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竹芸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人,其词被视为婉约正宗。在李清照的词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典型的意象,那就各种“花”,出现在李清照词中的这些“花”之意象,随着李清照生平经历的改变,也分别承载着词人不同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詞人,其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正宗。她的词中出现的意象大多为与古时女性生活不可分的高楼、深院、闺房,以及花朵等等,而出现在其词中最频繁的意象当属各种“花”,这些“花”随着词人生平经历的改变也承载着词人不同时期的情感思绪。
一、高雅情趣的象征
李清照早期的词大多抒写她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而这喜爱之情更多的聚集在了万物中最美丽的“花”之上。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性格活泼,词中呈现出的是一个非常鲜活的生命。《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记的是词人婚前的一次荡舟野游。“溪亭日暮”交代时间地点,许是对大自然美景的流留往返,许是对荷花的过分喜爱,致使词人“兴尽玩回舟”且“误入藕花深处”,这满湖的“藕花”多么像少女绯红的笑脸。当然,大家闺秀的李清照,除了拥用“藕花”一样美丽的容颜,更有“文章落纸,人争传之”的过人才华,同时代的女性词人无出其右,恰如“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一样卓然独立。《鹧鸪天》这首词内容为咏桂,虽然通篇没有“桂花”二字,但是“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准备地描绘了桂花的花香、花色、花性,桂花虽没有其他花朵的“浅碧深红色”,但是词人赞美其为“自是花中第一流”,且认为若和桂花相比,“梅定妒,菊应羞”,可见词人是爱极了桂花的。
但是好花不长开,如此爱花惜花的词人总是担心花被雨打风吹去。《如梦令·暮春》就是一首惜花词。“昨夜雨疏风骤”,天气恶劣,风雨交加,使得第二天清晨乍醒之时,词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向卷帘人探问花园里花儿的情形,词人固然期望花儿长开,但是根据生活经验也知风雨过后的花儿不会娇艳如昨,所以对卷帘人“海棠依旧”的漠然回答深表不满,于是用急切的语气道出“应是绿肥红瘦”,词人的关切与卷帘人的漠然两相对比,词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表露无遗。
二、相思爱恋的表达
李清照18岁时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志同道合,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恩爱美满。《减字木兰花》就向我们展示了夫妇二人婚后的恩爱日常。词人依然是爱花的,“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词人从卖花人手中买了一朵鲜艳欲滴的花儿,本想着要带回家和丈夫一起欣赏,可忽然想起,花儿如此美丽,“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生怕自己在美丽的花儿面前失色。当然词人只是这么说说而已,她内心并不真的有这种担忧,因为她深信自己在丈夫眼里永远都是世间最美丽的存在,于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拼看”,这种深深的自信,自然来自于夫妻情深。
爱的甜蜜中常常会有离别的阴云。《醉花阴·九日》也是李清照因为思念丈夫而写的一首离情词。“薄雾浓云愁永昼”,开篇点出一个“愁”字,笼罩全篇,这“愁”自然是因为思念丈夫而来,“佳节又重阳”,正当佳节,自然会想起还远在外地的丈夫,这思念如此之浓烈,以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三句形神兼备的写出了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消瘦的形象。“黄花”乃菊花,一向为高雅脱俗的象征,再加上其挺直的茎杆和细长的花瓣这些外形上的特点,用来比拟词人消瘦的清丽容颜,再贴切不过,同时也符合以花喻美人的文学传统。此三句一向为后人所激赏,正是因为写出了人物的风神。
三、凄凉晚景的再现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词人随后南渡,被迫离开故土,从此足迹再未踏入故园一步。两年后,赵明诚离世,这一年词人46岁。国破家亡夫死,这些苦难一起压向李清照身上。
对逝去的丈夫,词人经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寻找安慰。《清平乐》是一首赏梅词。李清照是爱梅的,她有很多词里都曾写到梅花,在词人心里,梅花是与众不同的,“此花不与群花比”。《清平乐》表达的却再也不是那份快乐之情。“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起首两句是对昔日和丈夫一起踏雪赏梅的幸福时光的回忆,而眼下丈夫已逝,剩自己孤独一人,“挼尽梅花无好意”,词人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孤身赏梅的凄凉心境,“故应梅花难看”,从此以后恐怕再也难有赏梅之雅兴了。《孤雁儿》也是李清照后期所写的一首咏梅词。词人意在借咏梅悼念死去的丈夫赵明诚。其实,李清照笔下的梅花多多少少是其形象的自喻,也是其丈夫眼中的自己,但是欣赏自己的那个人已逝去,所以这眼前的梅花也难以勾起如同往日一样的情怀了。“说不尽无佳思”,正是词人心情的真实写照,在一重又一重的打击之下,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竟然连梅花开放了自己也未察觉,春意虽浓,可是当年与自己共赏梅花的人儿呢?“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一枝”梅花,寄寓了词人多少深切的怀念!
人生的剧变,引起心境的巨变,词人晚年所有的辛酸悲苦,都集中在这一首《声声慢》里,此词为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也是李清照最为人熟知的一首词。“寻寻觅觅”,词人也许是想找回昔日温馨的一切,也许是想寻觅心灵的慰藉,但是两者都不可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冷清的是环境,凄惨的是心境,而在“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安眠。“晚来风急”,老天爷也不解人意,此时抬头望向天空,“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雁儿不正是那曾为自己和丈夫传递书信的旧时相识么?收回视线,“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还是那朵“黄花”,可是当年思念的丈夫只是暂时离开了自己而已,不久之后就会重新回到自己身边,所以虽是“人比黄花瘦”,可花儿还在枝头挺立。如今却凋零满地,残败不堪摘,这正是词人晚年饱经风霜的形象写照,是词人晚景凄凉的再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情此景又岂是当年“薄雾浓云愁永昼”所能比拟的!
李清照的一生历经北、南宋之交,有安稳、有动荡,有幸福、有凄苦,而所有这一切,词人都写入了她的词作之中,让我们得以通过她的词来了解她一生的喜乐悲愁,而其词中大量出现的各种“花”的意象就成了其情感的承载。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二版).
[2]唐圭璋.李清照词鉴赏[M].济南:齐鲁书社,1986 (第一版).
[3]卫淇.人生不过一场绚烂的花事[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0(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