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山
摘 要:交通事故的发生,涉及到驾驶员、车辆、道路及综合管理等主客观因素,由于驾驶人员的个体差异、道路合格情况的差异、环境的难控性等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性、艰难而复杂、系统与科学性为底的社会活动。本文以此为题,首先分析汽车驾驶安全事故的各项安全隐患,而后对汽车驾驶的安全防范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交通事故;驾驶安全;安全隐患;策略
交通安全事故,是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双相结合的产物,看似突发却内涵发生机理。任何交通事故,永远都有其被忽视了的安全隐患,即为四类: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因而,研究行车安全隐患,制定预防、应急处理措施,对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分析
不论是大型还是小型交通安全事故,其发生成因中,驾驶员与车辆永远是直接导致事故的核心因素,其次是交通环境。如表1所示为四川省2016—2018年的交通事故因素比例,表中数据可见,超速驾车、超载驾车、应急处理失误是事故最高成因,以下予以详细分析:
1.1 驾驶员因素
1.1.1 超速驾车
可以说大部分交通事故的发生成因中,超速驾车占据首位[1]。超速行驶与驾驶人的主观思维、行为特征具有正相关的直接连带性,其次是意识紊乱(如酒驾、毒驾)的非主观驾驶思维。交通事故的危险性与超速驾驶具有正相关的直接连带性,超速比率越高,则交通安全风险越高。
1.1.2 应急处理失误
应急处理失误在大量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同样不低,高达40.49%,其中主要原因包括制动不及时、转向不及时或不灵敏、巡航速度不当致使难操作等,这主要與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心理素质、驾驶经验、驾驶技巧具有正相关的连带性。通常集中发生在新上路的司机群体中[2]。同时,不按规定让行、非法客运、疲劳驾驶、无证驾驶、准驾车型不一致等等所占据比例不低,对此应在各关口审查方面加大力度,发现不良驾驶动作,予以严惩。
1.2 车辆因素
1.2.1 超载驾车
尽管明令规定不可超载驾车或客运,但超载驾车现象仍旧存在,集中发生在晚上时段。超载驾车不仅仅提高了驾驶安全风险,还在很大程度上损坏了道路质量,同时对立面反馈至车辆自身也造就车辆有效使用寿命的降低[3]。通常基于收益更大化或是尽可能便利化而进行超载驾车,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性隐患。
1.2.2 车辆功能性安全隐患
交通事故中,人是主要诱因,其次便是车辆性能。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安全性不达标而造就交通事故高达14.8%。大部分驾驶员由于对车辆缺乏日常维护与保养,导致车辆总成部件处于亚健康状态,致使运行中性能输出不稳定,甚至于车辆带病驾驶的现象大有存在,侧滑、制动异常、轮胎偏磨、启动故障等等,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诱因之一。
1.3 道路因素
交通事故的成因中,大部分人往往会忽略道路的设计十分合理、实际道路情况与施工设计是否相符、道路是否正常开展养护工作等,而这些隐性因素却是造就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例如紧急制动时,所遭遇不规整的伤病路面,不仅仅制动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导致二次伤害。道路是汽车行驶的载体,道路安全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
1.4 环境因素
1.4.1 交通环境
交通环境致使交通事故主要是交通流的影响,交通流主要可分为阻塞流、饱和流、不稳定流、稳定流以及自由流。交通流情况的差异,可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对路面的关注程度、关注点,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正相关连带性,如图1所示,当道路处于极度饱和状态,不稳定流一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1.4.2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无法管控的客观因素。驾驶中所遇恶劣环境,主要可包高温、雨雾、浓雾、大风雪等,直接影响到正常驾驶,而对于驾驶经验不丰富、驾驶技巧不精良的驾龄不高司机来说,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较高。恶劣环境引发交通事故的因素解构图,如图2所示:
2 汽车驾驶的安全防范措施
2.1 完善顶层制度建设
坚决抵制、严惩违规违法行车,完善交通安全的预防职责与权利体系是基本[4]。可组建交通事故预防控制部门,用于研究、防范与保障驾车安全,工作主要内容是针对交通事故高危发生路段的潜在性风险的实时监测、判断、分析制定一定的的预防措施;提供行车相关咨询、研究与综合服务等等。应当尽可能拓展交通相关业务控制系统交通事故监测、预控、处理权限,构为监测、预防、应急处理、道路协调及风险预防决策等多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组织架构,分层、分级划分事故处理权限及内容,将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制度、职能切实落实到各级,保证交通事故预防、处理工作的有序而高效开展。
2.2 积极开展驾车安全宣传
所谓“国家大事、教育先行”,若要切实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多发发生,首先交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只能紧、不可松[5]。同时交通管理法规的相关制度也需做到协调、更新,保证与现实情况挂钩。严格惩罚违规、违法行车的同时,还应加大力度科普驾驶安全相关知识,例如如何保证安全驾车、如何提升驾车水平、如何锻炼应急时的心理素质等,切实从群众出发,将道路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核心导向当是形成自主性的规范、文明行车,以此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加大保险服务力度
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不论是什么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对群众的生命安全起到一定保护作用。针对汽车的保险业务种类较多,对于驾驶人员来说,有一份稳定的车辆保险,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由于交通事故导致各项财产的损失,切实保障驾驶人员的财产安全。但就现阶段我国汽车行业中保险业务的实践效果来看,针对于汽车各项交通事故的保险体系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首先,保险业务应当拓展范围,增加险种,为驾驶员签订保险业务提供更多的选择,将驾车安全深入融入心中,保证交通安全。
2.4 保证路面整洁,定期进行路面养护
路面不规整、路面裂缝或异物障碍等附着系数的异变,很大程度上可增加行车过程中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路面异物障碍,多发生车辆底盘与异物碰撞,一定程度上导致车辆短暂性的失控,引发无法预估的事故;路面不规整、裂缝等所导致风险在于车辆直行时,若遇到紧急状况制动时,可增加制动距离或是导致车辆侧翻。因而为切实保障行车安全,道路的安全性是根基,需做到日常监测、规范养护。
2.5 保证行车安全性
驾驶员应当定期检查、维护车辆,保障车辆的运行性能。驾车前开展性安全检查被大部分人忽视,都是发生事故后才去解决,未做到“未雨绸缪。安全检查,主要即是应用专业设备检测汽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各功能运行是否正常,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实现从根本上保证行车安全。一般情况下,安全检查的项目较多,首先应当检查轮胎的气压是否正常、是否具有外伤等;其次是检查机油与防冻液等,保证满足行车需求;最后是着重检查汽车的制动系统与传动系统,保证不存在安全隐患。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驾驶员,就算发现安全问题,也并未第一时间进行修理维护,而是打着侥幸心理认为小伤小病并不足以威胁到驾车安全,殊不知大多时候交通事故的核心因素就是最易被忽视的问题。对此,交管局即应加大宣传力度,科普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如何高效检查等,促使驾驶员形成良好的驾车习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6 开展驾车安全教育活动
开展驾车教育活动,核心导向是提升驾驶员的心理素质、驾驶水平、应急处理技巧、职业精神等,尤其针对客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等,需着重培养其职业素质,对驾驶人员与管理人员开展专项化的职业培训,同时一方面也切实提升了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及其业务能力等,保证且提高交通管理机构建设的规范一体化、专业化与现代化。
开展行车教育互动,是开展交通安全管理的根基工作,是减少、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是解决交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6]。而执法活动的实践效果,很大程度上与教育活动的成效具有正相关的连带性,所谓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唯有长期、持续性的安全教育,才能切实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汽车的安全驾驶不仅仅直接关乎个人的切实利益,也连带到社会各方利益。若想切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首先即是培养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讲座,介绍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所在,为广大驾驶员安全行车提高实质性的参考,保证安全驾车意识深入人心,力求驾驶员形成自主性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政府部门也必须同步提高道路管理力度,及时养护道路,保证驾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德明.汽车驾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9(24):207.
[2]闫中立.汽车驾驶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J].南方农机,2019,50(10):217-218.
[3]陈金亭.我国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J].时代汽车,2019(02):54-55.
[4]陈凯.关于汽车驾驶安全隐患预防与对策的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9):254.
[5]吴志安.如何提高汽车驾驶者预防交通事故的能力[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6):97.
[6]杨思思.关于汽车驾驶安全隐患预防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287.