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海(京族)
海,是一个容纳百川的蔚蓝色胸怀。
在中国西部最西端的海上,有三个总面积只有20.8平方公里的海岛——澫尾岛、巫头岛、山心岛,世称京族三岛,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京族的聚居地。
在海一方
碧波万顷的北部湾。
镜头回闪:1511年,夏,茫茫的北部湾海面,几艘从越南涂山半岛启航的渔船,因在海上追赶鱼群一直往北往北……突然间,天昏海暗,狂风呼啸,压在头顶的乌云像无数恶魔驱使的飞毯一样狂乱地飞驰而来并泼下暴雨,浪借风威汹涌,雨乘风势抽打……被风声雨声浪声撕碎的女人的惊呼孩子的哭喊,撕心裂肺……稳住舵稳住舵!让船随波逐流顺势滑行!脸色黑紫的渔家男人在心里呼喊着。那双粗壮的手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紧紧抓住舵把。他眼中噙着泪花,大汗淋漓,咸的海水咸的汗水咸的泪水,却怎么也蒙不住求生的眼睛。他咬牙切齿坚韧地坚持着坚持着……一天一夜,船与人,与风雨与海浪与黑暗抗争、抗争。面对茫茫的大海,他忍受着唇焦舌枯的干渴顽强拼搏……几艘远远地跟在后面的渔船失魂落魄地一会儿浪谷一会儿浪尖上滑行……狂风暴雨过后,滔天巨浪平稳之后,天亮了,天晴了,海平静了,几艘渔船像筋疲力尽的跋涉者似的陆陆续续地分别搁浅在三个人迹稀少的海岛沙滩上……沙滩阔长,金黄色的沙粒在阳光下闪烁耀目。这群改写闯海人宿命的闯海者,惊骇过后恐怖过后,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与欢欣,眼中噙着泪花,面朝不远处参天的树木和亚热带丛林,齐刷刷地下跪叩拜……陆岸,是闯海人最最安全的避风避雨之地。此时此地,对生存的渴求,成了他们最美好的愿望。
关于京族三岛,还有一个神话故事:
相传,京族三岛原先是一片汪洋大海。其东面不远处有一骑由北向西南逶迤延伸的白龙岭,岭上的大石洞里住着一条蜈蚣精,经常在其盘踞的这片海上兴风作浪。过往船只若要平安经过,必须留下“买路钱”——献一个活人给它饱餐一顿,否则就会掀起狂风巨浪,船翻人亡。玉皇大帝为了制止蜈蚣精祸害人,便派大力神夸娥氏下凡。他变成一个乞丐,背一个南瓜似的青铜圆球,随渔船出海,渔船到了白龙岭附近海面,蜈蚣精又故技重演,卷起千重浪。乞丐镇定地对满船惊慌失措的人们喊道:“莫惊莫慌,我来制服它。”说毕,扬手一抛,将青铜圆球扔进蜈蚣精迎着船扑来的血盆大口中。蜈蚣精将青铜圆球吞进肚子里的瞬间,青铜圆球变成火球,烧得蜈蚣精上蹿下跳,很快便软绵绵地跌落在退潮的沙滩上。乞丐立即现出原形,手握斩妖宝剑,飞身踩着浪尖追上去,将蜈蚣精砍成三大截,蜈蚣精的头部化为巫头岛,腰身化作山心岛,尾部化作澫尾岛。京族人为了纪念夸娥氏为民除害,在岛上为他建庙,尊称他为“镇妖大王”,每年大祭一次。
伟人马克思说过:“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梦!”
關于京族三岛的传说,虽然是岛上原住民相传的神话故事,但也被京族人所接受并代代相传,这反映出京族这个海洋民族祈祷逢凶化吉、疾恶如仇、知恩感恩的精神传承。
那一场风过后天晴后,三个海岛上,开始有用船倒扣成的小屋。这种船用竹篾编织而成,牛粪抹缝后再涂桐油,乌黑油亮,轻便坚韧。下海乘风破浪,上岸变房,可遮风挡雨。沙滩上开始有赤裸裸的儿童戏水扬沙拾螺捉虾。慢慢地便有三两间搭建在大树旁的草棚木屋。这一片海,开始有竹编的鱼箔,用竹子编织篱笆围捕鱼虾,有高跷的捕捞有拉大网的号子有围网的吆喝,有走网时飞跑的脚步踩飞的浪花,有嘚嘚的渔梆声有嘟嘟的螺号有忽明忽暗的渔火和彻夜不暗的虾灯……鸡啼犬吠,尖顶的葵叶帽和蓑衣,汗水和海水相融时发出的长叹短叹感叹慨叹;草棚木屋顶上冉冉升起的炊烟和新生婴儿天不怕地不怕海不怕的啼哭声从草棚木屋里传出,一同飘向沙滩飘向大海……一个误闯疆域的海洋民族的繁衍生息,奏响了与以往不同的命运交响曲,成为真实而多彩的传奇……养蚕织布,耕田种地,耕海闯海,敬祖拜神,用竹木建造三婆庙和哈亭,用簕竹筒制作乐器独弦琴,并借用汉字、仿照汉字创造出自己民族的文字——喃字。这个既神奇又神秘的海洋民族,以独特的耕耘大海的方式,以独特的歌舞、独特的音乐和乐器,向世人宣示他们的存在——用歌舞拜神,连乐器都是一根独弦的……1958年5月,根据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总理批准,这个从“海上飘来”的民族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三岛因此而得名。
直至此时,岛,依然是岛,虽然陆岸近在咫尺,但三个岛依然没有陆路与近邻的乡村相连。
耕海靠船靠艇靠竹排,与外界相通也是靠船靠艇靠竹排。浸着祖先骨血的方言与胎音被海水困阻,许多美好的希望与期盼被海水围困。由于闭塞,耕地稀少,京族三岛人的生活步履维艰。
“那时候呀,我们京族人自己种粮不够吃半年,要挑着咸鱼渡船过海,到几十公里外的那梭、那良、马路等乡镇山村或圩场去换木薯干番薯块或玉米,累了,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一会,喝几口山溪水解渴,饿了呢,就啃几口煮熟的咸鱼……”在山心村,满头白发的刘大娘感慨万端,话没说到一半便潸然泪下。唏嘘之声夹带着心酸。那个年代的过来人,谁会忘记那一段历史呢?
偏于一隅的一片不深不浅的海,就这样阻隔着这三个岛上的文明进程,岁岁花开,年年如此。
潮涨潮落,浪来浪往,闭塞、困阻,依然像驴走的磨道循环往复。
风来时雨来时,三个岛上的人们依然满怀对风雨飘摇的恐惧和期盼风平浪静用带泪的目光望陆兴叹……1965年,潭吉海堤建成,京族三岛上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与陆地相连的简易道路依堤而建,连通江平镇。同年秋天,榕树头围垦工程正式大动工。1969年4月1日,榕树头大堤合拢断流,1972年通车,京族三岛又增加一条与陆地血脉相连的通道,正式告别靠渡船与外界连通的历史。
俱往矣!
岛,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岛,但人们依然习惯称之为“京族三岛”。京族三岛所在的海,依然是中国最西部的海。这片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900多种鱼类200多种虾类,还有104种浮游植物,132种浮游动物,还有其他各类海洋生物1155种;这里,有几千亩被称为“海底森林”的红树林;还有蟹类、鸟类,还有……这许多许多,都是这个民族曾经的拥有,也是伴随这个民族历经沧桑的脚步一同走来并不断地繁衍,生生不息……
1979年,又是一个春天,春风浩荡春雨飘扬,中国大地处处充满一种全新的气息和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的号角随春雷响起,回荡在中国的大地上。
雁阵掠过京岛的上空。春潮涌动,浪拍天涯。
“20世纪八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党和人民政府从政策到物资上给予京族三岛更多更大的倾斜和扶持。扶持资金购买大机船发展远海捕捞,发展海水养殖等等。关于这一点,我的体会最深刻。我记得当时的国家民委领导来京族三岛考察时对我们少数民族工作干部说过这样语重心长的话,‘只能让越南人说中国的京族生活好,不能让中国的京族说越南的京族生活好,温暖和鼓舞过多少京族三岛人的心啊,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风雨无阻地奔忙于一线调研、扶贫解困的少数民族工作者,是多么鼓劲的话啊。”原防城各族自治县民委主任吴全华抚今追昔,感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是京族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是一个为少数民族工作不辞劳累的共产党员。在民委主任岗位上的十年间,他曾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988年)”和国家民委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999年)”以及多个自治区级的荣誉称号。
世上本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看看现今的京族三岛,真是换了人间呵!
西部的海,偏于一隅的京族三岛,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在海一方扬起乡村振兴的征帆……
京岛海边听渔声
海洋——生命的摇篮。
地球上一切生命皆来自海洋。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
京族,是一个海洋民族,并像呵护生命一样守护着这片海。
京族人,靠海吃海。然而,时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贫穷的阴霾依然在京族三岛上空漂游……
沉重的征帆一次次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却总也驶不出贫穷落后的一方海;然而苦难,依然挡不住这个海洋民族一次次的启航,一次次执着的前行……
穷则思变,这是中国人共有的祖训。变,就能不断地寻找机遇抓住机遇奋起直追!
改革开放的春雷声终于在南中国的天空轰鸣。千里雷声万里闪,京族三岛忽如一夜春风至。这一天,他们终于盼到了。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仿佛正在冉冉升起一颗火红火红的春阳,京族人踌躇满志地跨入靠海发展的新时代。海洋在京族人心目中的地位陡增——这片海,既有适宜于养殖的滩涂和咸水田,也有海鲜丰富的广阔渔场,还有得天独厚的中越边境贸易的航运通达……终于,帆船或摇橹推进的木船渐渐地换成了机船机排,除了向更远的海捕捞,京族人还发挥地利人和优势,以边境贸易的方式运货到对面的越南萬柱……一张张养殖鱼虾的海塘也在滩涂上开挖修筑……进入新世纪,京族人把加速发展海洋经济当作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8年冬至2019年初春,我一次次行走于京族三岛的海边,带着内心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且行且看,倾听夹带着浓重海腥味的渔声……
在京族三岛之一的山心村,三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苍绿的千亩红树林像一道绿色的屏风,将山心村簇拥着。被山心村人称为“沙虫海螺滩”的宽阔的海滩上空,海鸟成群结队地展翅。挖沙虫的挖泥虫的,耙螺的捕鱼捞虾的,在退潮的沙滩和浅海上与鸟“共舞”各尽所长各取所需。我穿行过人鸟共舞的沙滩,搭上渔民的机排往外海驶去……天高海阔,海风送爽。回望山心村。整个村子仿若一幅水彩画似的渐渐融入春天的阳光雨中,色彩斑斓十分耀眼……再面朝大海时,我的心蓦然震撼——绿绿的海面上,轻波细浪中,80余所渔箔组成的渔箔群壮观得让人叹为观止!这是京族人延续了几百年的捕捞工具。这种似网又不是网似笼又不是笼的渔具,远看形状如倒写的“人”字,近看则又更似倒写的“八”字,随水浮于海面,两边插着约五六百米长的竹木篱笆墙,喇叭口与退潮逆向定位,入口往里挂着的“箔漏”分三进。鱼或虾蟹进去就出不来了。不过,小的,可以从网眼钻出,重归大海。大的呢,就稳当当变成了京族人的人民币和一张张溢着收获喜悦的笑脸。一所渔箔,年产海鲜一万斤,换谁谁不笑呵!
陪我出海的山心村支书刘基记,用一种构思样的眼神和很有商业味的口气对我说:“目前,全村有28 户村民经营渔箔,是我们村的主要渔业收入之一。这片海,是我们京族人的专属渔场,说细点,其实就是我们山心村的专属渔场。渔箔场是最原始最传统最原生态的捕捞方式,这片海,是游客观看、参与这种古老渔家生产方式的正待开发的旅游处女海呵。这可是渔家人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哦。村两委正在谋划开发。”
傍晚时分,我在山心村探访该村的渔露(鲶汁)作坊。之所以选择傍晚这个时间点,是因为外出销售鱼露的作坊主人大都回来了。
我踏着整洁的村道,穿巷过户,在一间法式楼房前,我遇到刘阿婆,六十多岁模样。老人家从表情到语气,皆是京族人特有的热情爽朗。她张开门牙镶金的嘴呵呵地笑着说:“采访制作鲶汁,你找对人了。我老祖宗到我,已经三代人了,都是制作鲶汁的。我亲手制作鲶汁三十年啰。辛苦着哩。一年收购两万多斤鱼仔做原料,都是本村人的渔箔捕捞的,洗鱼抬鱼,入缸放盐,都是体力工呀,制作出来还要挑去卖。文文钱都是汗水换来的哦,做出来的成品,分一流(等)汁和二流(等)汁。一流汁送到江平街的批发部,二流汁送到饭店或小贩家里,都是通过手机联系,送货上门。早出晚归,辛苦呀,但有钱赚,劲头足着哩。”说完又呵呵地笑。
在一间两层楼房大门口,我与黄阿婆相遇。
黄阿婆年届八旬,15岁开始制作鲶汁,自产自销,一个人挑到江平、东兴、防城等地卖,也挑着早年丧夫的家从困苦中重获新生……现在,泥砖瓦房变成了楼房,一双儿女亦已成家立业。
“几年前自己没体力了,已经好多年不制作鲶汁了,但我很舍不得放弃哦,养大两个仔女,靠的就是这鲶汁,支撑这个家的,也是靠鲶汁哟。我与鲶汁,感情深着呢。现在准备将制作鲶汁的技术传给女儿。”黄阿婆分明带着难舍的依恋注视着已尘封多年的鲶汁作坊,眼里似有泪花在闪动。
已步入中年的刘秀珍,是村中制作鲶汁的大户,大家都称她为“鲶汁姐”。她制作鲶汁也有十多年了。她是靠这个产业发家致富的村民之一。她每年要从本村人手里购买原鱼料3万余斤。成品鲶汁的年营业额20余万元。问到利润,她也是呵呵地笑着答“够吃够穿生活无忧就是啰。”
一旁的村妇联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黄利婷帮刘秀珍回答得让人可以想象:“鲶汁姐靠经营鲶汁,现在有楼房有小汽车,赚不赚钱呵。这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呀。她是我们村的致富女能手呢。”
众人皆呵呵地笑……目前,山心村共有20多户村民办有鲶汁手工作坊,还有三个鲶汁制作专业合作社。这个以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的产品,已成为京族特色品牌并且通过网络、电商等渠道销往区内外。
山心村还有一个特色产品——沙虫干。沙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烟台、厦门、湛江、海口和广西沿海。沙虫喜欢生长在洁净的海滩。山心村,拥有几公里阔长的不受污染的沙滩,适宜沙虫的繁殖生长。沙虫可以生吃。翻洗干净的沙虫,“冰肌玉肤”,佐以醋、芥末、酱油、姜丝等,鲜脆爽口,纯纯的天然风味。鲜沙虫可以爆炒、煮汤、熬粥。干沙虫呢,可炸、炒,又脆又香又鲜,炖汤煲粥,都是上等佳品。纯净,是山心村沙虫的特色招牌,一年四季,供不应求。村民刘基官、刘杨思,各自开办一个沙虫干加工作坊,各自雇请二十余名本村人加工沙虫干、虾仁干,年营业额都在20万元左右。当然,山心村还有其他海产品,比如野生海虾,比如各类野生海鱼还有1000余亩的海水养殖……2018年,山心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2000元,还不包含外出经商收入部分!
“碧海洁滩,也是金滩银滩。我们这片海是富饶的。关键是如何耕耘。我回村当‘村官,是想将更多的现代化经营理念带回村里,比如电商和互联网销售,让传统的原生态海产品通过现代化商业渠道走出去,走向更广更远。乡村振兴,更需要文化需要知识需要智慧。“村官”确实不算什么官,但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智慧的班子,对一个村的综合发展作用大着呢。”刚过而立之年的刘业胜,大专毕业后做边贸生意。2011年从东兴城区回到山心村当村干。3年后入党,去年当选村委副主任。谈到当‘村官的初心,他的语气显得很激动也很有担当味道。
与巫头村委主任何玲相约在全长3公里的榕树头大堤巫头村段相握。我和这位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肩而立。一同抬眼展望堤内的连片对虾养殖基地。性格直爽的她语速很快,侃侃而谈:“我们村坚持‘渔商结合,养捕加工并举的经济发展思路,全面实施‘3331致富工程,即大体上以全村30%的劳动力发展捕捞,30%的劳力发展海水养殖,30%的劳力发展海产品加工,10%的劳力发展边境贸易。目前,全村共有130 户村民发展海水对虾养殖,养殖面积达3820亩。成品对虾平均亩产达714公斤,总产量34683万吨,产值约5620多万元。村里还有海蜇粗加工场45家,每年海蜇粗加工总产量约4200多吨,产值3360多万元。还有110户从事各类海产品加工的,收入也十分可观,还有捕捞收入,还有海滩涂的围网、耙螺、捞虾、捉蟹的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万多元。当然还不包括村民经商、搞旅游项目的收入啦。”
何玲还对我说,她这个村委主任当得辛苦但却当得自豪。作为一名“村官”,还有比望着村民经过勤劳将腰包一天一天撑大撑鼓起来更让人欣慰和自豪的吗?
海蜇捕捞和加工,是巫头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每年的阳春三月,海面多雾,捕捞海蜇的季节便降临了。
薄雾漫飘的海面上,一张张机排在海面上穿梭。长长的竹竿挑着张开大口的网兜,将一只只灰白色的似浮似飘似游的海蜇捞进舱里,几个小时后,满载而归的机排突突的轰鸣着靠泊村中的大小码头。早已等候的老板便将海蜇快速运进工厂的池子里加工腌制……几天后又将海蜇从池子里捞出,剥皮清洗,而后打包装车运销……
在巫头村采访,我认识了50 多岁的京族汉子张永权。皮肤是渔家人特有的紫红色。一双透射着精灵的眼睛总是眯缝着看人。海上风大,不管多大多圆的眼睛,在海上,看东西都只能眯缝着看,习惯成自然了。张永权18岁开始围网捕鱼。娶了个十万大山里的山妹子后,便购置机船、网具等,专业出海捕捞。夫妻俩一同出海捕捞,几十年如一日,十足的夫唱妇随。村民黄成彪用一种佩服的口气给我介绍张永权:“他成海里的精灵了,他出海几乎没有空船回来的,因为他凭几十年在海上搵食,练就了识天气判风速,再结合海水潮汐,判断几天内有哪种鱼类在那片海活动多,出海时便带足相应的网具,一捕一个准。他是十足的海佬,赚钱都是靠海,脱贫致富也是靠海。赚了多少钱,这个说不准,但东兴市区购置了商品房,村里也建有楼房,至于存款,银行才知道啦。”黄成彪说毕,哈哈地笑。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海佬大海走啰。开始出海晕船,风里雨里,担惊受怕啊。可是命是吃海的命,我这山妹子,很快便適应海爱上海,因为海里有生活的希望啊。”正在整理渔网的张永权的妻子,没有丝毫怕生,咯咯地笑着回答我。
一群赶小海的京妹京姐京婶正好路过,皆嘻嘻哈哈地笑说她有靓哥谈心变年轻了,可不要变心哦。她呢,便涨红了脸,扯起网一边抖着一边连连喊着不说了不说了……
赶小海,是巫头村民的“业余”。因为,他们利用退潮的时候,到沙滩到滩涂采蚝蛎、耙螺、挖沙虫挖泥虫等等,或自己食用或卖给游客和饭店,一天的收入也就百多元。若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样的收入也有吸引力,可现如今,只能算作小钱,吸引力极小。围网,也是在海滩上。潮涨前,将木桩或竹竿夯进沙泥里,固牢,按间距在海上汇合处围个几百平方米的大圈,再将网顺着木桩或竹竿摆设好,用泥沙埋好网脚,待潮水涨停时,摇着小艇或竹排拉起网纲挂在露出水面的木桩或竹竿顶上,那些随潮涨而至的鱼、虾、蟹各等,只顾畅游觅食,不知不觉间,那潮水说退便退,它们正欲随退潮回归大海,却一下子被网围住,凭怎么左冲右突,也无法穿网而去。守网待鱼的人们或蹲或站在沙岸和浅水处,看那潮水一刻一刻退去,待围网的沙滩裸露时,那鱼那虾那蟹,便蹦蹦跳跳成为人们欢欢欣欣的收获……
“若是有游客包一趟围网,只需三千元,网内的所有鱼虾蟹全由游客自己抓自己捉自己捞,一趟围网,多时有万余元的海鲜,吃不完的可拿回去,少时,也有百十斤,足够二三十人一顿海鲜宴。这得看运气,跟赌博一样啦。关键是体验,关键是乐趣啰。”村民李昌正在准备围网材料,他很神秘地朝我眨巴着眼睛朝我笑着说。
对啊,关键是体验,关键是乐趣嘛。
澫尾海滩的拉大网,实在别有一番韵味儿哩。
澫尾的金滩,因沙子金黄而得名。10余公里长的沙滩,呈半月形环抱着澫尾村。沙滩平坦舒展,每每到了旅游旺季,金色的沙滩上游人如织。拉大网,便成为一道励志的景观。
潮水涨停,欲退未退之时,一两艘机排或木机船便满满地载着渔网,朝深海驶去,在目测合适撒网的海域,将一千多米的渔网呈半月形洒下,待到退潮开始一波一波往更深更远的海退去时,沙滩上分成两组各执一头网绳头,而后一米一米收拢。十个人八个人一组,人人的腰间束一腰带似的麻绳,麻绳上连着半尺小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有个小木勾或小铁钩,勾住网的纲绳。拉网时,身体得往后仰,手、脚、腰一起用力……嘿哟嘿哟的号子声歌子一样随了脚步的节奏响起,调子不似纤夫高亢,却是柔韧的哼吟般悠长,收获呢,也与围网差不多,也靠运气。有游客参与的,也与围网的模式一样。但相对于围网,游客参与拉大网的会更多,因为拉大网更能体现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金滩上还有一道体现京族人古老捕捞方式的迷人风景——高跷捕捞。艰难困苦岁月里,聪明的京族人在浅滩正是用这种方式换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酸甜苦辣。现如今,高跷捕捞只是一种传统传承展演而已。高跷展演的收入,比捕捞收入高出几倍十倍呢。
陪同我看高跷捕捞的澫尾村党支部书记武明志告诉我,“澫尾村以近海捕捞为主。拉大网是捕捞方式之一。近年来全村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村集体有600亩,村民有5000亩。很壮观啊。澫尾村的海洋经济势头发展很猛,后劲也足。据信用社的数据显示,本村的存款余额呈梯级上升。今年1—9月份,本村新增存款达2000多万元。这个数字,仅仅是信用社的。还有农行、邮政银行、国民村镇银行等,都未算呵。”武明志满眼满脸的欢欣。
虾灯,也是京族人智慧的一种体现。在咸淡水交汇的海沟处,布下虾笼,入夜,昏黄的煤油灯光,远远望去,萤火虫般的闪亮,随风随水摇摆。趋光的虾儿,便纷纷而至,涌入虾笼,皆有进无出。黎明时分,一艘艘小艇仔或竹排。披着晨曦,载着收笼子的渔家人整整一夜的期盼荡悠悠的来,虾灯,一盏一盏熄灭;虾笼,一个一个提起,竹排或小艇仔便吃水越来越深……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90 年代末的画面。那时候,单巫头村,就有80 多户村民用虾灯诱捕咸淡水混生的野生虾。而今,早已淡出京族人捕捞方式的虾灯,只作为传统传承展示在海边偏于一隅的地方保留三五个村民日夜操作了。
不倔、坚韧、勤劳,是京族人的胎记,与生俱来。
如果按村按人口折算,在防城港市沿海渔村中,京族三岛的海产品产量连年位居第一!丰收的成色,金子般亮啊。而且,京族人的捕捞方式方法,大多传承了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京族耕海风格。因而又附带有更多的旅游附加值。
写到这里,我油然地想起那句名言:履不必同,期于适足。
江平镇2018 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46994吨,产值55058万元。这,京族三岛唱主角!
东兴市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工厂化养殖持续发展,着力打造澫尾、巫头海产品工厂化养殖基地。
南美的对虾、海水养殖芒鱼、养殖石斑鱼、海鸭蛋等基地化、规模化而且是生态循环养殖。海产品深加工、拉长海产品产业链,进一步放大浅海捕捞经济价值等等一系列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正在形成……还有以对虾、沙虫、石斑鱼等高值海产品的新增長点的京族海岸特色系列产品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产业兴旺,激活造血功能,助力乡村振兴!已在京族三岛形成海洋生态经济带!
在巫头村的东南面一处避风的港湾里。停泊着超过两千艘大小不等的机排和木机船。一旦这些机排和木机船出海归来,背靠着进岛民族大道的几个码头,就会成为暂时的交易市场。鱼、虾、蟹各种海鲜在这里过磅装车,个把小时后,几十辆冷藏车便一辆一辆驶离,融入车流中,往东兴城区或往防城港市区或往几公里以外的防东高速公路入口疾驰而去……
这时候,我又想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诗句。夜幕降临时,这两千余艘机排和木机船的篷顶上,便有彩色灯一串一串地闪亮并随着轻波细浪的涌动,一晃一晃地摆舞,俨然海风飘扬起千百条彩带,翩舞如歌……
这,难道不正是一曲没有休止符的渔歌吗?
边海京商
无渔不稳,无商不富。
京族,是全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
地处中越边境,临海。这是京族人与生俱来的地利因素。
遇着改革开放,遇着市场经济,遇着一带一路商圈。这是天时。
中越关系友好,边境贸易长盛不衰。这是人和。
据有关部门201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防城港市近3年来的边贸互市贸易额高达1100 亿元。年均增速30%。边贸互市涌动的人群中,京商格外活跃,格外引人注目。
天时地利人和,和气生财!这是经商的最佳环境最好时机。
机会,永远属于善于捕捉机遇的人。
回眸1989年:春风春雨中北仑河悄然解冻。
这年的大年初一,天刚破晓,大批越南边民涉水淌过北仑河,涌入东兴镇……中越边境民间贸易猝然拉开大幕。60天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东兴、江平潭吉码头为边贸互市口岸。边贸潮渐渐涌起……
春上枝头。京族人的身影,开始在两国客商之间若隐若现。既像客串,又像跑龙套。但有一点很说明问题,那就是,这些穿着素朴的京族人,皆喜笑颜开。特别是那一双双奔忙的脚,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
1990年,夏。东兴举办首届商品交易会。南宁、福建、浙江等地客商云集东兴。许许多多的京族人利用与越南人语言相通的便利充当翻译。聪明的京族人敏锐地感觉到无数商机纷纷降临。他们中的机智者,一边当翻译,一边做中介,两边吃差价。更有大胆者,干脆自己放单飞。抓住越南需货信息,自筹资金亲自到南宁甚至广州进货……沸腾的北仑河河畔,京族商人渐成雏形。
开放,开放!东兴边境贸易春潮晚来急。
滚滚边贸大潮中,一个以捕捞为主的海洋民族,许多人试图改变传统的捕捞和养殖的耕海方式,开始探索以商致富之路。
1991年,东兴第二届商品交易会如期举办。从京族三岛怀揣着致富梦走进东兴的京族渔民,除了做翻译、中介、导游和做小买小卖的外,京商,破天荒地出现在中越商品交易会的供销合同签字台上。
京商,几乎一夜之间就让人刮目相看。
这一天,巫头村人谭广,在一份家电产品的合同上与越南商人签下百万元的供货大单。这个精瘦干练的京族男人,第二天便搭班车上防城接着马不停蹄转乘班车往广东中山赶。一个星期后,谭广押运着满满一车的家电返回东兴……
谭广后来经营进口越南煤炭、红木原材料,在群雄角逐的东兴商界中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1992年,一直在村里养螺养沙虫的巫头村民刘福珍,由于养殖规模小,收益低,为了摆脱忧赊怨赔的困境,毅然放弃,改行到东兴商圈中当翻译和中介。勤快诚实的刘福珍,终于用心换心,获得越南商人的信任,从越南运煤炭交给刘福珍经销。自始,刘福珍完成了从村妇到商人的华丽转身……进入新世纪,煤炭生意又从10 多吨一船变成1000吨一船的跨越。到2008年自己成立进出口公司时,刘福珍总计向国家缴纳税金1亿多元。2012年,由于越南限制煤炭出口,加之中国国内煤炭市场需求疲软。刘福珍急流勇退,改行搞农业开发并在江平镇开办一家高档酒店——福珍大酒店。
复归农村谋发展的京商刘福珍在与巫头村毗邻的江龙村租了500 百亩水田,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优质水稻种植。2017 年,刘福珍又在东兴市最大的水稻基地松柏村租下300亩水田种植富硒米,目前正准备在江龙村试种,一俟成功,即全面推广……
“辛苦呀,但我是渔民出身,吃得苦,有幸遇着改革开放,有奔头,我会继续苦干的。”素朴的刘福珍,说话也不加修饰。只是与我交谈时的表情却是十二分的欢欣和幸福。说完,便带我去参观她的大米加工厂。
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呵。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何玲,1992年也在东兴当翻译做中介,而后经销啤酒往越南。只是小富之后没有继续在商场打拼,改行回村当村干,而后入党,而后自己带头搞海产品养殖,给村民示范,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而后当村委主任:“有一种情缘很难割舍,叫作故土难离,我对生我养我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依恋,真的,家乡富起来美起来,我欢欣哦,这就是我当‘村官的初心。”给我说这话时的何玲,表情坦然而真诚。
在防城港市中心区,其沿大酒店雄踞一方,这是一个集商住楼、高端写字楼、酒店于一身的综合体。老板叫李其。在本土企业家中,李其的名字响当当!
1993年,初涉商海的巫头村民李其,从向越南客商经销中国副食品生意起步,转而经营越南进口煤炭和红木原料并兼营酒店。生意风生水起时,又向房地产扩展……
1992年,1993年,1994年。京商在每年一届的东兴商品交易会上被越来越多的两国商家认识认可并结为合作伙伴。木材、煤炭、农机、家电、布匹、海鲜及各类海产品,在东兴边境贸易中,京商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递增、不断扩大……
1996年,东兴市边贸成交额高达5.45亿元人民币,1999年达8亿元人民币。参与边贸的从业人员新增1.3万人。边贸形势逐日新!而京商,也在不断地涌现。而且呈现后来者居上的态势,真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
巫头村的吴海珍,做小生意起步,而后经营海蜇、海鲜,还有吴贵连,做海鲜生意起步,而今成为东兴海鲜市场专营海螺的大户。
据巫头村委主任何玲介绍:目前,巫头村约有200余人或立足于本村或外出东兴、防城港等地经商。占全村总人口的10%。
鑫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联合支部书记、经理武卫军,澫尾村人,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澫尾哈亭亭长苏春发介绍我采访他。
澫尾金滩。金海大酒店。酒店老板武卫军在酒店大堂与我畅谈甚欢:“我是靠经营越南煤炭生意圆我的致富梦的。现在回村里经营酒店,是看好金滩旅游业的巨大潜力。我对金滩的未来,充满希望,更是信心满满……我们京族人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小富即安的心态,都在不断地努力,不停地奋搏。据我所知,澫尾村目前有几百人在经商,如果将半渔半商半旅半商,一边搞运输做物流一边经商的统计在一起,接近1000人。这样的村,想不富裕都难呵。”
我连连点头赞同:京岛追梦人,圆梦当自强!
一批又一批的京商,为京族——全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不松劲的奋斗中,努力创造财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018年,京族三岛所在的江平镇再次荣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81位。应该说,京族三岛的经济发展,对此有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故乡,总能给人砥砺前行的力量。京族三岛招商引资搞建设,虽然欢迎外来投资多多益善,但也不腾笼换鸟。而是发挥京族人重乡情的特点,筑巢还凤,引导京商反哺,助力乡村振兴。这是京族三岛一道靓丽的风景。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京岛全域旅游的构建,东兴市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工厂化养殖的持续发展。京族三岛这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巢”,正在招引着怀抱春华秋实喜悦的京商,这些“京岛凤凰”往回飞,为扮靓京岛的独特名片进行激情反哺。
巫头村民李昌,边贸生意捞到第一桶金后,购置多辆“大拖头”搞运输。而今,回村投资建设了“万鹤山旅馆”并开办休闲渔业实验项目;澫尾村民阮世东,边贸致富后回村投资经营酒店并开办生猪饲养场,目前生猪存栏达几千头;紫金大酒店的老板吴敬艺,也是边贸致富后投资建设兴办实业的澫尾村民。47岁的吴敬艺,17岁开始做海鲜海蜇生意。2007年经营进口煤炭。他一直留守澫尾。2015年,他投资3800多万元的紫金大酒店正式开业。酒店安排本村30余人就业。采访中,吴敬艺对我说的一句话很让我感动:“做生意赚钱,能惠及乡亲是最让人欣慰的。”话虽说得朴朴实实,情理卻十分有内涵。
怎样定位自身将会有怎样的作为。
45 岁的山心村党支部书记刘基记,经营越南煤炭完成财富积累后,2012年放弃东兴的城市生活,回村经营海鲜和海水养殖并于2014年当“村官”转而入党,201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村中300多平方米的别墅里,他对我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京族三岛,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已成为一片热土。处处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和村民圆梦的机遇。我回村发展,一是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二是想将自己的致富经验带给更多的村民。担任村支书后,这种想法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有朋友说我是‘富而优则官,一个村支书算什么官呀,月工资还不如我经商时一顿应酬的饭钱。我图什么呀,只图村民们对我的信任,图我的经验给更多的村民更多的启发并付诸行动并致富。这种成就感更让我充满与以往不同的感觉和青春活力。”
山心村,现在参与海鲜经销,和其他与海产品有关的商务活动的村民呈递增趋势,去年超过200人。这与刘基记回村当村支书有直接关系。这是采访中许多村民对刘基记的赞许。
是啊,一个人富和全村人共同富,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一个村支书有这样的胸怀,确实值得点赞。
立足边贸,依托生态乡村,发展特色产业。这是许多在边贸大潮中成长起来并且致富圆梦后的京商的共识而且已经或正在践行。
目前,京商回乡创业的领域已经发展到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冷链、旅游开发项目、跨境电商等行业。为京族三岛的乡村振兴注入更新鲜更具活力的血液。
是啊,干在实处永无止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京族人历经苦难,而今终于完成了从贫穷和艰难到富裕和振兴的蝶变。
人间正道是沧桑。京族人笃信“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真理,依然奋斗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长风破浪会有时。京族人深信,乡村振兴的愿景一定会越来越精彩地呈现在海一方的京岛上。
大潮起边海,风正好扬帆。京商,京族人的期许兄弟民族的期许都正在注视着……
乡土文化魅力四射
是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姿多彩,助推京族三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
2018年12月17日,首都北京。夜。民族剧院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来自京族三岛的原生态音乐会《京岛情韵》即将拉开大幕。
这是广西首部反映少数民族——京族风情交响曲进京展演,是京族独弦琴与交响乐器的首次亲密合作。
音乐会分为《京岛情韵》和《京岛印象》两部分。
京妹女声小组唱《过桥风吹》由独弦琴伴奏。原生态民歌与独特的民族乐器,将情窦初开的京族少女表露情衷又用“美丽的谎言”掩盖矛盾心理的如诗如画情态展现得酣畅淋漓。
“京岛晨景”“京滩戏浪”“小小网床”“哈哥与哈妹”“狂欢哈节”等节目,将京族边海生活和民族风情、礼俗、耕海、求爱、传情等独特情景,通过交响组曲,如泣如诉,如咏如叹,诗般的优美,国画般的秀雅。
《京岛梆声》是景与情动态美的又一次升华,把京岛的自然风光和渔梆、葵笠、木屐通过音、舞、乐的融洽搭配,展现浓浓的乡愁,余韵悠悠……
音乐家陈钦平是土生土长的京族人。1985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音乐系,是第一个考上高校音乐专业的京族学生,也是第一个将京族独弦琴带进交响乐的作曲家。是他,在文化的凝视中将京族乡土文化通过音乐这个独特的载体大放异彩。
传统文化,需要挖掘新的内涵!京族的有识之士深知,只有优良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的延续,才能使民族更有生命力。
因而,他们一个又一个,一个接一个地将京族文化通过文艺形式展现,异彩纷呈——
春日,阳光散淡。澫尾村,一栋楼房的地坪上,几棵树干苍老绿叶成荫的龙眼树下,两杯清茶对饮,我便开始了对荣获2018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苏春发的访谈。
“有幸遇着改革开放的盛世,这是我的福分,更是我们京族文化的福分。我五岁开始跟随京族民间艺人苏善辉学艺,11岁跟随独弦琴民间大师阮世和学习独弦琴弹奏。但那时候贫穷呀,知音真是少之又少……后来,经济发展了,开始重视京族传统文化了,我才有了舞台。现如今独弦琴的知音是越来越多呵,魅力四射啰。目前,单公益性的独弦琴传习基地,江平镇就有15个,都是政府投入购置设备的。”抚今追昔,苏春发感慨良多。
这是一位执着的京族传统文化传承人。
1996年。上海旅游节。
苏春发和他的独弦琴,正式亮相国际大都市的舞台,引起世人瞩目和称奇赞叹。
2000年,北京第十届农民艺术节联欢晚会“东南西北中”擂台赛的舞台上,身材高高瘦瘦,神态儒雅的苏春发盘腿而坐,双目半眯,左手或抚或摇琴柱,右手或挑或拨琴弦,琴声如高山流水如小溪流淌如细浪轻鸣。苏春发一曲《过桥风吹》获得三等奖;2008年,苏春发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弦琴艺术传承人。2009年,苏春发荣获全国民族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张德江副总理在广西视察时,到苏春发家听他弹奏《我是一个兵》的乐曲后,连连赞叹。而今,不断有英国、日本、韩国、挪威等国的学者,千里迢迢,前来京族三岛领略独弦琴的独特魅力……
也同样在澫尾村,我与早已认识的苏维芳相握。
苏维芳于2002年退休之后,便专心于保护、挖掘、研究和传承京族传统文化工作。
巫头、山心、澫尾的村道上,人们常常看见一个文质彬彬干部模样的人一天又一天地走村串户。或察访或寻踪或考证……在挖掘、保护、整理京族传统文化中,他参加编写出版了《京族喃字史歌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京族卷)、《京族哈节》《京族海洋文化》《魅力京岛》等10 余本京族书籍。可谓倾情投入,收入丰硕。
在拯救京族喃字和着力发展京族文化过程中,苏维芳获得了京族人民的交口称誉。2009年,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成立,苏维芳实至名归地担任主任并当选防城港市京族文化研究會副会长。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委员会授予苏维芳“全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因为与苏维芳相熟,采访便成了文友之间的畅谈和交流。
“我们京族三岛,现在已经是‘衣食足、‘仓廪实。人民对传统文化是越来越体会到它的价值所在,体会到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大。比喻旅游业,文化底蕴就是振兴底气嘛,擦亮文化底色,打造京岛旅游的独特高颜值景点,哈亭和哈节就是一个例子啦。这就是乡情乡愁、乡土文化的魅力。正是得益于京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并发扬光大,乡土文化才有面子有里子。旅游的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确实,文化是国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谈到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江平镇分管文化和旅游的副镇长徐业颜深有感触:“充分尊重原有乡村文化的特色,保留传统文化与京族渔民的特色民俗,让民俗景观与民俗旅游有更多的温度与质感,真正让风景变钱景。”
江平镇正在倾力打造京族特色小镇。
特色,京族三岛是有底气的!
澫尾村党支部书记武明志,是京族高跷捕捞技巧最娴熟的人之一。2015年,他参加台湾地区亚太艺术节,高难度的展演,赢得满场称奇和喝彩。2016年,他赴京走进中央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展演高跷捕捞,获得师生们热烈的掌声。2017年,他当选村支书后,尽管党务村务繁忙,但他依然初心不改,热心于高跷捕捞的传承。目前,村里共有五名村民娴熟掌握这门捕捞技巧。主要是给游客或摄影发烧友展示。
京族画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罗周斌反映京族人靠海吃海的版画《海魂》获全国第八届版画作品展二等奖并获首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学艺术最高奖“铜鼓奖”。
京妹子苏海珍、赵霞,将一曲曲独具海味的京韵带进省、中央电视台和高等音乐舞蹈学校。带进千家万户,带进观众、听众的视线、耳际……
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何宗就,亲自带着央视第四套节目组回老家澫尾村拍摄录制由苏海珍、黎春玲、赵霞等表演的京族歌舞……
京族传统文化瑰宝。除了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家、专家学者反哺般的歌之咏之外,还有防城港市的本土文学艺术工作者和專家学者的倾情注入。
据原防城港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大进介绍:“将京族三岛风土人情、美景、海洋文化、耕海智慧等等摄进镜头、搬上画稿、写进文章、诗词歌赋的,何止百十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搬到省市乃至全国电视台、舞台的,更是层出不穷,精彩纷呈。这些都对弘扬京族传统文化起到巨大的不可或缺的推介作用。”
张大进本人的京族题材的摄影作品《晨》就选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首届西南五省作品展。他策划、布景的以京族传统美食“大冰喇”为载体的京族情景歌舞《大冰喇》获全国一等奖。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广西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广西知名词作家、原防城港市文联副主席龙家发作词的、反映京族渔民生活的歌曲《抓沙蟹》在1991年的央视春晚上演唱;也是他作词的京族儿歌《盟啊盟 》走进央视“大风车”栏目;同样是他作词的《啊吉帝》京族歌曲在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台播出
1992年春。《海洋世界》杂志主编谭征,参观澫尾海滩后,在防城与作家邓咏把盏时赞叹:“想不到这里有一片这么美丽的海,你要多写这片海呵”。
转年,邓咏的散文《京家金岛——澫尾》在《海洋世界》发表;同年,碧海的散文诗《京族三岛二题》在《广西文学》发表。
进入新世纪后,作家苏虎棠、莫振芳编剧的电视剧《金滩有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京族作家潘恒济的电影文学剧本《潮起金滩》在2012年9 月号的《电影文学》发表。
自治区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诗人、作家张化声,曾在本地工作生活10 多年并将东兴视为第二故乡。他的作品也有很多反映京族三岛风土人情的。2015年,他的《多情的京族三岛》音乐散文在广西电视台播出,获该台文艺节目一等奖。
京族乡土文化的魅力四射!
京族传统文化中,独弦琴演奏最为让人怦然心动,可谓一枝独秀。
独弦琴属于弹拨类弦鸣乐器,有竹制和木制两种。2013年被选定为“非遗”。独弦琴是世界上唯一全部用泛音来弹奏整个乐曲的乐器,音色非常清澈明亮、悠扬婉转。改革开放后,独弦琴告别“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 不再躲在村野无人识,既入平常百姓家,也登大雅之堂,丝丝弦音,扣人心弦。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声乐专业的京族妹子苏海珍,就是弹着独弦琴走上央视走上自治区、北京高级文艺校展演,而今成为知名青年独弦琴演奏家的;还有赵霞,同样是弹着独弦琴登上大雅之堂和走进平常百姓家的。2001年10 月,苏海珍参加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还有唐小媛,也是靠独弦琴演奏成为“奥运宝贝”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随后又成为日本舞台上一颗闪耀的星星;还有,还有……而苏海珍每次表演的固定曲目——自弹自唱的一首《过桥风吹》更加情真意切扣人心弦:相爱脱衫赠送,回家说谎过桥遇大风;风吹了,风吹了,衫被风吹无影踪。相爱脱笠赠送,回家说谎过桥遇大风,风吹了,风吹了,阵阵风把笠吹向天空。
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极富生活质感的叙述。没有神秘,没有扑朔迷离。有的是坦坦然的真实和诗画的可感可触的共鸣。京族妹子黎春玲、阮媛媛唱着这首歌,登上北京民族剧院的大舞台……
防城港市书画院院长、港口区文联主席张永志,自幼喜欢书法并持之以恒习之。1992年便在南宁举办个展并加入广西书法家协会。他的书法古朴奇雅,狂放洒脱,秀逸而变化自如。作品在省级以上大展大赛中入展并获各类奖项近百次。
2008年,张永志被选为京族书法家代表参加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书法家同写“福”字祝福北京奥运活动,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他先后举办6次个人书法作品展。广西电视台多家媒体作过报道;《广西日报》以《天涯何处无芳草——记京族第一位书法家》为题报道张永志的从艺历程。出版《张永志书法作品集》《向着大海的书饰——张永志作品集》后,他在京族喃字研究专家苏维芳和喃字传承人武志明的鼓励下,张永志又以京族“字喃”为题材“奋笔疾书”《京族喃字书法作品集》。正如他在创作散记中表达的:“数月读思喃字句,多日挥毫使命驱。谨摄精编追翰梦,期愿喃书铸传奇”。
京族人具有海水般执着的性格。正是一个又一个带着浓浓乡情乡愁的执着于挖掘、弘扬京族文化的本土京族人不懈地寻找本民族的文化切入口,才使京族传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如此的灿烂夺目。
“哈亭,是京族传统文化底蕴最丰富、深厚、凝重的一个载体,也是最能留住京族人乡愁的一个感召场所。”原防城区民委主任吴传华一往情深地说。
是啊,乡愁总是难以割舍的。
“哈亭”是京族人供奉“村社保护神”的场所,也是村社聚会、议事的处所,兼有神庙、祖庙、乡饮堂、歌堂等功能。京族三岛的三个渔村,各自都建有哈亭,一代一代传下来,从过去的草棚木屋到泥砖瓦房,到现在的金碧辉煌,不单见证了京族人的生活巨变,也见证了党和人民政府每个时期对京族人民的关心和扶持。如今,更能突显京族传统文化的张力!
哈节,是京族最为隆重的节日,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哈节入选2006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物质遗产名录。京族人长期以渔业为主,是个靠海吃海的海洋民族。对大海满怀敬畏与感恩。哈节就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而设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十日,澫尾巫头两村村民和六月初十日的山心村村民,都分别在各自村的哈亭舉办哈节,哈节这一天,京族男女老少皆身穿独具本民族特色的节日盛装,欢欢喜喜齐聚哈亭,举办迎神、祭神、而后入席唱哈,而后送神……节庆持续三天三夜至第四天将海神送回大海,一年一度的哈节落幕。
唱哈,就是请神听歌。京族人大多能歌善舞。每到唱哈的时候,众人都凝然肃然。哈哥(琴师)和(哈妹)桃姑,毕恭毕敬登场,男的伴奏女的且歌且舞,悠扬的琴声让人心旌摇颤,深情优美的歌舞带动人的情衷丝丝飘扬……节目既表现了京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感与意境,,又反映了京族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底蕴。
哈节,显示出京族传统文化舒展的根脉力量。
哈节,也是一种呼唤,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呼唤。
外出或在外工作、经商、居住的京族人。有条件或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都会踏上故乡的归程汇聚哈亭,或唱一曲哈歌酣畅淋漓或听一夜又一夜的哈歌情满胸怀。以此排解、追忆、回味乡愁。这一传统多少年多少代以来,成为多少京族人血脉相连的乡愁啊。
京族哈节,也成为万千游客一睹为快的诗和远方。
“在京族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打好‘京族牌,善打‘京族牌 。形成文化的京族品牌优势,以健康的价值理念、京族独具的风格打造具有鲜明京族文化特质的文化发展理念,打造特色竞争力。比如,通过各种海洋、京族鲜明标识,将京族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等信息传达给全社会,让游客对京族文化的印象不断地加深并产生辐射带动效应,让发展有更多底气。”采访中,原防城港市人大副主任苏维生和我畅谈本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与发展时体会深刻,见解独到,口气更是充满期待。
东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凯谈及京族传统文化时对我说:“挖掘京族传统文化,等于追溯京族史。因而,挖掘新内涵,赋予新内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特色旅游的构建中,融入京族文化旅游的精品构建中。使文化与人相互涵养,让京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不断地行稳至远。”
是啊,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底蕴更是振兴旅游的底气!
京族三岛,正在以一种时不待我的激情擦亮文化底色并让其永葆生机。
春风春潮里,我油然地想:海,是京族人绮丽的梦吗?
边海旅游,风景这边独好
京族三岛,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免费游京岛,免费!客似云来……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8.26亿人次,比上半年同期增长11.4%,而京族三岛2018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京族三岛,正是以其独特的乡土文化魅力,成就了自己的旅游品牌。
从防东高速公路那梭出口那漏铺道直行三公里的二级公路,便是“京族三岛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大门楼,5A级景区几个标识格外耀目。
双向四车道的笔直公路——民族大道被绿树簇拥着直达金滩。沿路两旁的海水养殖区、连串的别墅群、哈亭门楼、海鲜市场、渔港码头如慢镜头般迟迟拉过,与带着淡淡咸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
澫尾金滩,风景这边独好。15 公路长的沙滩黄灿灿坦荡荡展现。沙滩上,踏浪的戏水的游泳的冲浪的皆舒畅,游船游艇你方唱罢我登场,匆忙而有序……
“在澫尾村,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村民有 1000余人,加上配套行业的几百人,吃旅游饭、靠旅游致富,靠旅游辐射带动效应过上小康生活的村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澫尾村委副主任吴春华高兴地给我介绍:“以京族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京族文化演艺中心。金滩沿岸京族耕海作业区、京族艺术酒店、海鲜一条街,已经形成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海洋生态休闲旅游区。为我们乡村振兴提供了长盛不衰的支撑力。”
是啊,正是保留了浓郁的京族传统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汇聚、贯通,为京族三岛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勃勃生机的文化支撑。
在山心村,我穿行于万千盘根错节的红树林间,置身在碧绿得渗油的绿丛中,听着红树林里“跳跳鱼”逃跑时的扑跳声和小虾小蟹的跑路声,还有头顶上红树林冠顶飞来掠去的海鸟和白鹭呦呦的欢叫声,仿若在原始意境中将身心将思绪放纵穿越……这片一千多亩的红树林,同属国家级北仑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之外,是三公里长的沙滩。退潮时,挖沙虫挖泥虫耙螺的村民,便三五成群地星散在沙滩上,各自用汗水换取收获。成群结队的海鸟,在沙滩上或盘旋或飞掠或时快时慢穿行于村民头顶,还有身旁觅食小鱼小虾的白鹭。再远处便是山心村人的专属传统渔场,80多个渔箔,在潮涨潮退间为村民聚拢财富……
山心村党支部书记刘基记指着前面那片与长天共一色的大海对我说:“那是我们京族人最古老的捕捞渔具和捕捞方式,至今已延续了几百年,这可是未开垦的渔村旅游的一块肥沃的处女地啊。渔箔捕捞现在还‘躲在深闺无人识哦。目前,已作为生态休闲旅游业列入旅游开发计划,一旦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即可成为游客可观赏可参与体验的热点项目,到时候定能助力乡村振兴呵。”
山心村的渔箔捕捞是京族三岛的唯一。而说起唯一,山心村有一个产品叫“鲶汁”的,也是延续了百年传统手工制作的渔家佐料。“鲶汁”现已成为品牌在广西区内外响当当了。这一传统手工工艺制品,其制作过程又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一睹为快的目标。
在澫尾金滩,拉大网,更是让许多游客争相参与的捕捞体验;高跷捕捞,早已成为画家和摄影发烧友的首选取景……在巫头村,围网,不断地招来游客体验捕捞乐趣和收获的喜悦。还有虾灯,拍摄者为取景不惜蹲守到日落西海甚至三更半夜……
京族三岛的休闲渔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游客们的文化凝视 。
传统文化,需要挖掘,更要打造。京岛人家,将传统文化挖掘,又将其打造成“循环收益”的渔村游。
以文化浸润的传统耕海,正在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将乡情乡愁展现得淋淋漓漓,扣人心弦。而文创开发,又让群众有了角色感和位置感,更让他们尝到甜头——经济收益的甜头,精神焕发的甜头,现代渔家人被人羡慕的甜头,渔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甜头。
在京族三岛,游客有甜头,渔民有甜头哦。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谈及旅游市场发展时说:“旅游消费已从‘有没有 向‘好不好全面转变升级,包括景区、酒店、旅游电商等在内的产业主题提供的旅游服务业越来越高品质化。”
东兴市乘国家级跨境旅游试验区的政策东风,聚力发展全域旅游和边海旅游,着眼点也是立足于“好不好”的高品质打造上。京族三岛风景名胜旅游区无疑是切入点之一。
春天的京族三岛,春风轻拂,潮声舒缓。我与京族三岛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主任谭傅文并肩站在澫尾金滩的堤岸上,望着阔长的沙滩,他告诉我:“众所周知,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史无前例地激烈,招得来更要留得住。这是我们打造京岛旅游区的发展理念。我们计划利用澫西天鹅湾渔港作业码头、万鹤山自然保护区及巫头哈亭等片区规划2.99平方公里区域建设东兴京族海鲜特色小镇,布局跨国游轮、游艇码头、渔港经济区、民宿联合国、高端度假酒店、汽车营地及京族风情特色街区等项目,重点推进中国金滩至越南茶古海上游轮短程航线,打造东兴与芒街跨国‘一日游海陆旅游环线,以独具异国风情、滨海风光和京族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游客聚集金滩,以点带面推进金滩景区的建设与发展。”
2018年农历六月初十日,年年哈节今又哈节。澫尾村哈亭。除了唱哈和听唱、观舞、敬神的京族之人外,成百上千的游客也带着好奇和探视的心里纷纷向哈亭汇聚……哈亭,作为京族传统文化的凝结和张扬之地,正在以其灿烂的光彩成为日渐增多的旅游文化凝视点。
京族三岛没有山没有岭,连小丘土坡,也是平坦地面上一个极不情愿的平平缓缓的隆起。聪明的京族人,从旅游景点的构图注入旅游文化元素,更具旅游景点功能。无疑,京族人这条路是走对了。
哈亭,被注入旅游景点元素,是这十年八载的事,而且还在逐年完善。
在巫头村的哈亭景区,除了哈节期间,平时,游客还可以在此闲庭信步,于纵横交错的一百年、二百年的甚至更老年轮的古树下寻味岁月风雨留下的韵律。曲径通幽处,还保留着原始热带雨林,让人探索原始雨林的神秘。哈亭的周围,有休闲小广场,有让游客小憩的石桌石椅,有古旧渔具和远去岁月留痕的展示,还有关于京族三岛传说的碑文、喃字展示墙……山心村的哈亭也由“少数民族发展基金”投资三千多万进行改建扩建,焕然一新。也是由“少数民族发展基金”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设的山心村委会活动中心和村中原有的古色古香的三婆庙连成一个景点,在古树掩映和红树林环抱中构成一幅饱满的文旅创意图,为打造京族文化旅游提供丰富的资源,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达到了用文化凝聚人气的目的!
澫尾村的哈亭,与金滩和京族博物馆形成一个大景点,是一个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成功构建。在哈亭,你可寻觅到京族人岁月厚重痕迹留下的一幅幅生动瞬间;在京族博物馆,物质匮乏年代的渔具与渔家人搭配成景,加上寥落的沙滩、简陋破旧的土坯茅舍,还有……渔村的原生建筑群早已随岁月远去,唯有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保留着一代又一代京族人的奋斗与记忆。得天独厚的京族传统文化,透过历史的云雨,让你深切地感悟苦难辉煌的沉重并产生“活起来的文物有历史的心跳”的共鸣。
京岛旅游,正从浅层旅游到深层旅游转变并不断拓展……
站在金滩的西头往东兴眺望,涨潮的金滩,海蓝蓝天蓝蓝,海天一色。潮声不急不缓,浪花不大不细,一个潮头涌起,只见堤岸盛开一束浪花便迅即消隐,一束浪花落下,又一个新的潮头涌起,接着又一束浪花盛开,周而复始……一个潮头一束浪花,不美,但10 余公里长的无数潮头涌起无数束浪花绽放,那种壮丽肯定让你赞叹不已!若到了潮水一波一波的退去,10 余公里长的金色沙滩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裸露出来,直到纵向两三百米的金滩舒缓整洁地展现在你面前时,那种视觉上的夸张呈现,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心生由衷的赞美!这时候的金滩,就会梦幻般生出泳装、花伞、太阳伞、太阳帽、游泳圈等色彩斑斓的会移动的“花朵”,呈现出另一种韵味的海的鲜活;而浅滩上的拉大网、高跷捕捞等传统近海作业,又让游客在参与或观赏中啧嘴连连,欢呼雀跃……
金滩,就是这样让历史让海边生活保持鲜活。
“这是京族人的历史,也是一种耕海文化,是传承,也是见证。我的表演和展示,都是为获得更多的当代知音,只有这样,京族传统文化才能历久弥新。”一边做着高跷捕捞前准备的武明志,一边用一种讲解员般的语气笑眯眯地给围观的游客解说。
村支书武明志熟练地将双脚套在高跷上,肩扛网具,踩踏着海水海沙,稳稳当当地前行。他那双专注的目光,会告诉你一个渔人特有的内心深处对海的强烈渴望、神采和气概。他的动作展示出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质感。
而在不远处拉大网的游客,正嘻嘻哈哈地、半生不熟地用力拉着网纲,体验着渔民劳作的辛劳和期盼收获的激越……
游客和渔民同劳作同欢乐,其乐融融。关键是游客再也看不见京族人拖着疲惫的双脚和脸面上精疲力竭的沉重。
在海滩的另一侧,紧握竹竿摆成栏杆状扶游客上游船的船主,则是一副生意成交特有的兴高采烈的表情。
搭游客出海捕鱼和出海赏海景,看海上远处隐约出现的越南环柱渔村的异国风景……约六十分钟时间,380元一趟。捕捞所得多少靠运气。鱼多,游客赚一桌海鲜盛宴,鱼少,游客赚一趟渔家劳作兼观海的视觉“快餐”。皆欢天喜地。
“整个金滩,目前有80 余张机排搭游客出海观海捕鱼。每艘机排投资3万多元,包括网具、救生等设备。游船由一至两人操作,一个旅游旺季下来,十多万元的进账稳稳当当。”我采访澫尾村一吴姓船主时,他爽爽快快地告诉我。他的母亲和妻子在沙滩上经营一个六米宽百十米长的摊点,婆媳两人的年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讲实话,辛苦是够辛苦的啦。但辛苦钱都是靠力气挣赚。现在政策好环境好条件好,让人觉得有奔头啊。再累,也力去力来哦。”三十冒头的他满眼满脸都是笑。望望海又望望沙滩接着又望望远处木麻林中自家的摊位,坦然然欣欣然地说着。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这是至理名言。
海阔天空,我目送着他驾驶着满载游客的机排渐渐驶往远处的海里,传统渔业的嬗变让我关于海的常识一下子被颠覆。
有一种震撼,似一瞬又似永恒!
主题体验活动,让京岛的风景变钱景。
这个春夜,我与京族虾灯有约。
在巫头村东一隅,有一条不深不宽的海沟。涨潮,海水倒灌。退潮,从江平江支流一路向海的淡水顺海沟汇入巫头海湾,水便时咸时淡,成为一种叫“泥虾”的野生虾的最佳繁殖生息之所。二三十年前或更久远的岁月里,这里曾是一大片浅海湾,80 多户巫头村民几千个虾笼,笼里几千盏虾灯。如天上的星星掉在海面上,仿若仙境似的夜夜闪亮……现如今,这片浅海湾大多被开发成海水养殖基地。只有这条不宽不深的海沟上,保留着极少的虾灯,当作传统项目展示。让客人观赏品味……今夜,我非稀客。蒙蒙夜色中,几个摄影发烧友或蹲或站,正在取景……春风轻拂,凉爽宜人。远处的潮声若隐若现。夜色中亮起的虾灯,灯光柔和,有一种温馨梦境的美。虾灯下,水中的虾笼随水晃动,姜太公钓鱼般的悠然。虾生性趋光。那些觅食的虾们,三五成群地迎着灯光,不知不觉间便游入笼子里。却是进随心,出就不由己了……破晓时分,守灯人熄灯起笼,水花溅起处,便是沉甸甸的欢喜……摄影家、画家、作家、诗人,还有更多的游客,都来这里寻找京岛的“桃花源”,一睹虾灯芳容。虾灯,这个京族人的“故曲遗音”重又奏出独特的“弦外之音”,虾灯这个旧物不再是陈迹,探古觅奇的游客日益增多……
虾灯的主人,巫头村民吴全明愉快地接受我的采访:“这个传统的捕虾方式,我坚持了30 多年啰,过去是用竹编的笼子,现在用网与竹混编。可以说目前我是村里唯一会编虾笼的人啦。虾灯展示,一个小时收费500元,展示前,要装灯油、放虾笼、点灯,准备工作要两个小时哦。年收入3万多元,再加上平时在这片海沟的捕捞收入3万左右,自己一年的收入在六万元左右。赶上好时代啦。”
据京族三岛旅游度假区管委的资料显示:来京族三岛旅游度假的客人呈梯级上升态势。2018年游客量达到1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1%。特色京岛正孕育着生机勃勃的“特色经济”。
澫尾村从事旅游业的村民占全村总人口的 40%。半渔半旅的村民则更多。开办民宿旅馆的有 70 多家,开办餐饮的有 300余开家。特别是开办专门承接来料加工的大排档多達100 余家。游客参与近海捕捞有收获的,或者看着渔民打捞上岸的海鲜垂涎欲滴,便买下拿去加工。巫头村临民族大道旁,就有一个小型海鲜交易市场,专供游客选购各种海鲜。随心所欲挑好,付款后便可随意在一处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木麻黄树林中或临海处的来料加工店,观落霞满天,海面意境横生,或吹着纤尘不染的海风享受海鲜美味大餐……目前,澫尾村来料加工饭店的龙头效应正向巫头、山心辐射……
又是一个春日的傍晚,我一个人伫立在巫头村西的万鹤山前。葱绿的山色在夕阳的沐浴下,更是安适。怎么数也数不清的鹭鸟纷纷归巢,呀呀的鸣叫似是在呼儿唤女,又像是呼唤伴侣。这里常年栖息着岩鹭、黄嘴鹭、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其中岩鹭和黄嘴白鹭属世界濒危鸟类。我轻轻抚摸着原始森林中的扫把木(岗松)那苍老的成人手腕般粗壮的树干,凝视着它道骨仙风的形貌,试图从中感悟它历经几百年岁月风雨凝练成的哲理……万鹤山是京岛上保存最完整的一片热带雨林,是亚热带植物王国,也是鸟类天堂。据北仑河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鸟类救护观测站观测,万鹤山聚集的白鹭,最高峰时达十几万只。而保护区范围的鸟类则由2010年的187种上升到目前的282种。这里,绝对不会有“落霞与孤鹜齐飞”但“海水共长天一色”却是百分之百的实景。设若是大白天,游客可到此观鹭喂鹭,听鹭鸟仿若独弦琴音悠扬的低吟浅唱,看鹭鸟在竹枝或树梢上翩翩起舞,又或者望更高处的白鹭展翅,像祥云般轻盈盘旋,享受人与自然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温馨时光。
海沙雪白,极少见。在巫头村一片被称为“南国雪原”的沙地上,洁白如雪的细沙,楚楚可人,松软诱人。抓一把在手,那感觉便是抓着婴儿的小手手一般,嫩嫩润润的,让人顿然而生万般呵护的柔情。而一丛一丛的原始灌木丛,又星罗棋布地分散在沙地里,置身其中,真真是分不清是被绿色簇拥抑或是被“雪景”包围。心呢,便有了一绿一白一诗意的赞叹。
红树林里寻幽探秘,更诱人蠢蠢欲动。
环绕三岛的几千亩红树林,多少年来与京族人友好相处,相安无事。一条条或高或矮的树干下,盘根错节的根系深深扎入海沙海泥中,卫士一样护卫着海岸。潮涨时,鱼游浅底,潮退时,百十种海洋动物或爬或跳,和谐共处,让人叹为观止。
“政府因势而谋,因地制宜,因势而导,京族三岛既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又有独具特色的渔业景观,这是京岛旅游振兴和京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支撑。也是我们江平镇获得中国特色文化名镇的因素之一。”江平镇党委书记黄昆明欣喜地说。
是啊,特色,是京族三岛招徕游客的最大吸引力。
传统海洋文化,游客参与互动,游客享受劳作收获成果,这就是京族三岛游的最大特色。
京岛旅游,已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特色,是京岛永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