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开放大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2019-12-10 09:03王瑞华
科技资讯 2019年30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人工智能

王瑞华

摘  要:在未来远程教育中,教师将与人工智能协同并存,在人工智能时代开放大学教师的自主发展面临诸多困境,该文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在开放大学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对人工智能时代开放大学教师在自主发展意识、行业知识、教学反思与创新能力及人机协同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困境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在人工智能时代,开放大学教师要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强化自主发展意识、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师自身教学反思以及掌握人机协作教学方法,通过提升自身專业素养,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远程教育工作。

关键词:人工智能  开放大学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123-03

2017年7月国务院颁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利用智能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智能学习、交互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同年,国务院颁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2018年4月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通过在教师教育中设置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能课程,培养教师实施智能教育能力。可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教育系统的变革与创新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由于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和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面对新型开放大学建设,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跟上开放大学智能化发展的步伐,是国家开放大学当前发展的核心。

1  开放大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在自我主动学习和教育研究活动中,进行不断的反省,构建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过程[1]。开放大学教师是远程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在发展需求上具有独特的内源性,即对远程教育教学活动有最深切的领悟,其自身对于学科专业水平、远程教学技能提高的需求和愿景是其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发展风格上呈现鲜明的个体性,开放大学教学环境是特殊的,包括网上辅导文本、影像资料、微课程和直播课堂等线上课程资源,以及面授辅导、教学实践等线下教学活动。这些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又与融合了教师个体的兴趣喜好、成长轨迹等因素,使得教师自主发展内容个性鲜明。

2  人工智能在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现状

AECT主席Eugene G. Kowch认为,当人工智能技术明显地冲击和影响了现行的教学方法后,高品质的学习活动设计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称为教师的主要职责[2];Kathleen Roskos等设计了线上教师专业发展模块[3];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发的教学代理技术促进了分布式人工智能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4];英国开放大学采用行动研究法,构建“五阶段”在线教学模型用于培训英国开放大学的在线辅导教师,为教师提供专业性混合式教学技能培训;美国马里兰大学大学学院采用问题解决模型专门培训远程教育工作者;荷兰开放大学通过BKO计划制定教师数字化教学培训计划[5]。

尹中玥从“人工智能与现代远程教育相融合”的设想出发,提出进行人工智能与现代远程教育融合路径[6];李超认为人工智能能帮助开放大学教师精准把握学习者的需求、教师要提高数据敏感和热情以及提升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能力[7];龙嘉、王昌金认为应重视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技术应用时效的研究[8];宋灵青、许林论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途径[9];朱永海、刘慧等人指出智能教育时代,教师的职业形态将由人际协同转变为人机协同[10];余胜泉、王琦提出了“AI+教师”实现人机协同的教学分析框架[11]。

从已有的研究看,对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远程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等的设想上,对于教师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自主实现专业发展的研究显得较为单薄。

3  开放大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困境

开放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主发展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开放大学教师在教学创新、学习服务设计、学习陪伴、情感激励上的优势不可替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间的相关性、个性化知识推送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远程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潜力将逐渐被释放,未来的远程教育将是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并存。如何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海量的学习者实施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是开放大学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3.1 自主发展意识缺乏

在教师自主发展过程中,自主发展意识是内部驱动力量,是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前提,它促使教师自觉调整自身专业发展方式,自愿追求更加完善的专业发展。从学习的动力上看,由于网上教学任务繁多,学习时间少,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获取知识的路线狭窄,不能为专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内在动力。从学习的理念上看,由于教师对终身学习的理念践行的不透彻,学习内容较狭窄、缺乏必要的反思,导致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缺乏主动规划性。

3.2 行业知识匮乏

开放大学教师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中,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涉及与成人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知识偏少,对于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开放大学学生本身就在各行各业从事本职工作,学习动机有的是基于职业本身的需要、有的是为了自我发展,在专业学习中会结合自己所在行业特点、职业需求进行思考。开放大学教师专注的重点多为本专业的知识,讲课中主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将学生行业背景知识纳入其教学设计的思考较少,不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培养。

3.3 教学反思与创新能力不足

反思是动机,是疑惑和怀疑。开放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较大的部分是基于国开学习网实施的,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发布教学信息和资源,教与学互动除面授辅导外,一般通过网上发帖答疑、教研活动、学习小组等形式开展,在远程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否及时领悟到教师的教学意图、掌握专业知识、获得相关能力,达到学习效果等,对教师来说难以及时接收,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效果的达成缺乏准确的把握,难以及时体察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施,通过教学不断完善自我的反思缺乏落脚点。

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即辅助学生人格上健全和能力上的创新。但是,当前开放大学教师的知识传授任务相当繁重,包括备课、网上教学、回帖答疑、批阅作业、考试组卷、评阅试卷、成绩录入等,这些任务智力投入低、重复性高、规则性强、且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面对海量的学习者,教师们往往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最终限制了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能力的发挥。

3.4 人机协同教学能力欠缺

人工智能时代,单纯的知识性传授大部分将由人工智能来承担,育人环境将在人工智能支持下线上线下相融合、虚拟和现实相结合。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对于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理解、管理和应用的观念尚未完全建立,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的使用方法、设计思路的认识比较茫然。

4  推动开放大学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

开放大学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主体在远程教学中发自内在的推动力而产生的习得实践活动,通过远程教学中的反思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见解,并自发地将其见解付诸实施的过程。随着互联网及在线教育、移动学习的普及,学习者将快捷地获取学习资源,开放大学教师的角色内涵延展到配置学习资源、推送优质教育内容、督导个性化学习、促进教学交互等层面[3]。角色内涵的延展促使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中的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更加凸显内源性、个体性的特点。

4.1 强化自主发展意识,提高自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主动性

开放大学教师要对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估自己专业发展水平和程度、自主发展能力,分析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和自身信息技术不足之处,做好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地确定发展目标。还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也无水平,适应教育智能化的发展。

4.2 优化知识结构,推动专业进步

在技术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据教师自主发展大数据,精确计算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科方向、思维类别、能力素质、情感偏好等,结合教育规律,合理配置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学科专业学习资源和行业学习资源。

在内容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定制化学习与精准化指导相结合。对每位教师的知识 图谱进行数据挖掘,精准记忆教师会在自主发展的哪个环节走入误区,应该在什么地方得到提升,从而为教师推荐出合适的学习途径,配置合理的学习资源。

4.3 促进教师自身教学反思,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工作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机械重复性工作,如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另一种是创造性工作,如基于教学反思的创新,抑制教师反思素质养成的是前者。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基于机械重复性工作的活动规则,采取高效和准确的方式处理这些基础的教学任务,如布置作业并自动批改、管理学生信息、教学资料检索等,使得教师能够将精力集中到教学反思中去,从而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4.4 教师应掌握人机协作教学方法

教育和人工智能的协作并存已经是大势所趋,雷·克利福德认为“科技不能取代人类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可以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将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充分的发挥“育人”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提取、计算和处理教学信息时效率更高、偏差率降低。人机协同将实现远程教育的精准化、个性化,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教学过程、课下辅导、学习评价等方面发挥协助作用,教师应该对智能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运用和管理、甚至与远程教育相关人工智能应用的设计与开发做到知晓、领会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牛艳霞.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 郑兰琴,张璇,曾海军.人工智能助力教与学的创新——访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主席Eugene G.Kowch教授[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7):5-11.

[3] 冯立国,刘颖.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定位、角色和职责与职业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6(8):72-78.

[4] 牟智佳.国内外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2):47-54.

[5] 陈曼.国外开放大学教師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0):104-107.

[6] 尹中玥.人工智能与现代远程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2(2):13-17.

[7] 李超.新时代人工智能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9(02):32-34.

[8] 龙嘉,王昌金.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教学技术应用现状与建议[J].当代职业教育,2018(3):108-112.

[9] 宋灵青,许林.“AI”时代未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8(7):73-80.

[10] 朱永海,刘慧,李云文,等.智能教育时代下人机协同智能层级结构及教师职业形态新图景[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104-112,120.

[11] 余胜泉,王琦.“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4):14-22,29.

[12] 李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特质的新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8(9):87-95.

[13] 胡顺.“互联网+”时代远程继续教育中的教师角色[J].继续教育研究,2017(5):73-75.

[14] 冯晓英,冯立国,于晶.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83-91.

[15] 孔晶,赵建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模型及实现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3):87-95.

[16] 李介.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困境与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4):6-10.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