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建设助力百年名校内涵持续发展
——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综述

2019-12-11 08:47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22期
关键词:校园学科数字

代 楠

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原成都市第十三中学)始创于1908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建校百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两院院士朱清时、陈霖、邱蔚六、经济学家吴敬琏、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陈志让等一大批科学家。学校以“民主科学,人文创新”为办学理念,狠抓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多途径实施“立足现实,创新应用”的工作策略。学校在强化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功能,拓展课内外活动,给师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充分借力数字校园建设为这所百年名校内涵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如图1所示。

图1 成都华西中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

一、建设高标准基础支撑环境 助办学品质提升

1.基础硬件条件确保学校常态运转

学校校园有线网络端口千兆到桌面,无线网络覆盖学校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实现双网集中身份实名认证。根据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要求,修订了学校网络管理安全预案,确保网络安全高速运行,校园基础硬件系统如图2所示。

学校共有93套教室多媒体授课系统,覆盖全部教室与学科功能室。移动性数字化学习平板电脑400台,覆盖8个常态班级。2个超清录播室和2个高清自动录播室全天候服务于全校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市区两级视频会议的需求设置了远程会议系统,同时也用于与集团联盟学校远程沟通、教研帮扶等工作。

学校校园电视台曾获四川省“优秀校园电视台”的称号,随着数字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学校于2016年升级了电视台“蓝箱数字摄影棚”及非编专用设备,可制作高品质的教育教学电视节目。两套校园广播系统同时使用,满足校内工作的不同需要。广播系统对教学区分楼层控制,办公区、生活区单独控制,分区科学合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天中午固定时间播出广播节目,深受学生喜爱。

图2 校园基础硬件系统

学校有覆盖全校重点区域的校园安防系统(如图3所示),有专用监控室,监控室规章制度和管理日志健全,并按照各级安全部门要求进行了数据留存,可实现通过手机端远程移动访问查看和控制学校数字监控设备。同时,学校利用学校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数字化手段以及校园室内外三块LED彩色大屏、电子图书库的阅读机以及72套数字班牌系统,用于校务班务公开和文化宣传,全覆盖所有教室和重要功能室,为未来学校打造全域数字校园文化和高中新课改下选课走班提供保障。

图3 校园安防系统

2.自主软件开发确保学校高效管理

学校与企业合作构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应用系统,根据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学校和企业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和数据安全与保密协议。作为成都地区的亮点学校,在平台应用开发和使用上均深度参与研发和试用,学校与企业一起合作开发了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电子巡课系统”“后勤报修系统”等新应用,并在成都地区大规模使用。

图4 手机电子巡课系统

按照市区两级统一部署,学校科学规范使用政务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籍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智慧云人人通”App的管理模块,实现教务巡课、后勤报修、成绩管理等移动管理功能,开展业务数据分析工作,同时提供科学精确的数据全景图,手机电子巡课系统如图4所示。所有管理应用均可进行移动智能化管理,覆盖班级文化、课程管理、选修课管理、成绩分析,服务于校务、德育、教务、后勤等多个部门。

学校从2016年9月起开展智慧课堂试点,并利用区域教育应用云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学校教师积极使用该平台进行优质资源的共享。从学校先期集中100台平板电脑,投放到初中2015级数学组,用一个备课组带动一个年级的试点应用,截至目前,已在初中各年级全面展开学科试点,进行常态化使用,教学效果明显(如图5所示)。

图5 智慧课堂试点

3.政府全力支持确保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在成华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技术支持与指导,高中与大学紧密合作,创建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基础创新实验室已经于201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图6所示为基础创新空间案例。

图6 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基础创新空间

依托高校师资,学校设立了创新实验室三大基础课程,其中的艺术设计课程一直是学校艺术组常开设的选修活动课,深受学生喜爱。2017年9月起,电子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开设的与高校先修课程对接的机器学习基础算法课程已经在高一年级开设,固定学员、固定授课时间和地点,邀请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或在读博士研究生等前来授课。图7所示为创新实验室图景。

图7 创新实验室图景

二、融合高质量信息技术应用 助师生能力提升

1.以教师信息化素养为培养核心 促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有关于互联网及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相关规定,如《华西中学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成都华西中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成都华西中学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成都华西中学信息化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成都华西中学教师办公用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成都华西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要求》《成都华西中学“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管理规范科学。学科教师均能在学科IT主管的带领下掌握相关学科教学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技能。

通过长年的培训和学习,学校全体教师均能掌握加工、制作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学科IT主管还在各自学科进行了学科教学软件的推广,大大提升了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能力,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以学生信息化素养为培养目标 促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处制订了《华西中学学生健康上网公约》,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同时开展了大量关于互联网行为方面的班会活动,倡导学生健康上网,遵循各类ICT场所交流规范。在高中学生自主选择年度研究性学习题目时,部分学生主动选择《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及对青少年的影响》等研究性学习专题进行研究,主动正确认识网络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和文明使用网络用语。新时期的学生,在使用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教师的平均能力,对相关技能掌握熟练。

学校确保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初中学生主要学习了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高中学生为了提升信息素养,主要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和网络技术应用。学生均能认真系统地学习各学科软件,积极主动地利用教学和学习工具软件获取信息和展开学科学习(如图8所示)。

图8 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学科学习

对于学校初中年级智慧课堂试点班级的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参与学习课程已经是常态,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学科教学软件非常熟悉。后续阶段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将信息条件下新的学习方式优化和推广。

3.以课题研究及成果为抓手 促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相关课题并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项:《基于交互白板的英语学科学生学习策略研究》获中央电教馆课题组一等奖;《电子交互白板下的混合式学习学科学习策略研究》获中央电教馆课题组二等奖;《网络环境下语数外学科学习策略研究》获省教育厅电化教育课题成果三等奖;《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COP项目》助力学校获“中央电教馆优秀实验学校”称号;《新课标条件下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获市教科院市级一等奖;《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校获“市教科院市级优秀实验学校”称号;市教科院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省教育厅课题《基于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的理科创新实验平台和校本教材建设研究》两大信息化专项课题研究正在实施。

学校以课题研究及成果为抓手,有力促进了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全国、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信息技术类比赛。优秀学生也积极参与全国、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类竞赛活动并获得大量奖项。近三年来,每年学校师生均有省市级信息化项目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

三、构建高品质数字教育资源 助教学质量提升

1.内外结合 构建数字资源建设应用体系

学校购买了“学科网”的高端用户服务权限,无限使用学科网丰富的优质资源,可以不受限制地利用学科网中丰富的资源快速准确规范地组卷,给学校教师常态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另外,学校充分利用成华区教育应用云平台,在平台上共享学科优质资源,利用平台实施网络协作教研。在平台上,学校的资源与全区其他学校互联互通,可实现资源共享(如图9所示)。

图9 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

2.勇于探索 拓展远程优质资源实施教学

学校网络实验班的学生能够运用北京四中网校资源在课前进行高效预习、课后实时地进行查漏补缺。课前,学生可以运用“知识导学”栏目进行针对性地预习,学习基础知识,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对课堂内容的提炼、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同时,学校通过远程网络共享的方式,向集团学校提供直录播节目单、学校优质录播课开展远程教学研究活动,实现资源辐射。

3.积极参与 借力资源学习平台同侪互助

学校教师除了通过区域教育应用云平台建设学校的资源学习和管理平台外,学校教师还主动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学习、交流。借力各类学习平台同侪互助,共同提升(如图10所示)。

图10 师生交流微信群

四、制订高效率发展保障机制 助校园管理提升

1.顶层设计 组建数字校园组织机构

按照学校数字化校园推进工作整体部署,学校于2016年5月完善了学校信息化组织机构(如图11所示),设立了由校领导和各处室主任构成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领导机构。为确保学校数字校园应用工作推进,由教务处主任出任学校IT主管(即信息中心主任),定位为学校中层干部。

同时,为了更好地将信息化建设和推进工作深入每个处室和每个学科组,有效地开展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创新性地组建了以各行政处室副主任为信息化负责人,各教研组学科IT主管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推进团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为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做好保障。

图11 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机构设置

2.着力应用 重视数字校园团队建设

学校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整体规划下,组建了包含20人的信息化推进小组:14位学科IT主管、4位处室副主任、1位信息技术负责人、1位联系人。推进小组每个月定期以沙龙的形式召开研讨活动,提出各处室各学科的信息化需求,共同分享学科教学软件,将信息化工作推广到学科组和各处室。学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为学校信息化推进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校长长期以来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时强调信息化技术为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要求全校师生积极学习、不断进取。在各个场合给教师提出大胆尝试教学目的、内容、对象与信息技术设备功能之间融合的建议。近年来,校长分别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论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活动”“第75届全国教育技术装备校长论坛”等国内重要信息化会议上就相关问题作主题发言(如图12所示)。

图12 校长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活动”会议上作主题发言

3.明确目标 拟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

学校于2015年5月制订了《成都华西中学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同年9月制订了《成都华西中学数字校园建设三年规划》。严格参照《成都市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建设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数字校园基础环境,并积极研发使用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系统应用,通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在校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师科研、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4.落实责任 优化数字校园考核机制

学校从学校特色发展出发,从学校内需出发,协同企业完成了“电子巡课系统”的开发。根据多方调查和征求意见,学校将“信息化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常态巡课的一个加分项目列入了考核指标中,为教师上课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如图13所示)。巡课系统投入使用后,教师对信息化应用的重视程度提高,通过长时间的引导,对学校整体信息化推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图13 对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指标考核界面

同时,学校办公室也通过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由行政办公会拟定了学校教师关于信息化应用的奖励制度,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教师信息化应用奖励制度大大促进了学校信息化的推进。

5.确保经费 保障数字校园机制创新

学校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坚定自己的特色发展,围绕学校的品牌提升工程目标,由教育局整体规划确保可持续的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在确保骨干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市区级培训的同时,多次组织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走出去,到北京、上海、深圳、南京、佛山等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军地区参与研讨与学习。此外,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在服务外包和管理流程变革方面大胆探索和创新。从学校发展需要出发,寻求企业合作创新应用,为学校量身打造各类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平台,效果显著。

五、规划高起点特色发展项目 助学校内涵提升

1.高大合作 引领创新精英教育

为了落实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学基础教育融通,增强中学与大学的课程衔接、探索人才培养对接模式。在成都市教育局和成华区政府实施“振兴华西中学行动计划”和“成华区优质教育倍增工程”的政策引领下,在电子科技大学鼎力相助下,由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程洪教授领衔学校“基础创新实验室”指导专家团队,打造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基础创新空间。并充分利用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研究项目等资源,聚焦STEM课程领域,构建了基础类、准专业类、创客活动类和创新专业类共四类创新课程,优化了学校课程体系(如图14所示)。

图14 课程规划体系

目前学校在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基于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的高中理科创新实验平台及校本课程建设》的课题引领下,于2017年9月起开设三类基础通用课程:编程初步、算法初步、艺术设计。其中机器学习基础算法课程由电子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编写教材,专家团队导师直接参与教学,并与电子科技大学先修课程机器学习课程直接对接(如图15所示)。目前,学校在高校专家团队强有力的支持下,根据五个基础创新空间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美术、地理等学科教师中遴选19人组成五个基础创新空间教师团队,均配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以适应编程及创新实验活动的需要。

图15 创新课程的开设

在近年来各级科创活动中,涌现出20多名优秀创新人才,组成了创新社团进行培训,并在省市创新比赛中获奖。进入创新拔尖平台培养的优秀学生,学校还根据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要求,购买自主招生课程,积极组织创客活动,参加省市相关竞赛,指导撰写科技论文,开展实用型专利申请培训,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力求直通自招、打通出口。

2.创新应用 基于数据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发达国家流行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管理思想、理念、行为和方法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秉承“兼容并包,追求卓越”的思想,形成了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教学管理和教学目标定位的精准、过程的精细和结果的精致,学校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通过制度保障、任务驱动、团队执行力、科学的工作流程,实现学校教学工作高效、有序、优质发展,并逐步迸发出学校独特而富有生机的活力。

学校基于教育教学各方面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经过长时间摸索和实践,形成了适合学校教学水平发展的基于大数据的精细管理模式,从教学管理水平、教学工作效率、教学管理效益三个方面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提升工程。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管理过程,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创造性特质,提前考虑管理过程的细节和创造性操作程序,用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富有创意的管理程序规范每一位教育教学参与者的教育教学行为(如图16所示)。

图16 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提升工程

通过三项基于大数据学校教学提升工程的建设,学校已经逐步形成推动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实现全体教职工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配合默契、共同努力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

成都华西中学借力数字校园的创建和应用,实施学校教育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变革,积极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百年老校内涵持续发展。学校将积极践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探索新时期智慧教育实践,持续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智慧教育校园,加快推动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从“融合应用”的1.0时代向“创新发展”的2.0时代迈进。

猜你喜欢
校园学科数字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答数字
“超学科”来啦
校园的早晨
数字看G20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