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尼施?卡普尔”的当代艺术旋风

2019-12-10 09:51卢娜
东方企业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美术馆红色艺术

卢娜

提起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人们总会想起他在世界各地留下令人深刻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例如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法国巴黎大皇宫的《利维坦》,以及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轨道》等。而今,这位当代西方艺术的代表人物的回顾性艺术展首航中国,以盛大的规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他正用他的红色,在中国掀起一场名为“卡普尔”的艺术旋风。

安尼施·卡普尔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并于上世纪70年代初搬到伦敦,他在画廊的展览以及公共雕塑使他跻身当今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家之列,而他也无疑是当代最多产、最直言不讳的藝术家之一。

在20世纪末叶西方艺术文化的变更趋势中,卡普尔的艺术以既具个性又兼公共性的观念和形态崭露头角,其缜密的思维、神秘的玄想和旷放的想象力交织在一起,使他的艺术迸发出超越过往程式、创造崭新感知的光彩,成为一种具有复合意涵和充沛能量的文化表征。他的创作植根于古印度哲学思想,将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与西方文化的现代象征结合起来,在材料媒介与文化隐喻之间、在自足形态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起独特的关联。他崇尚色彩是洗礼和信仰,空间是心智与灵魂,材料是精神的附体,使作品在物质与非物质、存在与超越、本质与外延这些二元复合的语言中激荡起神秘而强大的共振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成为“新英国雕塑”的代表艺术家,也获得过彰显西方创新探险精神的“透纳奖”,由于他的观念对应并反映了全球语境新的文化现实与文化心理征候,他的艺术更多走向世界,在跨文化的传播交流中形成广泛的影响。

艺术家的才能在于把复杂的意绪落实为单纯的视觉形态,又以单纯的视觉形态提示形而上的意涵。卡普尔在把握纯粹性和多义性的关联上是一位高手,他善于运用作品所置的空间,形成作品生成的现场,制造迷幻式的观感,使人获得沉浸式的感知。有些语言符号属于他的专利,例如运用富有生命起源象征的红色,体现“皆空”观念的粉末和犹如旋涡、深穴、黑洞般的“凹陷”。他最拿手的材料和形式莫过于不锈钢的装置巨构,这类作品极为纯粹,形态总有弧面,由此使得光洁的表面不仅是自身发亮的物体,还是周遭景观的载体,而折射和反射的景象构成一种种从“常象”变成“异象”的转换,制造出令人炫目的“镜象”。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当代建筑空间展览将呈现其作品的戏剧与表演性,聚焦卡普尔迄今为止艺术作品的重要四件。曾在2013年于柏林的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展出《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2013),将在美术馆大厅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观众。美术馆三层则将展出卡普尔在2015年法国凡尔赛宫个人展览首秀的创作《准备成为奇特单细胞个体的截面体》(2015)。而在这个作品旁的另一空间将呈现卡普尔曾于2017年在阿根廷纪念公园展出的工业景观作品《放逐》(2017),一辆形单影只的群青蓝挖掘机与数百吨的红色泥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美术馆四层,将是另一件巨型自动装置作品《我的红色家乡》(2003)。

除了这些大型装置作品外,卡普尔还将展出过去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重要公共项目作品的模型,包括《云门》(2004)、《轨道》(2010)、《南岸中心》(2001)、《地铁站,蒙特圣安杰洛,那不勒斯》(1999-2002) 以及今年十月将会在纽约展出的《伦纳德街模型》。

猜你喜欢
美术馆红色艺术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纸的艺术
美术馆
追忆红色浪漫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