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根
【摘 要】 错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错误,是因为没有深入知识的本质,这是学生认知能力最真实的反应。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以包容的态度面对,引导学生探寻错误的根源,灵动学生的思维,完善良好的认知结构,建构无限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误;学生
数学素有“科学的皇后”之称,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居于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致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经常被知识的表面现象所蒙骗,出现思维上的短板,形成错误。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谈“错”色变,有时搁置一旁,进行冷处理;有时批评、指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长期以往,必将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扭转传统的教学观、错误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放慢授课的脚步,引领学生剖析错误,探寻错误的根源,触及知识的本质。
一、预设“错误”,促进学生探究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会暴露出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运用,让学生拾级而上,更好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让学生充分暴露出错误,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更好地纠正头脑中的模糊认知,形成清晰的印象,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新课伊始,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向学生问道:“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长×宽。”学生脱口而出。教师将长方形框架轻轻一压,变成了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学生说:“用平行四边形的邻边相乘。”学生的认知出现了错误,教师没有立即指出,而是继续用力将平行四边形框架往下压,直到压扁为止。这时教师向学生问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算?”学生一时语塞,无从回答,因为他们意识到原先的想法是错误的。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问题驱动学生进入了新一轮的探索中……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故意让学生暴露出错误。在学生出现错误,教师没有简单化处理,让学生进行自省、顿悟,重新探寻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二、巧用“错误”,发散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也是不断生成的。在数学课堂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随机事件,这些随机事件中,学生有可能出现错误,但错误中也包含着一些闪光点。教师应睿智捕捉,灵活利用,使其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这样的资源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审视,将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进行放大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
在教学百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货车前2小时行了总路程的25%,照这样的速度,货车还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行完剩下的路程?大多数学生是这样列式计算的:480×25%=120(千米),120÷2=60(千米),480÷60=8(小时),8-2=6(小时)。可见,学生的解题思路很清晰:先求出货车的速度,再算出行驶全程需要的时间,然后算出行完剩下路程需要的时间。突然有学生举手说:“老师,可以这样算,1÷25%×2=8(小时)。”从结果上看,肯定是出错了,但解题思路中富有创新的成分。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将全部路程看成“1”,然后看“1”里面有几个“25%”,就可以算出行完全程所需要的時间。说到此,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8小时是行驶全程的时间,应该再减去已经用的2小时:1÷25%×2-2=6(小时)。
上述案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抱着“标准答案”不放,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因势利导,巧妙运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借助“错误”,促进学生反思
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想反思,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让学生会反思,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而引导学生对错误反思,就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有时单靠教师的示范难以得到纠正,要让他们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才会对知识掌握得透彻。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后,教师出示了这样的判断题:有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对吗?题目出示后,大多数学生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没有一语道破,而是让学生反思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学生通过反思,认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不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边长×4,而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尽管结果都是16,但是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周长是平面图形外围一周的长度之和,而面积是平面图形的大小。通过反思,学生找到了错因,所以这句话是不对的,真正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没有直接讲解,将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再认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避免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认识模糊问题,出现类似的错误,提升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性。
总之,学生所犯的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是认知能力不足的表现。因此,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地使用错误,使之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根源,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提升和发展,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靳汉杰.巧妙利用错误资源 强化数学解题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9(23):79-80.
[2]杨红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考试周刊,2019(57):106.
[3]孔令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华少年,2019(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