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岭 周思光
关键词教育培训 精品课程 检察微课
近年来,蓟州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精品课程、检察微课教学的打造和推广工作,紧紧围绕区情实际,推出了多个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检察业务精品教学课程和检察微课,在新入职干警快速熟悉科室业务,培育培养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今后这项工作也是蓟州区院提高自身建设水平的重点内容和努力方向。
(一)传播共享度高
精品课程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的检察业务电子课程通过特定平台进行传播,供干警们学习,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此举真正意义上打破了现有教育教学质量受制于教学资源不足的瓶颈,各院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学、教、研相长,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习时间灵活
精品课程和“检察微课”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培训讲座,对于时间节点的要求不高,学员可以不再拘泥于面对面授课的枯燥学习形式,能够充分利用工作、生活中的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充电。学习时间变得更加可控,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也得以进一步提高。由于学习时间更加灵活,也保障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知识要点的吸收和转化率也会有所提升。
(三)形式内容新颖
“检察微课”的核心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的教学视频,其呈现方式主要是“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它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内容新颖、形式多变的新型教学资源。学员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景中,更易于实现知识的学习、记忆和理解,从而迅速提升能力水平。
(一)教学队伍综合素质不强
精品课程和“检察微课”开发的主体往往是基层检察官,因此,对于干警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等要求较高,无论是业务新手还是检察老兵,往往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近年来新招录的检察官多为高学历人才,虽然具备较为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入职时间短,侦查能力和办案水平还有所欠缺。而另一方面,办案经验丰富的老兵,由于历史原因,其文化水平、专业化能力已经越发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需要,空有一身本领,却不能通过授课、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全院上下提笔能写、张嘴会说、遇案能办的业务尖兵属实难寻。
(二)教学内容质量不高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精品课程和“检察微课”的生命线和主旋律,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课程的实际效果。深度上讲,我们的教学课程还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没有站在检察工作全局的高度,对于案件的侦查、审理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和总结,尚不具备较强推广价值。广度上讲,因为检察业务的专业性,我们的精品课程多为业务方面,人事行政、纪检监察、公文写作等方面涉及较少,受众面较小,容易出现同类情况反复研究的问题,既耗费了人力、物力,又没有达到帮助年轻干警全面提高、快速成长成才的预期效果。
(三)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精品课程和“检察微课”的开发,更应注重的是与时俱进、因材施教,要采取更加丰富多彩、事例生动的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而授课检察官并非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有时虽然有着较好的办案思路和想法,但往往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只能通过大众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讲学,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蓟州区院近年来推出的精品课程,多为单一的讲述性授课,还停留在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的阶段,缺乏新鲜感和互动性,以致于学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实效。
(四)教学效果重视不够
精品课程和“检察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更多的是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帮助干警打开头脑上的“津门”、开阔视野思路、丰富办案经验、提升业务水平。而我们现在的课程多是教师讲了、学员看了,内容可能确实很精彩,专业性也很强,但对于干警是不是易于理解、能不能直接应用于实践,缺乏持续性的跟踪问效。同时,教学效果也缺乏系统的、量化的评判机制,不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致于教学模式不能及时得到改善,授课水平未能显著提高。
(一)进一步提高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强授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化素养。适时开展检察综合业务知识测试、法律文书制作、案件审查与答辩等实战演练,举办析案学法、干警讲坛、辩论赛、演讲赛等各类岗位练兵评比竞赛活动,激励干警带头学、带头讲、带头练,实现干警的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在夯实理论功底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说、写、做能力,为精品课程和“检察微课”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授课教师要在课程开发前,扎实做好摸底调研工作,根据检务工作实际需求和干警的兴趣点拟定授课提纲,尽可能围绕检察工作重心、检察业务难点、法学理论前沿問题来选择授课内容。要善于总结,站在检察工作全局的高度,对发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和升华,深挖核心本质,使之成为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推广价值的精品课程。要提倡和动员每名干警都能结合职能分工,积极投身和参与到课程的开发研究中来,宣传和推介部门和自身的好经验、好技巧、好做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三)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精品课程和“检察微课”开发要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件制作上立足于创新,尽可能采用情景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方式制作课件,在打造短而精、简而捷的教学视频上用心用力。在选题内容上,要创新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确保选题既有检察业务方面的,还有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综合管理方面的,同时,还要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大家喜闻乐见、关注度较高的时政、生活热点相结合,充分调动干警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渐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维度的课程评判机制
加强对精品课程和“检察”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估,改变由学员直接反馈的单一做法,建立分数量化、个性化反馈和跟踪问效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机制。一方面采用集体观摩、无记名调查问卷、座谈等多种手段,使教师的授课效果直观上得到评价反馈;另一方面强化学习成果的持续跟踪问效,对干警的专业化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所学知识是否能够吸收转化并付诸于实践做更深层次的调研。多措并举,同向发力,更为综合、客观地形成课程的评判结果,帮助教师教学成果不断取得新进展,精品课程和“检察微课”的教学质量不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