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彩绘,本意是彩色图画,以丰富的色彩,精细的绘画形式去描绘多彩的生活,成为一种特别的绘画样式。而彩绘习作,是在素描生活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观照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力和个性化的语句,写出真性情的、具有斑斓色调的习作。
可以说,“彩绘”习作教学将学生回归到精彩的生活中,不再处于观察者的地位,而是融入了生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养护和创意表达,搭建轻松的氛围,凸显细节之美,写出鲜活的文章。
一、强调“返场”效应,绘出真实之美
《語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中有这样的表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明确了习作教学和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拉近习作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立足生活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将习作教学置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中,否则习作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就需要老师们调动各种因素,营造一种现场感,给学生一种“返场”效应,重新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第一现场的那种“不隔”的新鲜感。“返场”一词是相声术语即相声演员下场后,应观众要求,再次上场表演。在习作教学语境下就是让学生返回到生活中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逼真的生活图景,涵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写出有童真、趣味的习作。
1. 营造氛围,提供现场之感。能够让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最真切的体会,再现现场感,就需要老师们营造出一种设身处地的氛围,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刺激,让学生获得鲜明的感性表象。以此打开孩子表达的通道。
三上《秋天的雨》一文第2自然段以色彩为主线,以动人的的笔触写出了秋天的五彩缤纷。教学中,教者带领学生感受文本写作的特点:先写看到景物,再写想象到的景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练笔: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在阅读建立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用多媒体出示秋天的画面:秋风、秋雨的声音、秋天的田野……通过声音、画面等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感官上调动学生对秋天的记忆和感觉。给学生秋天的现场感,睹景生情。
这样的习作,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深入文本描述的生活情景。从最近发展区出发,给学生一个不可多得的现场体验,最大限度地接近、还原生活的背景,让学生找到共振点。
2. 寻找话题,写出真切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平常的交流中不少学生往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却出现了搜肠刮肚找不到一词半语,像挤牙膏一样。细究缘由,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学生交流的话题都是生活中一个阶段的热门话题,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这样也不需要老师花费什么心思,孩子就可以下笔千言,毕竟“情动而辞发”。
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还要能够选择、寻找话题,习作才有训练的意义。日常生活、学习中,在学生的身边每天都在进行着数不清的对话。这些对话并不是每一件都是有意义的,不是都能够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的。因此,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言语话题就显得很有必要。对话题进行适当的补充、筛选,很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操作价值。好的习作重要条件是确立一个合适的话题。
什么样的话题是好的习作资源?让学生感到亲切,言之有物的话题更能打开话匣子。这类话题还是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失为一个好的指导思想。学生的习作只有在生活这片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通过调查发现在学生的身边有不少热门话题。于是,我给出了几个主题:
(1)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对于是否让我上网展开了讨论。
(2)放学回家,就听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商量给我生个弟弟妹妹的事情。
……
这些话题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聚焦不散射,凝聚不空泛,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随手就能从生活中捧起习作之清泉,真情实感而水到渠成。
二、关注创意表达,绘出多样之彩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中对习作教学有这样的表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强调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能够“有创意的表达”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然而,反观学生的作文,几乎都是对生活原样的临摹,千人一面。可见课标提倡的“创意的表达”依然任重而道远。仔细追索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习作中求异的力度不够。“阅读,要读出文本的‘不一样之处,有自己的新‘发现;写作,要写出自己的‘不一样的感觉,有自己独立的‘发现。” 这样的“不一样”就是文章的个性化表述,也就是创意表达的体现。
1. 开展想象训练,呵护想象力。想象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由于应试等客观现象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在一点点褪去。在习作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努力呵护学生的想象力,减少对思维的束缚,期待着学生以梦为马,放飞想象的翅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对习作目标与内容表述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里的“不拘形式”降低了习作的要求,更是一种呵护,是对学生言语的养护。
潘新和教授指出:言语智慧的第一要素是想象力。言语生命的养护,首要的是想象力的养护。 限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不足,就需要老师想方设法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在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巢庆泉老师执教《奇妙的想象》一节习作教学课。巢老师首先立足学生的年段特点,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支架,提供想象的情境,帮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
如,(1) 出示题目《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读了这个题目,你最关注的是哪个词语?(2) 引导:原来星星是在天上的,现在在哪里?看到“躲”字,你能想到什么?可能会发生哪些事呢?星星又怎么从天上到了草丛里呢?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学生就知道要写一个故事,先从一个想法开始。鼓励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大胆想象。
接着,结合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了一只猫》,拓宽学生想象的思路:有一条尾巴,很自豪地说,“我有一只猫!”跳蚤听到了,哈哈大笑,“是猫有尾巴,不是尾巴有猫!”尾巴坚持自己的想法……
经过这样的引领,学生的想象越来越大胆,越来越奇特,内容变得更加精彩。有的学生说出“西瓜大的芝麻”“会飞的猫”这样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思维在碰撞,想象在沸腾。
2. 努力求异,写出个性之语。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的“不一样”之处,就是有特点的地方。每个人都喜欢读与众不同的文章。写文章也是如此,这是习作成功的关键。只要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就能够引起新的言语冲动,走进一片新的天地中。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文中“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的段落中以环境、语言、神情等描写了工作条件的恶劣,母亲的辛苦,突出了母亲的伟大形象。我抓住文中环境、对话、外貌描写的语句进行品读,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对插图进行命名,说出理由。随后思考“我鼻头一酸”的原因。你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吗?
接着围绕情感发展脉络写出生活中具有个性的情感经历。这样的练习就以语文要素为中心,找到了习作训练的不同之处,很容易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三、重视细节描写,绘出灵动之趣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内容对三、四年级习作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里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无疑就是细节描写。忽视这些细节,习作的深刻性就失去了根基,也就不能让人感动。孔雀之美不仅在于缤纷的色彩,更在于每一片羽毛都夺目。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许多学生的习作好像绘画上的“写意”一样,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观察和注意力取向存在偏差,不能细致入微。
1. 习得形式细节,丰富言语生长。从认知学来考量,学生更容易关注到面,而对“点”上的细节关注的力度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老师们带领孩子走进生活现场中感悟细节之美。“彩绘”同样需要细节的灵动浪花。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和内容中对五、六年级阅读教学有如下表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种表述是以文本为范式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子曰:绘事后素。可见,借助文本内在、固有的表情达意的写作形式,体验习作的过程,明确习作的路径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只有明了前进的路径,道路两旁才能花团锦簇。素描才不止于“素”,才能成为五彩的图画。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内容和形式构成。而内容是依附于形式的,由形式来承载的。写作形式是每一篇文章的个性化特点。弄清楚文章的形式就明白了内在的骨架、脉络,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了形式,言语就有生长的发力点。《珍珠鸟》一文中第9自然描写了珍珠鸟胆子渐渐大了的情景。这段话形式特别有趣。以“先……便……然后……再……”进行描述。
在认清写作形式的前提下,让孩子描写类似的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启发孩子想方设法让语句更加丰满、具体,言语就从形式的树干上茂盛起来。
2. 观照表达细节,激发鲜活之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量最大的应该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这一类文章对于观照学生习作教学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抓住生活的中一些细节进行描述。这些细节能够让文字鲜活起来,让静止的画面起伏波动。这类文字以事件为中心,展示了文字的生命力,是学生语言生长的一个不能忽视的角落。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会感受到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怎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引领学生从“场景”“字里行间”去体会文本中的细节。再结合本单元的习作《我想对您说》,回忆和他们之间难忘的事情表达对父母的愛。这样,从文本中细节出发,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孩子就更易于将文章写活了。
总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言语在生活中的生长,创设各种形式的策略,朴素的“素描”就会成为斑斓的“彩绘”。彩绘,可以让习作更精彩。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