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互联网企业融资作为我国企业一项基本的运营形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棘手的问题,纵观企业融资,主要概括为是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包括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成本结构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等,而后者则归结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同时,互联网企业的融资还伴有不同形式的风险问题,这也是互联网企业融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正是由于融资风险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互联网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引言
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风险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这也充分的反映出了降低企业融资风险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始终伴随着企业融资的整个过程,而企业要享受实现真正的融资,企业管理者对于融资风险的管理认识不够深入,忽略了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或是采取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是因为无法充分的掌握企业融资的风险程度,认为企业在取得融资后的风险自然而然就会降低,恰恰是因为这种对于融资风险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不经意间就增加了企业融资管理的风险,本文就围绕以下几点做出阐述。
二、融资方式存在的风险
互联网企业初期规模一般较小,融资主要依赖于内部资金来实现。在市场变动的情况下,企业自身潜在的风险会使得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尤其是在以内源性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时,很难再扩大自身的规模,所以,无法应用规模的效益来有效的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只要企业规模超出预算时,流动资金也会极大程度上的引发严重的正常运转,这种情况会大大增加经营风险。对于直接融资而言,其优势在于资金的流动非常迅速,并且效率较高,受到法律的限制也相对较少。但是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劣势在于对于该企业的市场前景、筹资渠道与投资回报的要求过高,并且有时候还需要借贷双方面对面才能完成融资。而间接的融资方式是以金融中介机构作为媒介来进行融资的,这种融资方式可以有效的分散融资的风险,实现该公司的多元化负债。
三、融资结构存在的风险
互联网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在成本中占比最大,但是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虽然相较于其它途径所面临的风险小,但是管理者也不能忽视这项风险的存在。在我国,诸多民营互联网企业,其融资结构的风险主要以现金流量风险的形式存在,但是众多原因导致中小互联网企业能外部进行融资,而这种融资结构如果处于行业高速发展时期的时候,企业原有的现金流已经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当然,一些企业也会选择企业外部借款的形式来进行正常的经营和管理,而这种情况也会增加借款到期无法连本带利还款的财务风险。
四、融资渠道存在的风险
我国法律对于企业的融资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正是因为这些条例的约束使得众多的互联网企业无法从市场上获得一定数额的筹资,这也造成了该公司直接融资渠道的狭窄。这些互联网企业向银行贷款是唯一的途径,因为银行融资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公司融资的紧张局面,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增大了融资风险。
五、融资成本存在的风险
采用了财务杠杆原理进行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者也期望在财务杠杆的应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杠杆收益。然而实际上,财务杠杆只在企业的负债经营过程中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其原因在于,国家规定企业所得税要扣除相应的债务利息,而负债经营则在税额的庇护下实现了更好的发展,但是内源性融资的经营则相反,它无法充分的享受到这一待遇。而随着内源性融资所占互联网企业资本的比重越来越大时,所能享受的税额庇护的概率就逐渐减少,随即就会丧失掉负债经营的好处,从而降低了企业所得利润。所以相较于内源融资,债务融资的成本所占比重较小,而高的内源融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融资成本的不断增加。
六、结语
互联网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有效的缓解就业难的紧张局面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市场经济,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而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对于企业自身的对外融资也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风险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也充分的反映出了我国互联网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刻不容缓。而为了有效的推进企业的快速融资,并提升其管理的效率,只有解决其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充分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作者單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