了运载能力、测发流程、整体起竖可行性、火箭可控性、新型结构方案等几大难题,总体技术指标满足了立项要求,在2009年正式获得批复立项。型号研制之初,“长征六号”火箭采用了诸多新技术,由于没有现役型号的研制经验,任务极为艰巨。接近7年的漫漫研制攻关之路,记录的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从无到有、不断跨越的不凡历程。

“长征六号”突破了我国目前运载火箭的“运力下限”,减少了“大马拉小车”的浪费,使我国现有运载火箭型谱更加优化,能更好地满足多元化航天器的发射需求,填补了发射微小卫星火箭的空白,将运载火箭的“运力下限”成功延伸至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1吨,其倡导的“经济、实用”的发射原则,能更好地满足国际上日渐兴起的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同时彰显了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自信与求实。

《老子》中有云:合抱之木,生于秋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它启示人们:伟大的功业,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一群追梦者,白手起家,造中国新箭;他们是一群创业者,在事业发展顺风顺水之时,毅然肩负起探索未知领域的重任。对于研制团队而言,能从事一个全新型号的研制是每一个火箭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两总”系统是一支研制队伍的灵魂,他们不仅是技术带头人,也是队伍的“定海神针”。“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张卫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型号研制遇到挫折时,他总拿这句话来鼓励大家。周恒保和林倩倩,是“长征六号”火箭试验队里唯一的一对夫妻。2009年7月23日,两人一起加入航天大家庭,同一天入职的缘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并在2010年结婚。一入职,周恒保就参与到“长征六号”火箭电气系统的研制中。2011年,在历经“长二丁”火箭、“长四乙”火箭的磨练以后,林倩倩也成为“长征六号”火箭测量测控系统研制队伍中的一员。夫妻俩同在一个型号,共同见证了“长征六号”火箭的成长,也增加了对彼此工作的理解,成为一大美谈。

习近平总书记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造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强国”四个字,力有千钧,如同著名天文学家伽利略所说,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中国航天迈出的每一小步,背后都是数以万计科研人员无数个日夜的心血。一代代航天人,擎起梦想的火把,用青春与汗水、拼搏与不屈,照耀追梦的旅途,用光阴与梦想绘就气势恢宏的航天画卷,用历久弥新的航天精神给浩瀚太空镀上鲜艳的中国底色,照亮了中国人渴望民族崛起的双眸。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中国航天型号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